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指的是你走路的方式,包括速度,節奏和步幅。步態異常通常與身體疾病,病症或畸形相關。關節炎是導致步態異常的條件之一。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受限或與關節炎相關的關節畸形可能是與步態異常相關的因素。

對於關節炎,人們開始採取較小的步驟,跛行或改變他們的步態以補償關節的疼痛或受損 - 特別是當涉及承重關節時。步態分析越來越多地用於研究關節炎的影響。

隨著類風濕性關節炎改變步態

僅次於手,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最常見的關節。來自Acta Orthopaedica的一項2008年研究結果顯示,足部是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3例行走性殘疾的原因。膝蓋或臀部的頻率是腳的四倍,足部與步態受損有關。

2012年,一項系統評價發現了78項類風濕性關節炎步態研究,這些研究共同得出結論:行走較慢,雙倍支持時間較長以及避免極端位置是特徵性的。雙支撐時間定義為雙腳在地面上的步行周期的步驟。在綜述中,常見的影響步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徵是拇外翻,平足和足根異常。

一項發表於2015年關節炎和風濕病的研究表明,有一些非關節因素導致一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步行速度較慢。這些因素包括:年齡越大,抑鬱評分越高,報告的疼痛和疲勞越多,腫脹或更換關節的次數越多,潑尼松的暴露程度越高,以及缺乏DMARD治療(改善疾病的抗風濕葯)。該研究的結論是,關注非關節因素很重要,包括身體成分。體育鍛煉可以幫助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改善身體成分(減少脂肪和增加肌肉質量),減少殘疾,並改善身體機能。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相關的步態變化

與內側膝骨關節炎相比,與骨關節炎相關的步態異常比外側膝關節骨關節炎更常見。這主要是因為內側膝蓋室承受比側膝側隔室更高的關節負荷。換句話說,內側隔室的負擔更大,並且已經假定將力從內側隔室移開可以改善患者的步態並且可能減輕疼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