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是雍親王登基,宜妃為什麼還作死去挑釁雍親王生母德妃,未來的太后?

德妃烏雅氏,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出身蒙古大草原,是滿蒙聯姻嫁給康熙皇帝的。

她雖然沒有文化,卻長得異常美麗,所以皇帝經常找她侍寢,到了六十也不放過,常翻她的牌子。

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早死,由德妃撫養成人,所以和老四最為貼心。

德妃最為得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聽不得清帝國有特別廉潔的清官,象于成龍這樣,她經常摸出自己的體己銀子,讓康熙轉交給清官家裡面,貼補家用。所以康熙老說她深明大義。

德妃得寵還有第三個原因,就是不喜歡和其他女人爭,包括榮譽和賞賜。但是她二個兒子辦差出色,賞金仍然不少。

宜妃郭絡羅氏一樣得寵,孩子生得也多,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早逝,還生有公主。

而且宜妃嘴甜,康熙上朝回來有火,她能哄高興。也有文化,與康熙一起出遊能聊得來。

康熙六十九而崩,有些自媒體說暴斃,古人人生七十古來稀,康熙八歲登基,十三親政,勞心勞力。而且臥牀已久,我不認為死的突然,而是油幹燈滅。

出席葬禮,宜妃有二點讓雍正皇帝不舒服,但沒有當場發作。一,坐軟轎而來(其實宜妃當時生病了)。二,還是認為自己地位比德妃高,排在她前面,不尊重太后。

其實德妃因為不爭,所以心裡根本沒有什麼。

但是雍正不幹啊,不尊重太后(他生母),就是不把皇帝放眼裡。

所以就因為這二點,他下詔斥責了這位庶母,連太妃也沒有評上,最後還逼她搬出宮,住到了永琪家中。

而且,宜妃去世,雍正二年都沒有安排下葬。直到乾隆皇帝繼位,才把她葬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

個人認為,雍正向來刻薄,而宜妃兒子胤禟又是他死對頭「八爺黨」主要成員,兒子都罰到西北軍營,後來圈禁致死,遷怒於宜妃也是正常的!

不過,宜妃心態也沒有放正,康熙時你是寵妃,可以恃寵而驕,可以任性,但雍親王可是冷麵王,刻薄寡恩,被他盯上也只有自認倒黴!


宜妃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在有康熙的日子裡她的人生都是春天。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她尚未生子就被封為宜嬪,七嬪之一,她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後來一連生了三個兒子,被封為宜妃。

宜妃從1680年到1685年,在這短短的五年之內,給康熙生了三個皇子。他們分別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12歲夭折)。

《永憲錄》:「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清史稿》:「聖祖甚愛之」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順序)

「母憑子貴」,嬪妃在皇宮中拼地位主要靠生孩。有了兒子的宜嬪更加受寵,地位穩固。她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晉陞為宜妃,排在康熙四妃之次,僅次於惠妃那拉氏,居住在西六宮之一的翊坤宮。她是入駐翊坤宮(僅次於皇后住的坤寧宮)時間最長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個世紀之久。

宜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白富美,官二代,她是佐領三官保之女,她與妹妹一同嫁給康熙帝,她妹妹地位不如她。她性格驕橫,為人處世也一定有她的過人之處,否則不會得到康熙特別的寵愛和牽掛。

據記載,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時,心繫宜妃,怕宜妃擔心他的安危,他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產給宜妃,這雖不是獨一份的恩寵,但在後宮妃嬪裏也不多見。

宜妃的老爹也因她仕途輝煌,升為駐防盛京(瀋陽)的正三品武職,職掌盛京內務府關防印,成為主宰一方的地方要員。

身緣戚屬,班亞近臣。銜書盛京掌管內務府關防印(《清列朝後妃傳稿》)」

康熙帝出巡盛京時,曾兩次在其父三官保的第宅駐蹕,這樣的殊榮,在康熙帝后妃中獨她一人。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繼位。由於宜妃次子胤禟是雍正的政敵,他是幫助「八阿哥黨」打壓雍正的重要人物,皇權鬥爭失敗後的結局是血腥殘酷的。宜妃也隨之受到連累,有「母憑子貴」變為「母憑子衰」。

(九龍奪嫡圖)

宜妃人生的大落差

康熙一死,宜妃的冬天就隨之降臨。有史可考的記載,宜妃首次受屈,是在康熙的葬禮上:

康熙駕崩時,不巧的是宜妃正病重,走不了路,她便命人抬著她乘軟榻奔喪,坐就坐唄她還乘軟榻走到雍正生母皇太后的前面,而這位皇太后卻是被人攙扶著步行奔喪。這讓雍正找到報復的機會,他當著眾人的面狠狠的斥責了宜妃的宮女和太監,藉機斥責宜妃乘軟榻出席致哀,一是對先帝的不敬,二是眼裡更沒有他這個新皇帝。這讓一向受寵的宜妃顏面盡失。

「宜妃,郭絡羅氏。當聖祖崩時,妃方病,以四人舁軟榻詣喪所,出太后前,世宗見之,又傲,世宗為詰責宮監(《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老皇帝屍骨未寒,宜妃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受到新皇帝嚴厲斥責,這是一生中前所未有的羞辱。事情遠沒有到此結束,等待她的是厄運連連。平時驕橫慣了,她在為 康熙帝守靈的時候,習慣了昔日的地位,慣性似的跪在新君 雍正生母 德妃之前,眾嬪妃位之首。這個舉動讓 雍正皇帝非常生氣。

雍正帝在十一月二十九頒布聖旨,公開指責宜妃的行為,讓她再次受辱,主要「罪名」有三條:

第一,宜妃沒有向皇太后行大禮,

「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

第二,宜妃坐軟榻、守靈到皇太后的前面。

第三,不尊重新皇帝。

這三條罪狀讓宜妃的人生跌入低谷,眼前布滿大坑。

從此,宜妃身邊的侍從被雍正嚴密監控。雍正對宜妃的處置,還遠沒有就此結束,他在分封康熙諸妃為太妃的時候,唯獨把宜妃排除在外,還對宜妃的太監進行流放,宜妃的日常也受到雍正的嚴密監控,整日如坐針氈。

宜妃的兒子九阿哥胤禟(yìntáng)被排擠,派往西寧駐紮,他與母親在翊坤宮辭行時也受到嚴密監控。雍正帝最終將胤禟革除宗籍、圈禁、對其改名為塞斯黑(滿語,討厭的人,極具羞辱性)在獄中被折磨死,也有一說被毒死,終年43歲。

宜妃的結局

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即被雍正趕出宮,遷居到兒子五阿哥胤祺家中。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54歲的五阿哥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經歷2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酸無奈後,在鬱鬱寡歡中離世,應該活了70多歲。宜妃死了原本該葬在康熙景陵旁邊的景陵妃園寢,但因雍正餘恨難消一直不許,直到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宜妃才入葬景陵妃園寢。

德妃草根逆襲

德妃原是隸滿洲正黃旗包衣(包衣是奴僕的意思),包衣護軍參領威武之女,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雍正宣稱烏(吳)雅氏乃「本朝舊族,創世名家」。

出身低微的她14歲入宮,為宮女。她沒有宜妃那麼好運。但她是個聰明會使腦子的美人。5年後她草根逆襲,獲得康熙的寵愛。肚子正氣,1678年她生下四皇子胤禛(雍正皇帝),因身份地下,親兒子被皇后佟佳氏抱養。她仍是宮女,做事小心翼翼,第二年康熙封她為德嬪。1681年她又生了個兒子胤禵,和宜妃同一年受封,她被封為德妃。她一生為康熙生了6個孩子3子3女。可惜六皇子夭折,她的大兒子被抱養,所以她把所有的母愛傾注到小兒子胤禵(yìn tí)身上。

最愛的小兒子被親兒子打壓

胤禵也深得康熙喜歡,後來「九子奪嫡」中,胤禵處處與雍正對著幹,大有想繼位的苗頭,鬥來鬥去雍正勝利繼位,胤禵被治罪。史料記載,1723年,雍正安葬康熙時,下令讓弟弟胤禵守陵,並削去弟弟親王封號。

對於德妃雍正皇帝曾說:

「生恩不及養恩大」

雍正和德妃母子感情生分淡薄。德妃看到雍正對弟弟(自己最愛的小兒子)的這一做法,她很生氣很氣惱,想想以後和小兒子永生難見,她拒絕參加雍正的登基大典,拒絕太后封號、拒絕搬出永和宮。

她整日氣惱鬱悶,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64歲高齡的德妃生病,於1723年6月25日病死。

與其說宜妃挑釁德妃不如說是一種習慣。

宜妃明知德妃就是太后,她還在風頭上壓過德妃,主要是她背後的家世顯赫,她在盛寵之下,驕橫慣了。她一入宮就平步青雲,有皇帝極大的寵愛,有優秀的兒子,有很高的封位,人生如此的完整和幸福,在帝王家並不多見。對於康熙的離世一時還不適應,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她習慣了昔日的榮耀,根本放不下位子。

雍正和生母德妃向來關係淡薄,草根出身的德妃卑微低調也早已成為習慣,驕橫且受盡極寵的宜妃自然不把德妃放在眼裡。

對雍正來說,即使宜妃沒有以上的做法,雍正也不會放過她。如果沒有宜妃的兒子胤禟這個政敵,鑒於雍正對他親娘沒感情,即使宜妃做出以上「出格」的事,他也不會跟她如此計較。


康熙皇帝去世後,雍正皇帝登基,對於康熙的寵妃宜妃郭絡羅氏,雍正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她好的臉色。

宜妃郭絡羅氏,位列康熙的「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榮」的排序,她的地位是排在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和三阿哥胤祉的生母榮妃馬佳氏之前的,並且宜妃一直以來,都受到康熙皇帝的極度寵愛,對其「眷顧最深」。

但是伴隨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的去世,雍正皇帝的登基,宜妃郭絡羅氏的命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康熙剛剛去世,雍正就開始對宜妃進行公開的斥責,並且親自下詔書進行問罪,之後更是將宜妃趕出宮去交給宜妃的兒子五阿哥胤祺。而雍正在對康熙后妃冊封太妃的時候,宜妃也都是沒有獲得任何的冊封。而宜妃去世後,在雍正在位期間也沒有進行下葬,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才被安排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

雍正訓斥宜妃傲慢無禮的僭越行為,既有雍正對於宜妃的厭惡,當然也有宜妃自己的原因。

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

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雍正降旨專門斥責宜妃郭絡羅氏是在康熙入葬十六天之後,在雍正的旨意之中,宜妃郭絡羅氏的僭越行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康熙去世的時候,皇太后也就是德妃烏雅氏,尚且由人攙扶行走,但是宜妃卻坐軟轎前行,並且是走在德妃的前面,全然沒有尊卑之分;

其二,就是宜妃在雍正面前依然沒有君臣之禮,深情氣度與雍正的生母一致,進而招致了雍正的反感。

宜妃之所以在康熙去世後有如此行為,進而被雍正抓到把柄進行訓斥,也是有著不可避免的原因的。

首先,一直以來,宜妃的位置都是要高過德妃的,況且久居深宮之中,在加上康熙對其的寵愛,早已形成了習慣,一時間難以改變。

其次,雍正皇帝在之前的「九子奪嫡」過程中,可以說是不顯山不露水,異常的低調,這樣就給了宜妃以及其他的所有人很大的錯覺,因而在此之前,並沒有真正的在意雍正,或者說,並不知道雍正會對此大做文章。

再次,此時的德妃只是名義上的皇太后,還沒有為雍正所冊封,說道僭越更多的是因為雍正的主觀臆斷。

當然還不應該忽視的是,宜妃與德妃兩人的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雍正以及德妃對於宜妃的評價,宜妃遭到雍正斥責,德妃在一旁煽風點火,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宜妃為雍正所厭惡和記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宜妃的兒子,九阿哥胤禟。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所面對的最為強勁的對手就是八爺黨集團的眾位皇子了,其中最讓雍正感到厭惡的除了八阿哥胤禩,就是宜妃的兒子九阿哥胤禟了。

一方面,胤禟非常機智聰慧,是八爺黨的骨幹力量,先是為八阿哥胤禩,後來又為十四阿哥胤禵的奪位進行出謀劃策,給雍正造成了實質上的威脅;另一方面,胤禟是所有康熙皇子中,最有錢的,因而也就成為了八爺黨的財神爺,提供了大量的財富和經費。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對於九阿哥胤禟是極度的記恨,剛一即位就將其發配到西北,雍正四年(1726年)就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

而雍正也把他對於九阿哥胤禟的記恨轉嫁到了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身上,進而纔有了雍正對於宜妃的厭惡和苛刻。


為什麼雍正登基了,宜妃還去招惹雍正的生母德妃?是自恃身份還是沒腦子?

其實宜妃招惹德妃這事,是德妃的親兒子雍正給定的性,其背後是否有更深得含義可就不好說了。

公元1722年11月13日,愛新覺羅·胤禛繼承皇位。11月29日就頒布了一道聖旨,公開指責宜妃,聖旨上說明的問題有三項:
  1. 宜妃沒有向德妃行禮。(因為雍正成了皇帝,自然母憑子貴,德妃就是皇太后,比其他太后要貴重,當行國禮)
  2. 眾人皆是步行,而宜妃是由四名太監抬軟榻而至,走到了德妃前面,不尊重皇太后
  3. 不尊重皇帝,不知國體。

雖說只是指責沒有定罪,但聖旨最後還來了一句「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為什麼雍正剛登基不久就要發出一道指責宜妃的聖旨呢?

這事還要從具體的始末說起:

話說十一月十三日深夜,在位61年的康熙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死在了暢春園,四阿哥胤禛即刻繼承了皇位。

為康熙舉行葬禮,所有嬪妃都得參加啊,更不用說特別得寵的宜妃了,但是宜妃此時患病多日,沒辦法,行動不便只能讓四個太監抬著過去,而且行禮的時候走到了德妃的前面,雍正看見之後,當場就斥責了宜妃隨從的太監和宮女,礙於老皇帝剛剛過世,就沒有過問宜妃。但幾天以後就頒布了上文的那道聖旨。疑問一:宜妃混跡後宮多年,應該不至於在禮儀上出問題

這事如果拿來說事,宜妃的確有失禮儀,按說她不應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但為什麼偏偏就犯了呢?

一是因為康熙在世是,宜妃得恩寵最多,其他後宮中地位高於德妃。根據記載,宜妃父親是三品大員。入宮後,宜妃尚未生子時已經被冊封為嬪妃,而德妃只在生個四阿哥以後,才被冊封為嬪妃。宜妃地位遠在德妃之上,深受康熙的眷顧。而康熙的離世是突然的,想必宜妃此時還未轉變好自己角色,觸了黴頭。

二是心急如焚,大靠山去世行為慌亂。康熙去世時,宜妃患了重病,一直在養病,沒想到寵愛自己的皇帝就嗝屁了。你說,她去現場時,肯定是慌不擇路的,估計心裡著急,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更一方面心急是因為自己親生皇子這一派未得到實權,想必內心也在擔憂自己的命運,故沒有在意那麼多。

疑問二:雍正至於發一道聖旨指責母妃的行為嗎?

自己的老子屍骨還未寒,自己雖說做了皇帝,有必要指責宜妃的行為嗎?雍正顯然不是這麼想的。

一是為了立威,他是要告訴所有人,特別是皇親後宮,現在我纔是皇帝。估計當年自己親母受其他妃子欺壓時他都看著了眼裡,現如今自己當了皇帝,肯定不會允許此類事情發生,為了皇帝的尊嚴,誰的面子也可以不顧,特別是以前比自己母親還受寵的人。

二是為了打壓奪嫡的派系。雖說自己經歷了血雨腥風終於繼承了皇位,但是他提心弔膽的日子仍然歷歷在目,而且當務之急是把那些還有權勢的皇子們瓦解,而宜妃的孩子九阿哥是八王派系的核心力量,所以說訓斥宜妃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所以說,宜妃挑釁德妃,並非有意為之的行為,實為無心之過,並且雍正如此大動肝火,有這深層次的原因!!!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自我!


康熙生前的四大寵妃「惠、宜、德、榮」,其中的宜妃是其較其他更為寵幸的一個。

惠妃榮妃兼管著六宮,所以因為這一層原因,所以康熙和他們之間放不開,再由於年紀大了和兒子們的影響緣故,反而顯得並不是很親密。

而德妃長得非常漂亮,唯一的缺點是沒文化,而且脾氣不好,但是有好處,為人不太愛爭。所以康熙是挺恩寵德妃的,過了60還讓侍寢,但是跟德妃之間可聊甚少。

所以宜妃基本上就成為了康熙的傾訴對象。康熙甚至出征的時候,還要專門寫信給宜妃痛訴思念之苦;出巡的時候還曾兩次下榻宜妃的孃家。《康熙微服私訪記》裡面,康熙出門除了帶三德子和和尚之外,唯一帶的女眷就是宜妃,估麼著就從這這裡來的。

有一種說法,康熙因為擔心自己克皇后,所以沒有封宜妃為皇后,否則宜妃很有可能會成為康熙的第4個皇后。康熙死後,宜妃未能及時轉變身份,認清形勢,從而深深的得罪了雍正。

但是康熙是暴斃於暢春園,可以說死得比較突然。而當時宜妃正在生病。出席葬禮的時候,宜妃有點著急,就讓4個小太監用軟榻把自己抬過去。可能是角色還沒有轉變過來,還沒有意識到已經換了皇帝了。所以走得有點急,直接就跑德妃前面去了。恰恰這個場景,被雍正給撞到了。

倒不是宜妃故意去挑釁德妃。只是宜妃還沒有意識到轉變身份,以前排在德妃前面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德妃自己對這個事情也沒有任何的不滿。畢竟大家都習慣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

但是雍正碰到這件事情之後,性質就都變了。雍正剛繼位,比較敏感。因為大家對他都不怎麼服氣,連德妃自己都說,你當皇帝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但是當時看到這個場景,雍正也不好發作。畢竟宜妃算是也算是雍正的母親。所以雍正把一幫小太監給痛罵了一頓。

其實這個事情本應該引起宜妃的重視,應該馬下來給新皇帝磕個頭,謝個罪啥的。但是宜妃並沒有怎麼做,她仍然一切照舊,到底婦道人家,並不知道宮廷政治的兇險。

結果雍正遲遲等不來這個道歉。再一聯想胤禟是八王黨,母以子貴,這不就是有人給宜妃撐腰嗎?

於是等康熙葬禮過後的第16天,雍正還是拿宜妃開刀。發布了一道聖旨,公佈了宜妃的罪狀。

「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這句話裏裏外外,只說明瞭一個問題。那就是宜妃沒有拿我當皇帝。

接下來又發生一件事情,以至於火上澆油,最終宜妃連個太貴妃的名分都沒有得到。

因為康熙後宮有60多個妃子。所以換了新皇帝,他們就得挪地方。按道理,這些有子嗣的都得搬出宮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去住。

惠妃很聰明,帶頭搬出去了,因為惠妃自己的兒子胤禔被圈禁了,她就搬到了養子胤禩假去住了;而榮妃也搬到自己兒子胤祉家去住了;德妃因為是聖母皇太后,所以她必須留在宮裡。

到了宜妃這邊了,她死活不肯搬。如果康熙活著,誰敢讓她搬?但問題是,康熙不在了。但關鍵問題實際上還是在於宜妃真沒有合適的地方去。

宜妃有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其中胤禌其得比較早,而胤祺也不是宜妃自己帶大的,養在太后宮裡的,不大會說漢語,溝通起來有障礙。實際上最合適的人選那就是胤禟,而且胤禟會做生意,家裡老有錢了。所以如果讓宜妃選的話,她肯定更願意到胤禟家生活。

但是雍正把胤禟差遣到西寧去了,目的自然是打散八王黨。所以雍正要求比較老實的五阿哥胤祺把自己的母親宜妃接到自己家住了。而宜妃和胤祺之間還是多少有些生分的。

雍正後來對宜妃最大的報復,也不過就是沒有封她為太貴妃。兒胤禟的下場,那是另外一碼事兒。

宜妃雖然各種不愉快,但是晚年不算過分,至少她活的要比德妃久得多。她一直活到雍正11年8月份才死;而孝恭仁皇后(德妃)雍正元年5月份就死掉了。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也許這就是「終其一生,倍受恩寵」的宜妃未曾想過亦或是想到的吧!或許宜妃並不是作死般的去挑釁德妃,畢竟在康熙生前,宜妃是康熙最受寵愛的那一個人,宜妃也是習慣了盛極一時的風光。

也許在宜妃心裡,挑釁德妃並不會惹得多少人因此而怪罪自己,畢竟康熙最寵愛自己。亦或是宜妃明明知道當今聖上已然不是當初那個愛她、寵幸她、視她如命的康熙帝了,但是她還是放不下昔日曾「風光無限」的那個宜妃的面子和身段,顧及過往自己的尊嚴。但是這如今的一切卻早已經改變了,康熙帝已經沒了,取而代之的新皇也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雍正皇帝一登基,也就代表著宜妃前半生的「晨曦」已經幻化成了夕陽西下的「殘陽落日」。

康熙在位時,宜妃無疑是最受寵的一個妃子,在宜妃入宮僅僅四年後,就被破格升為「後宮四妃之一」。想必大家都也看過《康熙微服私訪記》吧,劇中的宜妃曾作為跟隨康熙帝唯一微服私訪的妃子,由此可見,宜妃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的確是頗有分量的。根據清朝《清史稿》中所記載:「聖祖甚愛之」,再有《永憲錄》中也曾記載:「眷顧最深」。從史料也可以充分表明,宜妃在康熙生前是極其受寵的,所以宜妃不論在康熙帝的心中還是在後宮的地位中都是備受尊崇的。這樣的地位其實也為之後在康熙帝駕崩、雍正帝登基後,宜妃依舊挑釁雍正生母德妃後的下場而埋下伏筆。

根據正史記載,真實歷史上的宜妃挑釁德妃不是肢體或者語言上的肆意挑釁。公元1722年,享有「千古一帝」美譽的康熙帝駕崩,康熙帝駕崩之後,按照康熙帝留下的遺書遵詔,選四阿哥胤禛為新皇登基人。在後宮諸妃為康熙帝守靈期間,令人詫異的一和畫面卻產生了。按照歷朝歷代宗法制的規矩,皇帝死後,諸妃為之守靈三天三夜,守靈排在最前位的則是新皇的母親,按照這個說法,那麼康熙帝死後,理性就是雍正帝的母親德妃排在最前面守靈了,但是宜妃卻「大不把這條規矩放在眼裡」,宜妃硬生生地跪在了德妃的前面,這不光是對德妃的挑釁,這還是對雍正帝的挑釁啊。(也許宜妃只是深愛著康熙帝,沒有顧及太多,但是卻被雍正帝視為不爽)

站在題目的角度來分析,如果真的是宜妃故意挑釁德妃的話,那又是出自如何的原因呢?我個人認為有三點:其一,康熙帝雖然深愛著宜妃,而宜妃也的確為康熙繁衍子嗣了,但是康熙死後,卻沒有立宜妃的兒子為新皇,這道心坎,宜妃心中過意不去;其二,眼看著登基的新皇不是自己的兒子,宜妃想著自己之後的生活該如何去應對,再說,之前毫不得寵的德妃以後就要騎在自己的頭上了,想到這裡,宜妃也是很不是滋味;其三,也許宜妃的靈魂也是真的隨著康熙帝的駕崩而隨之離去了吧,他對德妃的挑釁之舉也許真的是無心之過,在宜妃的心中,她和康熙帝的愛情早已跨越了「規矩」。


康熙生前的四大寵妃「惠、宜、德、榮」,其中的宜妃是其較其他更為寵幸的一個。惠妃榮妃兼管著六宮,所以因為這一層原因,所以康熙和他們之間放不開,再由於年紀大了和兒子們的影響緣故,反而顯得並不是很親密。

而德妃長得非常漂亮,唯一的缺點是沒文化,而且脾氣不好,但是有好處,為人不太愛爭。所以康熙是挺恩寵德妃的,過了60還讓侍寢,但是跟德妃之間可聊甚少。所以宜妃基本上就成為了康熙的傾訴對象。康熙甚至出征的時候,還要專門寫信給宜妃痛訴思念之苦;出巡的時候還曾兩次下榻宜妃的孃家。《康熙微服私訪記》裡面,康熙出門除了帶三德子和和尚之外,唯一帶的女眷就是宜妃,估麼著就從這這裡來的。

有一種說法,康熙因為擔心自己克皇后,所以沒有封宜妃為皇后,否則宜妃很有可能會成為康熙的第4個皇后。康熙死後,宜妃未能及時轉變身份,認清形勢,從而深深的得罪了雍正。但是康熙是暴斃於暢春園,可以說死得比較突然。而當時宜妃正在生病。出席葬禮的時候,宜妃有點著急,就讓4個小太監用軟榻把自己抬過去。可能是角色還沒有轉變過來,還沒有意識到已經換了皇帝了。所以走得有點急,直接就跑德妃前面去了。恰恰這個場景,被雍正給撞到了。

倒不是宜妃故意去挑釁德妃。只是宜妃還沒有意識到轉變身份,以前排在德妃前面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德妃自己對這個事情也沒有任何的不滿。畢竟大家都習慣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但是雍正碰到這件事情之後,性質就都變了。雍正剛繼位,比較敏感。因為大家對他都不怎麼服氣,連德妃自己都說,你當皇帝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但是當時看到這個場景,雍正也不好發作。畢竟宜妃算是也算是雍正的母親。所以雍正把一幫小太監給痛罵了一頓。其實這個事情本應該引起宜妃的重視,應該馬下來給新皇帝磕個頭,謝個罪啥的。但是宜妃並沒有怎麼做,她仍然一切照舊,到底婦道人家,並不知道宮廷政治的兇險。結果雍正遲遲等不來這個道歉。再一聯想胤禟是八王黨,母以子貴,這不就是有人給宜妃撐腰嗎?

於是等康熙葬禮過後的第16天,雍正還是拿宜妃開刀。發布了一道聖旨,公佈了宜妃的罪狀。

「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這句話裏裏外外,只說明瞭一個問題。那就是宜妃沒有拿我當皇帝。接下來又發生一件事情,以至於火上澆油,最終宜妃連個太貴妃的名分都沒有得到。因為康熙後宮有60多個妃子。所以換了新皇帝,他們就得挪地方。按道理,這些有子嗣的都得搬出宮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去住。

惠妃很聰明,帶頭搬出去了,因為惠妃自己的兒子胤禔被圈禁了,她就搬到了養子胤禩假去住了;而榮妃也搬到自己兒子胤祉家去住了;德妃因為是聖母皇太后,所以她必須留在宮裡。到了宜妃這邊了,她死活不肯搬。如果康熙活著,誰敢讓她搬?但問題是,康熙不在了。但關鍵問題實際上還是在於宜妃真沒有合適的地方去。宜妃有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其中胤禌其得比較早,而胤祺也不是宜妃自己帶大的,養在太后宮裡的,不大會說漢語,溝通起來有障礙。實際上最合適的人選那就是胤禟,而且胤禟會做生意,家裡老有錢了。所以如果讓宜妃選的話,她肯定更願意到胤禟家生活。

但是雍正把胤禟差遣到西寧去了,目的自然是打散八王黨。所以雍正要求比較老實的五阿哥胤祺把自己的母親宜妃接到自己家住了。而宜妃和胤祺之間還是多少有些生分的。雍正後來對宜妃最大的報復,也不過就是沒有封她為太貴妃。兒胤禟的下場,那是另外一碼事兒。

宜妃雖然各種不愉快,但是晚年不算過分,至少她活的要比德妃久得多。她一直活到雍正11年8月份才死;而孝恭仁皇后(德妃)雍正元年5月份就死掉了。

在康熙的後宮裡,宜妃是很得寵的那一個。

首先,她出身好,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她的父親是駐防盛京正三品武職官員,地位和權力都比普通軍隊的同職官員要大。出身顯貴,無形中為她的後宮之路鋪好了一條康莊大道。

而她本人還有很多加分項,長得好,又善解人意,尤其是善解人意這一點,對於日理萬機的帝王來說更重要,所謂孤家寡人,即便貴為天子,也是希望能有人能瞭解下自己心意的。宜妃幸運的得到了康熙的喜愛,還沒有生下孩子,就被封為嬪妃,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很多女人,一入宮門深似海,也許終其一生,都不能得到皇帝的寵幸,更不要說生下子嗣,又孩子傍身了,而宜妃幸運的避過了這所有的坑。她從入宮後就順風順水,無論是封位還是子嗣,都很快得到。康熙十六年入宮,康熙二十年被晉封為宜妃,位列四妃之二,僅在惠妃之下,接連生下三個兒子,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

劇照

地位有了,子嗣有了,她還幸運的擁有帝王的牽掛。據載,康熙出征準噶爾,會專門給宜妃寫信報平安,也會特意給她捎回當地的土特產,如同世間平凡的夫妻一樣,丈夫在外,總是牽掛著在家的妻子,因為出現在帝王身上,所以更顯珍貴。所以《永憲錄》也評價宜妃得康熙「眷顧最深」。

然而,很少有人真的能夠完整的幸福一生,享受過登上高位的快樂,也體味過跌至塵埃的失落,或許纔是生活的真相。當康熙駕崩,雍正登基,宜妃的世界,也出現了和以往不一樣的調子。

康熙駕崩時,當時宜妃正病重,無法行走,便命人抬著她乘軟榻奔喪,然而雍正帝卻藉機斥責她乘軟榻出席致哀,乃是對先帝的不敬,更是沒有把新皇放在眼裡;而她在康熙靈堂,跪拜於雍正生母德妃前面,更是惹得雍正大大的不悅,當著眾人的面狠狠的斥責了宜妃的宮女和太監,讓一向受寵的宜妃非常難堪。

劇照

雍正登基,德妃就是鐵板釘釘的太后了,而宜妃還作死的排在德妃前面,這不等於挑戰雍正的臉面嗎?或許當時的宜妃,壓根就沒有想到這層,畢竟康熙生前,她一直備受寵愛,地位崇高,鮮少考慮這種問題。也或許是,她考慮到了,然而作為宜妃的尊嚴,卻讓她不想低頭,於是纔有了雍正的當面斥責。

如果此時就開始受不了,那顯然人生沒法過了,雍正對宜妃的處置,遠不止於此,分封康熙諸妃為太妃的時候,唯獨把宜妃排除在外,還對宜妃的太監做了流放的處置,宜妃的言行受到雍正的嚴密監控。

遭到雍正打壓的日子,非常難過,好在康熙臨終前,還給妃子們留下了一道比較人性化的遺詔,考慮到自己死後妃子們在後宮冷清寂寥的生活,康熙早就下旨,自己死後有子嗣的妃子可以搬去和兒子們同住。正因為這條遺言,宜妃得以搬出皇宮,出宮住在皇五子胤祺的府上。

劇照

可是,居住在胤祺府上的歲月,也並沒有因此就特別的風平浪靜,宜妃還得時時擔心著她另一個兒子的境況,沒錯,就是八爺黨的九阿哥胤禟。大家也可以理解為何雍正對宜妃這麼不依不饒了,誰叫她是死對頭的母親呢?而且雍正還得知,胤禩等人在雍正繼位初有奪位陰謀,打算奪位成功後封九王(胤禟)之母宜妃為皇太后。這更是加深了雍正對宜妃母子的憎恨。

雍正四年,被削除宗籍,改名塞思黑(狗的意思)的胤禟在牢獄中被折磨而死。雍正十年,皇五子胤祺病亡。白髮人送黑髮人,人世間的牽掛都已經消失,康熙在世時,宜妃過了幾十年的安樂日子,而康熙死去,她經歷了生命中最寒冬的十年。

胤祺死後,悲傷至極的宜妃沒多久也病逝了,原本,人死如燈滅,過往的一切也該就此消散,可是雍正仍然憤恨難消。宜妃死了原本該葬在康熙景陵旁邊的景陵妃園寢,但是雍正卻一直不允許。直到乾隆登基,宜妃才終於得以入土為安。

劇照

這就是深宮女人的起起落落,即使幸運得到皇帝寵愛,然而若是兒子失勢,作為母親仍然是難以善終。


宜妃是不瞭解雍正這個"冷麵王"的陰鷙、冷血,血淋淋的事實讓宜妃清醒了。

宜妃仗著她是康熙的寵妃,沒想到新皇帝雍正根本不買賬。

宜妃是皇九子胤禟的母親,而胤禟也參與了康熙末年的諸皇子爭謫,是雍正的死敵之一。


勝者為王敗者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