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開始進入「發球擊球動作」的解析說明,前面的「握球」、「站姿」、「握拍」、「前置動作」都是做好發球的「基礎」,重點還是要練到「習慣成自然」,下面我們接著來談後續的發球動作(順應球友建議,本篇添加了示範的影片喔)

 

  在發球的流程中,左右手及身體都是同時動作,因此,在描述時會合併在一起說明,而關於整個發球連續動作的精髓,在此送給各位球友「八字箴言」,後續文中將分別一一解析:


提、放、引、緩、降、挺、甩、扣


《5. 提拍、放拍、引拍及拋球》(以右手持拍為例) 


  依照「人體力學」,在擊球「預備動作」時末端動力鏈節的肌肉應該儘量「放鬆」,然後在「擊球發力前」「瞬間收縮」,以爆發出最大的力量,如果肌肉過早出力收縮,會形成運動時的阻力,造成整個關節運動的「流暢性」「加速度」受到影響而減弱。


  一般來說,發球優秀的選手都具備在擊球前控制肌肉放鬆的能力,因此,常常省略掉或刪減「提拍」「放拍」的動作,改成「提拍」後直接「橫向引拍」,如Roddick & Nadal 

 


 


「略為提放拍」後直接向後「引拍」,如有名的大砲Goran Ivanisevic & Federer 

 


 


  這些刪減的動作,除了個人的習慣之外,也有「變換發球韻律」的作用以擾亂對手,當然,這已屬高級技巧,不建議模仿,本節希望提供各位球友一套「自然引拍法」,藉由「地球(重力)來幫我們「輕鬆」的完成「提、放、引拍」的動作,趕緊絡人來示範一下,這回先請Boris Becker貝兄幫我們示範一下,早期的影片雖然比較不清楚,大家有個概念就好,如果要作為學習「自然引拍法」的參考對象,小弟推薦Djokovic喬哥2011年後修改的發球動作,後面也會提供圖片及喬哥修改前後的影片(HD品質的喔)

 


圖示說明:這是拍頭的「速度/位置」圖,藍點代表單位時間時球拍所在的位置,拍頭速度愈快,藍點間的間隔愈大,各位可以注意到拍頭的軌跡從頭到尾都是呈「順暢的圓弧」,代表整個動力鏈節是「流暢」的連接,沒有中斷的現象。

 


 

自然引拍法:(右手持拍)


※溫馨小提示:參考圖要由左至右看喔


1. 重心前移至左(前)腳,全身放鬆,上身彎腰(駝背也行啦,爽就好)前傾,讓雙手「自然」下垂。
2. 球拍隨身體重心移動,雙手同時往上方「提拍」至腰際或高至胸口,可用持球左手輕扶拍頸輔助右手「提拍」,注意不要影響到「握球」即可,雙手及身體重心移動「韻律」開始「同步」

 


3. 「提拍」至最高點後,身體重心開始由前腳移向後腳,雙手「放鬆」(記得握拍也要放鬆喔),由「重力」拉著雙手如「鐘擺」「自然」的向下「擺盪」,參考上面的「速度/位置」圖,拍頭軌跡應該是「滑順」的向下畫一個半圓,手臂與球拍的角度也因為手腕放鬆而「自然」加大,身體在球拍「擺盪」經過同時「自然」略向右後方轉動。


  握球左手在擺盪至接近大腿時,與持拍右手「同步」向上,身體此時已轉向至胸口面向與底線平行方向,因此左手臂「自然」與底線呈約略平行向上「拋球」,或與「腳尖」指向方向平行也可以,端視自己習慣的站位而定。

 


4. 參考下圖及短片,「拋球」時左手以「自然擺盪」下來的相同速度(自己感覺相同即可),左手保持「自然伸直」向上(注意要「輕鬆握球」),身體同時向下蹲曲,自然略微後仰,當左手腕高度到達眼睛位置時(此時手臂向上、身體向下,球正好與視線高度約略交錯)「輕鬆」的讓手指「略微張開」(注意不要「用力」,五指約略往外張開2cm左右即可),原本手臂伸直向上的軌跡依照關節構造應該是呈「弧線」,但此時因為身體正在後仰且向下移動中,使得手腕向上的軌跡在肩膀至頭頂這段高度「自然」呈現接近「垂直向上」的狀態,只要手指沒有施加多餘力量或碰觸到球,基本上是比較容易讓球以「不旋轉」的狀態上升。

 



 

 


※溫馨小提示:在影片播放完後會出現如下的畫面,可以將「URL」下方的網址複製下來,依照「如何下載YouTube上的影片」一文中的步驟,將影片下載至電腦中用Media Player定格檢視擊球動作。


 


  在手臂向上拋球時,身體重心也「同步」往前移動,雖然於發球時會轉身向前,感覺上應該往前拋球,但因此時身體也向前移動,手腕向上的軌跡會往前「傾斜」,球會「自然」的飛向前方,如果還是不夠前面,請再自行調整手臂略往斜上方來拋球。


 

  這邊先整理一下重點,我們可以將「提拍」、「放拍」、「拋球(引拍)」,視為「三拍子」的動作,身體重心也跟著拍子的節奏作「前」、「後」、「前」的同步移動,建議球友練習時可在心中配合動作默數「1~2~3~」(注意節拍要固定,如果家裡有小朋友練鋼琴的,可以按照節拍器的提示聲來練習)「提拍」至最高點時數一(重心前移)「放拍」至最低點時數二(重心後移)「拋球」離手時數三(重心前移,引拍向上),要特別注意這是「連續」的三拍子,不要僵硬的分成三個動作,身體及手臂自然隨著「韻律」同步「放鬆擺動」,各位球友可以多練幾次體會一下。

 

  在第三拍「拋球」時,右手同步利用第二拍「放拍」自然「擺盪」下來之後的「慣性」略微施力,進行「引拍向上」動作,讓手臂指向至10~11點鐘(以下圖為例)之間方向,這裡建議各位球友參考一下前面Boris Becker貝兄的「提、放拍」方式,「引拍」會更「自然」一點,喬哥顯然是因為之前習慣用「延遲引拍」,因此下圖中雙手並未完全利用「放拍」「擺動慣性」,右手還是有點「施力引拍」的狀況,但重點是「引拍終點」要讓手臂向至10~11點鐘,建議球友試試利用「重力」「擺盪慣性」會更「輕鬆自然」一點。


 

 

 

  前面提到喬哥之前採用「延遲引拍」的方式,讓手臂指向後方甚至後下方,如果對肌肉控制不佳時,這會讓手臂因為需要「施力」拉拍到背後進入擊球準備動作而造成「肌肉收縮」的狀態,影響後續「甩拍」擊球的「爆發力」「流暢性」,讓我們看一下Djokovic喬哥以前的發球,就是屬於「延遲引拍」,感覺球拍要從後下方「拖」上來,有點類似「標槍」的投擲動作,個人不建議用「延遲引拍」或如Roddick & Nadal 「橫向引拍」方式,發球動作已經夠複雜了,一般球友應該儘量簡化動作,「自然」的完成「引拍」動作。


 



這段是教練讓喬哥以「自然擺盪」的方式調整「引拍」的動作,各位可以參考學習一下。

 

 



  這段顯然是喬哥「不受教」(所以被教練罰跪,不是啦),教練讓他採取「高跪姿」,強迫喬哥「引拍」時要將手臂帶到1~2點鐘方向,以便提昇發球的 「爆發力」「流暢性」 (真的不是在整他啦,網路上太多人不了解教練的教法,順便幫教練澄清一下)

 


這段是喬哥2011年改善後的發球,看起來是不是「自然流暢」很多,感覺更容易發力擊球。

 



  至於拋球高度則視個人擊球習慣及肌力(爆發力愈強,出拍時間短,球就不需要拋太高)而定,一般來說大約在持拍指向上方時比拍頂再高約一個拍面的位置,建議各位球友多練習幾次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拋球高度。


  拋球的練習方式可以參考下圖,在測量出適合自己的拋球高度後,裁一段細線(網路上有教練建議18英吋,球友們可自行調整)綁住球然後另一端繫在「無名指」(找不到繫在無名指的圖片,下回自己拍,注意綁在中指的話容易造成手腕翻轉的喔),接著調整手臂向上拋球的「韻律」,再試狀況調整線的長短,記得要完整的作「提、放、引拍」,光是單獨練拋球是很難培養出「固定、自然的拋球韻律」的。


 

  本節先介紹到此,後面再讓我們補充「提、放、引拍」「發球動力鏈」的關連說明,敬請期待。


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