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是現代的膳食指南中的“三少”原則之一,於是許多人談油色變。尤其是一些年輕女性,把脂肪當作了洪水猛獸,看到含有脂肪的食物就退避三舍,恨不得一點油都不喫。

圖片來源:pixabay

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長期不喫油,同樣不利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液體的油脂稱爲“油”,固體的油脂稱爲“脂肪”。在營養上,我們把油和脂都稱爲“脂肪”。經過消化,它們爲人體提供脂肪酸。通常,人們並不區分“脂肪”和“脂肪酸”,甚至與“油”也互相混用。

作爲“三大宏量營養素”之一,脂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它們都能具有的功能是:

首先,脂肪高效供能。一克脂肪在體內產生的能量是9大卡,而一克蛋白質或者碳水化合物產生的能量是4大卡。在相同質量的基礎上比較,脂肪功能要高效得多。這食物不足的時代,這是巨大的優勢。當然,現代人熱量過剩,這點優勢反倒成爲了劣勢。

其次,脂肪是一些維生素的載體。比如Va、Vd、Ve等,不溶於水而溶於脂肪,長期不喫油就可能導致它們的缺乏。

除此之外,脂肪還有其他的生理功能,比如人體內的一些生化反應需要脂肪酸來參與,細胞膜的構建也需要脂肪酸作爲原料。在各種脂肪酸中,阿爾法亞麻酸(ALA)和亞油酸(LA)跟“必需氨基酸”一樣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被稱爲“必需脂肪酸”。而歐米伽3中的DHA和EPA也不是必需脂肪酸,理論上可以從ALA轉化而來。不過它們在人體內的轉化效率很低,一般推薦攝入適當的量。

圖片來源:pexels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的脂肪攝入量遠遠超過身體需求。或者脂肪酸的組成不合理,比如飽和脂肪過多,所以膳食指南推薦“少喫油”“合理喫油”。至於多少是“合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是:來自於脂肪的熱量佔總熱量的25-30%,對於成年人大致是60克。

需要注意的是,這60克是來自於所有食物中脂肪,包括奶製品、豆製品、肉、蛋、堅果等。炒菜時所用的油量,是推薦總量去掉這些食物中的油之後的量,對於一般家庭,大概還有25-30克。

排版:Ruiying

題圖來源:pexel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