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再走進小米之家的時候,琳琅滿目的不是小米自主開發的產品,而是各類貼牌產品佔領高地,請不要大驚小怪。在小米內部,這樣的改變已經悄然發生,而且在2019年迎來轉向窗口。

 

上市後,雷軍需要讓各方看到一個快速行駛的小米,沉穩如山,平靜若海,因此將油門踩到底,一季度發佈了系列高速發展數據;不過翻越數據掩飾,小米正在內部偷偷重組經絡。


或許害怕一切來的太突然,小米全力隱藏行跡,不過逐漸脫離販售產品的形態,擁抱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已是欲蓋彌彰。


小米已經在改變,也許不久之後會變成另一番模樣。

 


01 |數據中的祕密


“全新開始,漸入佳境。”概括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情況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FO周受資如此表述。


 

自從2018年7月上市以來,小米已經經歷過五輪人事調整。通過不斷強化總部職能,加強領導層中央集權,一切正在按照既定設想,還原小米該有的模樣。


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整體收入爲438億元,同比增長27.2%;利潤增至3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爲21億元,同比增長22.4%,兩組數據均超越市場預期。


通過這些數據判斷小米正“漸入佳境”,周受資略顯武斷,倒是“全新開始”有了幾分模樣。


按照Canalys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剛剛經歷過一次“跳水”,手機銷量大幅下滑20.7%,如今2790萬部的銷量,5.7%的環比增長,成績並不能算作理想。報告期內毛利潤爲9億元,毛利率3.2%


IoT平臺連接設備(不包括手機與PC)銷量雖高(銷量達到1.7億臺,同比增長70%),且毛利潤與毛利率雙雙超過智能手機,最終貢獻卻只有14億毛利潤,毛利率11.7%


相比之下,2.61億的MIUI月活用戶更爲慷慨,爲互聯網服務這一支線業務貢獻29億元的毛利潤——幾乎相當於智能手機的21倍。


不過合計三大主業的淨利潤,總共爲15.1億元,創下歷年來同比增速的新低;與公司上市前540億美元的估值相比,如今2423.3億港元(截至522日,約308.7億美元)的市值也有了接近腰斬的效果,這顯然無法令各方滿意。



爲此,小米通過處置投資公司股權獲得部分利潤,稅後金額爲5.9億元,整體21億元的淨利潤才讓結果不那麼難看。


換言之,小米於本季發佈的財報,通過投資盈利的方式,爲自己換得一塊理想的“遮羞布”。計算投資收入的佔比,遮羞布的“面積”已經接近淨利潤的30%


在財報中,小米並未隱藏相關信息,並表示自2018年以來,經“小米系”投資且成功上市的企業,已經有10家之多;另有小米系資本直接或間接投資的5家公司登陸科創板,其中兩家處於向科創板提交上市申請前夕。


截至一季度末,小米投資的企業已經超過270家,總賬面價值爲290億元,同比增長28.6%


在主營業務之外,小米已開發出財務投資的新路,能在發佈下行財報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周受資雖不願意承認,並表示投資主要目的是提升公司業務和產品的協同性,不過他也認同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小米將會享受來自財務投資回報的蔭澤——小米不賣貨,開始賣股權了。

 


02 |起底小米投資版圖


從成立至今,小米已經販售智能設備9年。突然之間改弦更張,亮出自己“投資客”的身份,角色轉換必然會有些許不適,卻並不困難。早在成立小米之前,其創始人雷軍的身份並不是商人,而是一位“投資客”。


200719日和629日,蘋果公司分別推出iPhoneiPhone 2G兩代產品。體驗過最新產品之後,雷軍意識到,蘋果即將引領一個新的時代,不過短期之內自己供職的金山並不在其藍圖中。



“未來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留下這句話之後,雷軍最終離開供職16年的老東家。從此,IT圈兒裏少了一個技術宅,多了一個腰纏萬貫卻略顯生澀的投資愣頭。


回憶這段歲月,雷軍曾提到移動社區服務平臺樂訊。他揮舞着200萬元,希望完成一次投資。“自己就是來學習的,這200萬元只是學費,只想搞清楚誰在用手機上網。”如雷軍所說,他的創業生涯來的有些單純且草莽。


此後4年內,雷軍摸爬滾打。他追求過很多項目,有的欣然笑納,有的婉言相拒;有卓越網被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的成功,也有如凡客資金鍊斷裂導致血本無歸的無奈。直到2010年雷軍成立小米科技,其他投資項目並未停擺,因此他也被冠以“IT勞模”的稱號。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之前,雷軍作爲天使投資人出手的項目約26個。


2011年後,雷軍和許達來聯合成立了順爲資本,開始投資智能硬件價值鏈上游企業。由於順爲同時持有小米2.91%的股權,且雷軍個人與小米公司、順爲資本行爲一致,再談及投資已經不是雷軍個人,而是一個類似於“小米系”的組織,順爲甚至獲贈“小米投資部”之稱。


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雷軍個人對外投資項目已有47項,小米對外投資達到74項,順爲資本已經投出了300多個項目,其中近百個項目與小米共同出資。


*小米投資版圖梳理。資料來源小米招股書、創業家、投資界等


“我們的想法是用小米模式切入100個細分領域,帶動整個智能硬件的發展,把小米從一個大船變成整個艦隊。”雷軍施展雄才大略,武裝小米的航空母艦。只是在手段上,雷軍更加欣賞資本支配,而非親力親爲,遂有了龐大的小米生態。


在上市之後,小米開始有意加快對外投資的腳步:2018年,小米對外投資項目共有13項,其中6項爲港交所上市之後完成,進入2019年,小米開始加快節奏,僅第一季度已經完成5項投資——投資大有取代智能手機、IoT設備、互聯網服務,成爲小米向前的新引擎之勢。


“漫天飛豬,金錢不眠。”這樣一幅圖景在小米身上刻畫得越發明晰。


 

03 |向左走,向右走


於是最現實的問題擺在小米麪前:腳下有了兩條路,應該如何抉擇呢?


向左走,小米可以繼續以手機業務爲軸心,開發升級原有序列產品。如此,小米依然能通過最貼近用戶需求的方式,拿捏市場的脈搏。


在這條路上,小米已經行走9年,早已是個“老江湖”。當競爭對手都在推動產品高端化時,雷軍親自督導指揮小米不落下風:2019年第一季度其產品在大陸地區和海外市場的ASP(平均售價)分別提升了30%12%,證明小米有條件成爲以業務爲驅動的產品公司。


 

向右走,小米可以順勢改變成爲投資公司。讓資本催動被投資企業,承受可以預見的風吹雨打,自己告別一線穩坐中軍帳,茅廬未出已定七分天下。


資本運作原本貼在“小米系”組織最角落的標籤,卻是其最有歷史感與潛力的基因。在產品銷量難有突破,互聯網服務無法獨當一面時,投資回報猶如“學區房”般營救小米於危難,這對小米未來的發展模式是一種啓示。


從周受資的言論可以看出,目前小米仍然需要穩定,對外授意小米仍“磐石無轉移”。不過很多跡象都表明,小米更傾向於第二條路。


按照雷軍的構想,小米誓要建立一套智能化使用場景。各類智能終端星散其間,各行其道。如今通過投資,衆多位於小米生態鏈的企業已經推出空調、淨水器、平衡車、打印機、智能手環等各類產品,滲透家庭、辦公、出行等各類使用場景。


反觀小米自主品牌,目前只推出手機、電視、筆記本、路由器、智能音箱等少類產品,無論產品門類與數量,二者均不可同日而語——目前投資纔是小米的主旋律。


未來小米還將圍繞手機周邊、智能可穿戴設備、傳統白電、製造資源、極客酷玩產品與日常生活用品六大領域,投資打造生態鏈,留給自己的空間只有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兩個環節。



如今這兩個部門能否保全,如今也要畫上一個問號。就在今年1月3日,小米曾舉行發佈會,宣佈剝離紅米成爲全新獨立品牌,主體只保留小米一個品牌。之前還相對完整的手機業務,突然間變成了“由紅米開拓普及型與中端市場,小米開拓高端市場”的分立狀態。


在此之前,小米已經投資並擁有美圖、POCO、黑鯊等手機品牌,這讓小米更像一家投資型企業,曾經的形象一去不復返。


數年前,面對創業挫折,雷軍無所畏懼,一句“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如同震懾靈魂的鼓舞。智能手機、智能路由器、可穿戴設備……雷軍治下的小米永遠是最接近風口的企業。


如今,雷軍和小米暗中退卻了銳氣。相比起繼續做追逐風口的莽撞人,他們更願意成爲退居二線的看客。把享受視作理所當然,將跌宕留給前赴後繼的陌生面孔——小米已經老了,到了該轉型的時候。


從此,科技領域少了精雕細琢的產品工匠,多了一衆利益驅動的投資客。冥冥中,小米已經告別曾經的自己,這個時代已遠離它而去。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劉亞傑

編輯:劉   煜

審校:蘇慕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