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糖友平時的血糖監測,只習慣查空腹血糖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很少或者從沒測過糖化血紅蛋白,那麼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它對咱們糖尿病人有什麼意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一聊。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咱們人體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可以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結合,兩者結合的產物就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的多少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成正相關,也就是血糖濃度越高,被糖化的血紅蛋白也就越高。

由於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過程是不可逆的,一直持續到紅細胞死亡為止,而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所以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客觀的反映此前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4%-6%,被譽為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標準」

大家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好處

糖化血紅蛋白能客觀的反映血糖控制的總體情況,評估你治療方案對血糖控制的有效程度,我們知道,血糖高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是經常波動的,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後2小時血糖都只能反映,采血當時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客觀反映你過去一段時間內(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如果你經常監測血糖都顯示控制較好,而糖化血紅蛋白偏高,則需考慮你是否平時監測血糖不夠全面(如只測空腹,而忽略了餐後血糖),或者可能血糖儀測出的數值不夠準確(如機器故障,試紙受潮、過期等)。

當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3%時,餐後血糖對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較大,你治療時應側重控制餐後高血糖;當糖化血紅蛋白大於8.4%,則空腹血糖對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較大,治療時應側重控制空腹高血糖,當糖化血紅蛋白在7.3~8.4%時,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對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基本相當,在控制血糖時應兩方面並重。

世界各大糖尿病組織對糖化血紅蛋白都有著明確的控制目標,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是小於7.0%,國際糖尿病聯盟以及中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是小於6.5%。但對於有嚴重低血糖反覆發作史,預期壽命有限(如晚期腫瘤),有嚴重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的糖尿病人,可以適當放寬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如小於8%)。

(每天一篇好文章,助您輕鬆控血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