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是是以茶葉貿易為主的貿易通道,是物流,信息流,人員往來,文化傳播的古代信息公路。運送的是以茶葉為主的包羅其它所需的豐富的貨物,其中茶葉以大葉子緊壓茶為主。

茶馬古道並非專指單一通道,而泛指以茶葉為媒介的貿易觸角所能及的區域,最終形成較為集中的固定的貿易通道。歷史上以南部省份為主特別是西南雲南為起點的茶馬古道最為有名。而形成茶馬古道,並能使茶馬古道貿易經久不衰的原因在於在茶馬古道貿易的平等交易和互通有無,在交易中保持貿易逆順差的平衡,實現雙贏。

我國北面和西面在遼闊的草原上生活著游牧民族,這些民族以食用肉,糌粑為主鮮有蔬菜,這樣的飲食結構,不利於人體健康,而奶+茶是改善這一問題的首選。因而茶葉成為了游牧民族飲食必須品,於是在馱著茶葉的馬匹在崇山峻間踏出了一條條馬道。換回了內地所需的馬匹,藥材等。

而茶葉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叫茶樹的葉子,如何把茶葉送到千里之外,運送者省力,而消費者實惠,那就是壓縮。把製成茶通過緊壓製成磚型的茶葉,也稱磚茶,這樣一來運輸方便,二來消費者取一小砣加入水中熬就能還原。這一環節就是歌里唱的熬了又熬的酥油茶。


感謝邀請,茶馬古道的作用看完以下視頻您就都懂了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a40006e34bad0c9e12", "vname": "", "vid": "92b9203672e74acc9231a96a977eaddc",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418800073b9841672514",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ea40006e34bad0c9e12",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1675765},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4703662},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8168955}}, "md5": "f3518ce8afe49bd40a40a6d77e93dea1", "duration": 183.28, "file_sign": "f3518ce8afe49bd40a40a6d77e93dea1", "thumb_uri": "3ea40006e34bad0c9e12", "vu": "92b9203672e74acc9231a96a977eaddc"} --}


茶馬古道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主要存在於中國西南部地區,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

實際上,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北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闢的;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

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由明代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而此時所謂的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駱駝。而茶、馬,指的是販茶換馬(這裡的茶和馬均是商品)。之所以用駱駝是因為明朝時有數百萬斤茶葉要販運(從陝南到四川康定一帶),由於明清時政府對販茶實行政府管制,販茶分區域,其中最繁華的茶馬交易市場在康定,稱為---蹚古道,因此陝康藏茶馬古道是當時可以在國內跨區販茶的茶馬古道。陝甘茶馬古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

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 其中麗江的拉市海附近是保存較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茶馬古道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雲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中甸、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川藏道則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茶區為起點,首先進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是從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抵達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線),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南線則是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線),再由昌都通向衛藏地區。

茶馬古道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馬古道的主要幹線,也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茶馬古道的一種約定成俗的理解與認識。事實上,除以上主幹線外,茶馬古道還包括了若干支線,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連通甘南的支線;由川藏道北部支線經原鄧柯縣(今四川德格縣境)通向青海玉樹、西寧乃至旁通洮州(臨潭)的支線;由昌都向北經類烏齊、丁青通往藏北地區的支線,等等。正因為如此,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線)也應包括在茶馬古道範圍內。也有的學者認為,雖然甘、青藏區同樣是由茶馬古道向藏區輸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馬古道與"唐蕃古道"確有交叉,但"唐蕃古道"畢竟是另一個特定概念,其內涵與"茶馬古道"是有所區別的。而且甘、青藏區歷史上並不處於茶馬古道的主幹線上,它僅是茶葉輸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馬古道與唐蕃古道這兩個概念的同時存在,足以說明兩者在歷史上的功能與作用是不相同的。正如世界上的道路大多是相互貫通和連結的,我們並不能因此而混淆它們的功能與作用。當然,有的學者主張茶馬古道應包括「唐蕃古道」,主觀上是想擴大茶馬古道的包融性。這一願望可以理解,但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危險,即任何一個概念若將其外延無限擴大,則其內涵亦會隨之喪失。因此,在對待「茶馬古道」這一特定歷史概念乃至在開發利用茶馬古道過程中,採取一種科學的、客觀求實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歷史上的茶馬古道並不只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路。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的道路系統。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三條大道中,以川藏道開通最早,運輸量最大,歷史作用較大。本文僅就川藏茶馬古道論述,它道則非本文所及。

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