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 周月明

特寶生物目前雖然是備受關注的科創板“潛力股”,但其近幾年業績狀況並不穩定,不僅大客戶依賴現象明顯,且應收賬款佔比也過高,與此同時,公司的採購、存貨數據還存在一定的疑點。

近日,第二批8家科創板備選名單繼第一批名單數日後也新鮮出爐,其中就包括了主攻藥物研發的廈門特寶生物公司。

特寶生物是一家專業從事以基因工程技術爲核心的生物醫藥研發及集研發、生產、銷售爲一體的“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上市產品包括1個國家1類新生物製品——派格賓及3個原國家2類新生物製品(特爾立,特爾津,特爾康),注射劑成品在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銷售。

雖然公司目前是備受關注的科創板“潛力股”,但《紅週刊》記者在研究其招股說明書後發現,該公司近幾年業績狀況並不穩定,不僅大客戶依賴現象明顯,且應收賬款佔比也過高,與此同時,公司的採購、存貨數據還存在一定的疑點。

業績表現不穩定

從招股書披露情況來看,特寶生物近幾年營收和淨利潤表現並不同步。2016年至2018年,其營收分別爲2.8億元、3.23億元和4.48億元,2017年和2018年增速分別爲15.23%、38.75%,而其淨利潤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別實現2931.41萬元、516.86萬元和1600.29萬元,其中2017年同比下滑了82.37%,2018年雖有所回升,但仍不及2016年的利潤水平。

對此,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稱,“2017年、2018年公司利潤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公司預計負債和無形資產攤銷計提比例、銷售費用,費用化研發支出、捐贈等事件所致”。細看其2017年、2018年各項費用情況,可發現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都比較高。其中,銷售費用2017年、2018年就分別比上一年增加了五六千萬,而這一部分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了市場學術推廣上,單2018年學術推廣費就較2017年增加了4401.44萬元。

將特寶生物的銷售費用率與可比公司均值作比較後可發現,2017年、2018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均高出行業平均值很多,公司2017年、2018年銷售費用率爲62.95%、59.45%,而可比公司均值卻只有49%、52.82%,出現這一情況顯然是與特寶生物的藥品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主要靠自身營銷網絡推廣新藥等因素有關。比如在2017年,公司因醫保目錄調整,旗下的特爾立、特爾津藥品市場競爭加劇,爲此公司不得不花大量費用對這兩種藥品進行推廣。2018年,公司爲持續加大新產品派格賓的推廣,也不得不重金投入。

除了銷售費用率較高之外,特寶生物的管理費用率也較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高出許多。公司2016年至2018年管理費用率分別爲16.98%、15.6%、11.99%,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僅爲5.4%、4.42%和4.84%。由此可見,特寶生物在管理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劣勢的。

與此同時,若從特寶生物四大支柱藥品的單價走勢和未來競爭趨勢來看,其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拿2018年已佔營收42%的用於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派格賓來說,就面臨較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在我國獲批用於慢性乙肝治療的長效幹擾素只有羅氏(Roche)的派羅欣、默沙東(MSD)的佩樂能和公司的派格賓三個品牌。但前兩個進口長效幹擾素一直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據招股書稱,2017年這兩種藥銷售額分別爲10.04億元和4.41億元,二者加起來佔據市場九成。而派格賓於2016年底才獲批上市,2017年銷售約1億元,但如何在短時間內攻佔更大的市場份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能否與這兩家強勢對手競爭,仍顯艱難。

若想進一步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則需要公司在藥品的價格上做出一定讓步,然而這又將對公司淨利潤表現造成負面影響。從招股書中披露的四類藥品2016年至2018年銷售單價來看,2018年都較2016年有所降低,其中,營收主力派格賓2016年上市不久的價格爲733.88元/支,到了2018年已降爲685.14元/支。而從營收利潤表現來看,恰好反映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現狀。

應收賬款佔比高

除產品面臨較大競爭之外,查看特寶生物的財務數據,可發現其保持增長的營業收入中,應收賬款的佔營收比例並不低,分別達到了43.39%、46.43%和24.85%,如此結果意味着公司的營收有些“外強中乾”。

招股書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應收賬款分別爲1.22億元、1.5億元和1.11億元,佔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爲40.35%、50.79%、29.8%。應收賬款佔流動資金比例高,說明公司可利用的流動資金少,進而會造成資金週轉困難甚至無法運轉現象發生。而特寶生物2018年時雖然有所下降,但此前的應收賬款佔比過高的情況也顯示出公司在產業鏈中並不處於強勢地位,客戶拖欠款現象在未來仍可能會再次上演,屆時會加大企業資金週轉困難。

與此同時,特寶生物2016年至2018年其前五大客戶佔營業收入比重也均超過60%,這也充分說明瞭公司在經營中對大客戶是有較大依賴情況。由於公司藥品種類數量爲四種,並不算多,若大客戶有更優的選擇,則公司的訂單則會受到一系列衝擊。再加之銷售出的部分多爲沒到手的應收賬款,或大客戶存在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導致欠款回籠不及時,則很可能帶來大量壞賬的風險。

採購與現金支出不匹配

除了上述風險點外,深入分析特寶生物2017年至2018年的採購數據,《紅週刊》記者還發現這其中也存在一些金額上的異常。

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8年特寶生物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額分別爲491.09萬元和1013.73萬元,佔年度採購總額比例分別爲36.32%和45.38%,由此可推算出這兩年的採購總額分別爲1352.12萬元、2233.87萬元,考慮到行業徵收3%增值稅率的影響,其含稅採購總額分別達到了1392.68萬元、2300.89萬元。

在2017年至2018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爲1053.33萬元、2806.57萬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的-95.71萬元、320.7萬元影響之後,與當期採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1149.04萬元、2485.87萬元。將含稅採購總額與現金支出勾稽,則含稅採購比現金支出分別多出243.64萬元和-184.98萬元。理論上這將會體現在同期的應付款項的增加上。

可事實上,這兩年的應付款項分別爲320.68萬元、1008.93萬元,分別比期初金額增加-67.85萬元、688.25萬元,結果明顯與應增加的243.64萬元和-184.98萬元不符,其中2017年應增反減,存在311.49萬元的數據差異,而2018年則是應減反增,存在873.23萬元的數據差異。

存貨數據存較大差異

除了採購數據存在疑問之外,若根據其採購及消耗數據這一角度覈算,特寶生物2017年至2018年的存貨數據也是存在較大異常的。

據其招股說明書披露,其2017年至2018年的原材料和能源採購金額分別爲928.81萬元、1402.49萬元,其中扣除能源採購388.94萬元和412.82萬元,原材料採購金額分別爲539.87萬元和989.67萬元。根據財務一般規則,採購總額除了需要結轉到營業成本部分,餘下未結轉的則會留存在存貨中,導致存貨規模增加。

而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特寶生物2017年至2018年營業成本中的直接材料金額分別爲101.38萬元、152.15萬元,佔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爲2.59%、3.11%。

將這兩年的原材料採購金額與直接材料成本相減,可分別得到837.52萬元、438.49萬元的差額,這意味着在2017年至2018年的存貨中,要有同樣的新增原材料金額體現。對照公司2017年至2018年的存貨明細表,原材料這一項分別新增-149.81萬元、133.82萬元,其他各項(包括在產品、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共新增1064.37萬元、1216.44萬元,若由直接材料佔營業成本比例推算,那麼在產品、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新增金額中有大約79.73萬元、133.56萬元屬於材料新增,與之前原材料新增金額相加,可得到2017年至2018年存貨中原材料分別新增-160.91萬元和187.66萬元。

可實際上,這些金額與理論上應新增的原材料金額並不相符,2017年應增反減,存在約600萬元的數據差異,2018年則存在約649.86萬元的數據差異。很顯然,這些差異是需要公司做出進一步解釋,否則這些存貨數據也是存在很大疑問的,進而影響到其它數據的合理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