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信對食品添加劑以及加工食品的這種偏見,不僅僅存在於上一輩人,這在我們國人當中應該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2.這類偏見存在一些社會原因。譬如市場上唯利是圖、罔顧他人生命安全的商人確實會使用一些對人體健康有傷害的食品添加劑(甚至工業用料)加工食品,負面新聞頻頻流出,這隻會加劇了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的不信任乃至畏懼;

3.其實,在現代食品工業中,食品添加劑是非常重要的成分,幫助人們吃到更新鮮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只是社會上對食品添加劑的正面認知與普及宣傳遠遠被它的負面所掩蓋,讓人無法直面它的真正價值,這個結果就是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的理解和認知往往停留在負面或者淺層的認知上;

4.還有就是新聞傳播的緣故,比起正面的消息,負面的新聞更容易觸動人的神經,更容易吸引眼球,引起社會關注。尤其在食品安全上,只要涉及食品安全的新聞報道,大多是負面的,因為有些新聞從業者或媒體更注重對話題的引爆(扯遠了沒?)

5.出於以上因素,一些正規的食品加工企業在推出新產品,提到食品添加劑的時候都會止不住有些小心翼翼,就怕觸動大眾那根敏感的神經。

以上,信口開河幾點,希望對題主的問題有所幫助。


因為食品添加劑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食品組分之一,相對於配料表裡的其他能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常用原料來說,「環乙基氨基磺酸鈉」或者「二丁基羥基甲苯」這種看起來就很化學的名字給人一種深切的不安全感,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有GB 2760這種標準存在。

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了恐懼感,長久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式,國人覺得水果罐頭不等於水果,長久以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一次和外國朋友一起去超市買東西,當他美滋滋的拿著黃桃罐頭跟我說「今晚不吃晚飯了,吃點兒水果就好」,我開始跟他進行了差不多一小時的爭論,最後他擊敗了我。

我們相信科學能接受正確的新鮮的認知,老一輩人似乎總認為他們的思想永遠對,當然也有部分思想開明的老人家能夠接受社會變革,希望這樣的老傢伙們能多一點兒


的確做成罐頭很有可能是原料質量不好,比如有爛的呀,品相不好的呀,新鮮的時候賣不完的呀,做成罐頭就可以變廢為寶,還提升了價值

至於泡藥水什麼的嘛,這只是其中一個問題,我參觀過某地一個不大不小的食品廠的生產車間,真是噁心得無與倫比,別說生產線了,衛生首先就不合格,大廠家至少加工會嚴謹一點吧

我覺得水果還是新鮮吃的好,加工花樣越少越好


這並不是上一輩人的問題,食品添加劑一直是影響消費者食物選購的因素之一。

以零食舉例

注意到「無添加」三個字越來越大了么

無添加,包括清潔標籤,現在越來越成為影響食品消費決策的原因了。


我覺得主要還是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導致的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比如我準備喝的這個衛崗酸奶。

老一輩看到紅棗汁,哦哦,果葡糖漿,哦,是增加甜味的吧,看到乙醯化二澱粉。。。等等,這什麼玩意,這玩意讀著都不通順還能吃到肚子里?

我看到這玩意,什麼鬼?百度,google一下,哦哦,就是增稠劑啊,沒事,照樣喝。。


的確食品行業確實出過大大小小的問題,對食品安全越來越不信任了……

不過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一些營銷號的造謠,比如之前出現的某咖啡某牛奶事件。上一輩人或者同齡人甚至是學食品安全的人都下意識的覺得「是這樣,確實有問題。」

還是那句話吧 ,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老一輩的人為什麼不接受食品添加劑是因為食品添加劑之前一直背負著罪名,在我沒學食品之前也認為食品添加劑不好,前幾年,蘇丹紅,毒奶粉,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也出現問題太多了,導致人們都不相信了食品廠老闆的良心導致的。


因為他們所理解的添加劑不屬於食品添加劑。

比如他們所理解的糖、脂肪、鹽、維生素等是引發三高、食物中毒等疾病的罪魁禍首,而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或者提升食物品質的東西。

要想改變他們的觀念我覺得還是很難的,首先讓他們大致了解食品添加劑之外還有了解食品行業,比如食品相關法律法規、大中小型企業生產車間具體環境人員素質,食品生產流程等作為鋪墊;其次深入的了解一些添加劑的特性和使用量,食品級與工業級的區分,一定要告訴他們添加劑價格(糖、鹽、油除外);最後給他們講講怎麼申請公眾號,怎麼運營,怎麼唬住他們,例如:小伙得了癌症,原因竟然……這種東西我們天天都吃……(實在是編不下去了)


本來就不好,非要找些理由為它正當化,不就是為了維護很多生產者的某些權益,食品添加劑早就該廢除,沒有辦法生產好的食品應該在於質量而不是添加劑的使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