“篤……”隨着主人的一聲吆喝,揹着回填土的馬幫隊伍便排開縱隊,向陡峭難行的東部石質山場進發。 淮北市境內的石質山,岩石裸露、缺土缺水、山坡陡峭。由於綠化施工時要經常穿行陡峭山路,且無法動用機械,爲提升石質山綠化工程效率,請用馬幫成了施工單位的最佳選項。馬幫,就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羣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它是大西南山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圖:老兵老萬)

這個馬幫來自廣西百色市隆林縣隆或鄉,共有5人,兩姐妹與各自的丈夫,帶着一個2歲多的娃,還有14匹騾馬。每天早上7點,馬幫沐浴着春日的朝陽開始了一天的勞作,“螞蟻搬家”式地一趟又一趟地往返於石質山與山腳之間,裝土、運土、卸土,每天工作長達9個小時,期間每半個小時一個來回,共能運回填土7至9次。下午5點半是收工時間。(圖:老兵老萬)

馬幫女隊員在給騾馬的“雙肩包”裝上回填土。馬幫裏的每匹騾馬在勞作時都揹着一個用鋼筋焊成的兩隻連體大筐,如同“雙肩包”一樣,專門用於裝運回填土和苗木等貨物。馬幫隊員要先卸去騾馬身上的“雙肩包”,給它們喂水、餵食。一切安排妥當後,馬幫隊員才騎着摩托車到山腳的平房內做飯、休息。第二天還得繼續勞作,日復一日。(圖:老兵老萬)

馬幫隊員牽着騾馬在陡峭的石質山上運送回填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質山馬幫爲打造“綠金淮北”作出了貢獻,立下了功勞。(圖:老兵老萬)

馬幫隊員在陡峭的石質山上稍作歇息。(圖:老兵老萬)

馬幫隊員在下工時合影。(圖:老兵老萬)

一匹騾馬能負重三四百斤的回填土,這相當於至少十名工人的工作量,既經濟又高效,大大提升了工程進度。 累了一天的騾馬有時也對主人使點小性子。(圖:老兵老萬)

馬幫隊員在安排好騾馬後騎摩托車下山。(圖:老兵老萬)

馬幫隊員爲了一天的勞累乾杯。(圖:老兵老萬)

石質山上的騾馬隊伍。(圖:老兵老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