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表示,希望在疫情完结前投产可重用口罩。

【星岛日报报道】(星岛日报报道)政府设立三百亿元防疫抗疫基金,预留八亿元研发可重用口罩。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表示,政府已有设计方案,正从世界各地采购原材料,及制定新测试标准,希望在疫情完结前投产;对于在本地生产口罩的私人机构,政府尽力提供技术支援,但较难协助购买原材料。他又指,政府提出以每个三元价格包销本地制口罩只是预算上限。

杨伟雄昨在电台节目表示,政府目前有可重用口罩的设计方案,但在内地购买原材料有困难,需要从世界各地采购,亦未能确定能否准时到货。由于可重用口罩是新产品,他表明,需要订立可重用次数和功能等标准,继而找第三方测试和确定规格,暂时难以准确预计所需支出,预留八亿元只是粗略预算、初步上限,强调政府不能面对全球口罩短缺而不作为,相信能够克服上述困难,并希望可重用口罩能在疫情完结前投产。

  政府亦计划动用基金其中十五亿元,资助私人机构于本地生产口罩。杨伟雄表示,不少厂商对此感兴趣,部分科学园租户会腾出铺位让给口罩生产线。现时约有三间厂商计划进驻,政府会为他们提供安装机械等技术支援,务求在用地有限的情况下,达至最大生产量。「我们是技术支援……生产力促进局有一套流程帮他,因为始终香港地方小,所以不是好像有很大空间可将他布局。要做到最好,用的地方最小,例如他有设定的机械,我们可以技术上帮他,令到他可以尽快设置出来,我们可以帮到他,但至于他要购买这个东西(原材料),要自己做。」

  当局承诺向每条获资助的生产线,每月采购最多二百万个口罩,并假设口罩平均价格为三元。有市民致电节目质疑三元一个口罩太贵,远高于过往平均每个一元多的水平。杨伟雄说,会把意见向负责项目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反映,三元价格是预算的上限,相信供求平衡之后,政府会再审视市场价格。

基金又会斥资五千万元,添置家居检疫监测装备,包括计划购入二万条电子手环。本港每日可生产三千个电子手环,目前已生产约二千个,正使用其中约四百个,政府亦向一家外国公司订购五千个即弃电池手环,预计下月初抵港,通过测试后便可使用,如效果理想,会继续订购。

  他强调,政府不希望把在家检疫人士当作犯人,会以微信或WhatsApp等通讯软件的实时位置分享功能进行监测,尽量避免使用电子手环,并指大部分人都愿意合作。

同时,政府会透过基金,为科学园、工业邨和数码港的租户与初创企业宽免半年租金,预计惠及一千八百个租户。他说,现金流减少会令企业倒闭,如获免租,可让他们把资金用于其他地方,政府希望带头树立榜样,鼓励其他业主跟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