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的東西不好說。但炎帝比皇帝早幾百年是應該對的。但炎帝,黃帝絕對不是兄弟。炎帝是神農氏部落的首頌名稱,而皇帝這個名稱是,是軒轅氏打勝蚩尤合併的炎帝後,自己給自己取的,所以前後有時間差的。

有巢氏,造房子。

燧人氏,鑽木取火。

伏羲又稱皰犧氏,皰會做飯,犧養牲畜,他還是個大發明家,除了畜牧之外,還發明瞭結網打魚,用獸皮縫衣服等等。還探索了宇宙與人的關係,八卦就是他觀象於天地發現的。

易經記載:包犧氏沒,神農氏作。

神農氏,神農氏開展了一場種植性革命。使種植效率大大的提高,還是發明瞭種植的工具(耒耜)。還有什麼季節,什麼氣候,什麼土壤,對植物的影響。

神農氏還不怕死,到處嘗百草,用用親身去體驗什麼草治什麼病,據說有一天中毒了70多次。使人的存活率壽命大大的增加。

所以神龍氏取代了皰犧氏!

少典,也稱有熊氏,主要活動於今中原一帶。

軒轅氏(黃帝),少典與附寶之子,以姬為姓,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雖然古書上說,炎帝也是少典的兒子。但應該不是,《史記》是最後一個神農氏炎帝開始記錄的,但神龍氏是早就有了,和有熊氏又不是一個氏族。而且神農氏是中原各氏族的領頭的,他就不可能是少典(有熊氏)下級的後人。從後面他倆的關係上看也不是。

連軒轅氏是不是有熊氏的兒子,都值得懷疑。

炎帝,很多學者認為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名稱,只要當這個部落的首領都叫炎帝,所有後來坐擁江山都叫皇帝一個道理。就是一個部落的名稱,而不是他的名字。

這些先祖氏們,都是因為科學進步以後,就替代了另外一,也就把另外一個部落給吞併了。

我的看法,我認為這些先祖,都不是某一個單獨存在,而是一個部落存在的。這些所有的發明成果和所有的社會世界探索成果,被後人搞到一個人的頭上去了,其實背後的是團體成果。


炎帝有很多屆,只要是西戎神農O3α-F5血統的,都算炎帝(1神農、2臨魁、3姜承、4姜明5、姜宜、6姜來、7姜克、8榆罔)。黃帝確實比炎帝晚,因為黃帝從北狄軒轅O3β-46血統,才開始算。匡算,首屆炎帝神農5000年前,首屆黃帝軒轅4500年前。

軒轅黃帝同時代的炎帝,是第8屆炎帝榆罔。西戎炎帝,很早就從西域學到小麥種植,法號神農,傳世8代;北狄黃帝,較晚才從漠北學到青銅馬車,法號軒轅,也就是老司機^_^軒轅學到了雅利安族的戰車,當然所向披靡、馳騁中原囉~

不過,炎帝和黃帝的祖宗,都是少典O3a-M134血統。而少典、太昊少昊O3γ、蚩尤夸父O3d的祖宗,都是伏羲O3a。而伏羲的祖宗,乃是盤古O3父系血統、女媧BF母系血統。盤古、伏羲、太昊、少昊,祖孫四代,都駐留在泰山。作為伏羲後裔,少典向西遷徙、分裂為西戎神農、北狄軒轅。


中華文明最古的傳說是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後有女禍補天,到伏羲有了人文文明。炎帝即神農氏,就比黃帝早個輩分。到黃帝時代就已有廣成子修道成仙者。而之前的伏羲,神農氏,都是原創神人。

應該是炎帝比黃帝早許多,儘管傳說很多,象炎帝與黃帝在阪泉之戰等等,有些不妥,即有也只是後部落。而且只是合併過程,不會大的衝突,不然勝者為王,那能還把炎帝尊放前面。再如炎帝沒有直接參與蚩尤交戰,只有黃帝大戰蚩尤。而伏羲後就有神農氏,嘗草藥,採集種子種農耕。又說神農氏就是炎帝,所以應比黃帝早許多。說炎帝部落聯合黃帝部落,這個不假但也已是炎帝的後人了,不然炎黃合稱,怎戰蚩尤時炎帝也不出面也不說話呢?而且至始至終都炎黃子孫,炎帝在前。

黃帝大戰蚩尤,地址也幾處,說是黃河流域。記得「河東大學"史學家考證過應是以河東運城一帶為主戰場。

其理由是:部落間爭奪鹽池。這個可信度很高,因為原始人羣,最先進的寶貴物質是鹽礦。鹽自有人類記載,就歸最高統治者管理。如今物質豐富,鹽不是什麼思考題。但在過去到古代那是寶中之寶。最早比金子還貴。

炎帝是神農氏,最早教人們種莊稼,嘗試草藥,解決溫飽。

黃帝拜「仙人「廣成子為師,修道悟道並"得道",享年一百五十有餘。給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所以稱軒轅黃帝是華夏文明的始祖。


黃帝和炎帝是兄弟一說,實際上是後人對歷史的一些誤解,或者說是對歷史傳說(非神話)的一些誤解,黃帝和炎帝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氏族,他們都是從少典氏族分裂出來的。炎帝氏族在神農時代末期先從少典氏族中分裂出來,他所處的時代,大約是仰韶文化的早期,大約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黃帝氏族大約是仰韶時代的中期,大約是公元前4200年,從少典氏族中分裂出來。所以黃帝氏族和炎帝氏族,有一定的血緣關係。但他們還是兩個不同的氏族。因為在仰韶文化時代,文字還沒有那麼普及,所以大多數的歷史,都是通過口耳相傳,形成了獨特的傳說時代。炎帝和黃帝,嚴格意義上來講,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氏族的概念,所以後續很多人,只要是炎帝氏族的酋長,都可以稱之為炎帝。所以從後人的角度來看,炎帝因為炎帝氏族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幾百上千年,所以以為炎帝的壽命,也有幾百上千年。黃帝也同理,傳說中黃帝氏族一直延續了1520年,而且還不是一個氏族做過黃帝,包括軒轅氏,有熊氏,帝軒氏都做過黃帝。所以黃帝和炎帝是有一定血緣關係的,但他們並不是親兄弟。黃帝在戰勝了炎帝和蚩尤之後,統一了部落聯盟。最終成就了黃帝時代。


這個解釋問題的關鍵是:炎帝早黃帝數百年是歷史,炎帝與黃帝是兄弟是民間傳說。當然這裡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們現在說的炎帝一般只是指神農氏,然而歷史上所說的炎帝是530年之間的一個系譜的九位炎帝,其分別是--神農、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氂、帝哀、帝克、榆罔一共九位。這樣就出現個有趣的現象:前者敏合歷史,後者的傳說又不儘是失實。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前者:神農氏的確早於黃帝早上530年,而最後的一位炎帝榆罔只是早上黃帝數年在世及稱帝,然民間傳說尤其是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十有八九也是很較曲折的反映一個真實事物的,這裡恰恰以兄弟這個故事情節反映了:恰恰好道出帝榆罔早上黃帝數載稱帝治天下的實際情況。

炎帝的開山第一帝神農氏是起源於姜水一帶(現寶雞附近)的母系社會姜姓部落。後南下遷徙至長江流域並發展壯大,大概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姜姓部落出了名非常重要的,中華民族的人文二初祖之一的人物,後世稱謂神農氏,由於其姜民的崇拜圖騰是「三足鳥」即後世的朱雀或火鳳凰崇拜的源泉…在一門起源於一萬年前《山海經》中之神--太皞(伏羲皇)的,而又流傳至今的術數學問定義:朱雀為五行是為南方火的表徵。先秦時期,朱雀又比同於一上古瑞鳥--鳳凰,形成在天為朱雀星秀,於地成形為鳳凰,這是五行萬象歸數學術的一個部分。

然三足鳥,《山海經》說其為太陽之精,是火之屬類,故神農氏稱帝是謂炎帝就是這個意思。神農氏傳說為牛頭人身之神,神農發明農耕使民不飢餓,發明醫藥使民不復患病,對中華民族貢獻極大,神話中:其凡間壽完後昇天為帝,繼續祕佑中華兒女。

黃帝正史記載是:史記五帝本紀講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姫,號軒轅,是起源於姫水一帶的圖騰為大地猛熊的有熊氏族的首領。黃帝成人之時就約在5000年前,這個時候,傳統中原的統治者:炎帝榆罔已經衰老,他管治已經江河日下,不少本歸附炎帝的部落開始不聽帝令,比如《山海經》中那東方九黎銅頭鐵臂的蚩尤,身高百丈可追逐太陽的夸父,斷頭顱仍可揮舞干戈戰鬥不休的不死戰神刑天等等。後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通過多番波瀾壯闊的上古大戰,終於在--九天玄女、旱魃、應龍、夔牛等等一撮上古神族的幫助下打敗炎族,雙方來了個民族大融匯,形成了古華夏族,是為中華民族的前軀,後世華人均自稱…炎黃子孫就是這樣了。好的,問題回應到這裡。


有關炎帝和黃帝的傳說(只能夠定義為傳說)發生在遠古時代(有人說是上古時代)。但關於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部落情狀,依據考古材料,很難推知。

在史書中(如《山海經》)中,除一些神話、半神話式的傳說外,都是非常簡單,互相矛盾或者說不能互相驗證,而且也沒有得到任何地下資料的物證。

在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中原地區氏族部落林立。《史記·封禪書》說:「黃帝時有萬諸侯。」就說明當時中原地區有成千上萬的氏族或部落存在。

所有的部落名稱、活動範圍和他們的活動情況,我們現在大多無法全部瞭解。因此,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根本不可能是兩個「人物」,更不用說是兄弟兩人。

在傳說中,炎黃部落組羣的發源地是渭水流域。《國語·晉語四》稱:「昔少典娶於有蟜氏女,生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氏)。曾祖母華胥氏。」

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其實在遠古傳說中,少典、有蟜、炎帝、黃帝,都是中國原始社會的氏族名稱。所以《史記·五帝本紀》索隱中司馬貞解釋「少典之子」說,雲:「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

另外還有,據《史記·秦本紀》記載,說秦之祖先女修吞燕卵而生大業,大業娶少典氏而生柏翳。

雖然少典與大業都是原始社會傳說中的人物,但在傳說中,少典與大業所在年代相差何止幾十年數百年,大業這麼可能何娶少典氏女為妻呢?

據此:與其說炎帝、黃帝是兩個「人物」,還不如說他們是少典和有蟜兩個氏族的後裔,而並非是少典氏個人的兒子。

話雖如此,但是炎黃的故事還是對我們如何看待遠古社會發展以極大的啟迪:

說少典生炎黃,證明當時的社會是原始社會的晚期,已越過血緣羣婚階段而發展到族外婚制階段。傳說中的炎、黃事蹟,已經足以證明中國原始社會已發展到父權制,並明顯地向對偶婚及一夫一妻制發展。


17135425說的對


黃帝和羅姓是一部隊的人物,炎,劉,秦,陶,鄧,表示人用火的一種結果。


開天劈地立五方,乾坤日月布三綱

周天方向排星斗,天清地濁理陰陽

四時八節分晝夜,配合男女二成雙

捕禽獵獸農耕起,繁衍聚眾建城邦

華胥燧人傳火種,伏羲女媧好兒郎

共工祝融起戰端,一敗怒撞不周山

滔滔洪水生死離,女媧鍊石補天齊

兄妹崑崙結夫妻,生育四兒和九女

東夷蚩尤九黎強,十二兄弟來相幫

欺壓華夏勢單薄,少典有蟜生炎黃

軒轅九敗九連戰,涿鹿終勝蚩尤亡

少昊顓頊嚳堯舜,上下五帝和三皇

東夷華夏和苗蠻,大地九州分三邦

共尊伏羲和女媧,人類始祖第一皇


可以結合新石器時代考古全面瞭解下

炎帝部落 仰韶 5000-3000bc

黃帝部落 紅山 4000-3000bc

蚩尤部落 大汶口 4300-2500bc

五帝時代 龍山 2500-2000bc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