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滅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秦後代也是秦始皇及二世,有何奈何?還有往往一個能幹的父親常常不是「虎父無犬子」!或許他們的兒子有優秀的一面,機靈,仁義等,但缺少父輩或開疆擴土,或推陳革新的能力。如趙匡胤的幾個不錯的兒子也鬥不過趙老二一樣,胡亥能繼承王位有如下因素:

1.制度的缺乏。可嘆以法治國秦始皇沒有提早確定規矩,沒有立皇后,立太子,這樣,他的所有兒子都有繼承皇位的法律上的可能。後世君王們大都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訓,提前立太子,有皇后。

2.趙高的專權。秦始皇晚年醉心長生不老,荒於朝證,可以說他死後,立誰當皇帝,趙高有絕對的權利。無能又便於控制且在身邊的胡亥自然成了首選。

3.秦始皇對扶蘇的壓制。《史記》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本來如他繼位,有可能真的「扶蘇」秦朝,可惜,因為政見不合。秦始皇早早將其調到邊疆,說是監軍,其實是讓蒙恬監視。

或許是秦始皇后期的暴政讓其遭受天譴,基業不僅二世而夭,兒孫還被胡亥喪心病狂的幾乎屠殺至滅絕。

秦的滅亡為後人提供了很多正反面的教材。比如劉邦、朱元璋誅殺功臣,為太子繼位掃清障礙。但王朝的週期律卻一直沒有改變!


確實,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怎樣看都輪不到他來繼承皇位,可是別忘了,秦始皇沒有立皇后,也就是說按照宗法制,秦始皇的兒子都是庶出,這樣就只能看本事大小了。

扶蘇不用說,秦始皇長公子,心懷仁義,有較高的威望,可是,再多次的政治事件中,秦始皇對他的長公子失望了,認為他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也就是說,他不能繼往開來,所以秦始皇將他發配到邊疆從軍,或許是歷練他,或許是讓他遠離政治漩渦從而保護他,總之,他離開了權利中心。

如果,沒有趙高的改詔,也就是說秦始皇本沒有立扶蘇,若是趙高果真改詔,那立誰已經不重要了,趙高肯定會找一個他可以控制的。


扶蘇公子是秦始皇的大公子,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他兩中間有好幾個兄弟姐妹。


看秦始皇願意讓誰去當兒皇?無所謂他前有幾個孩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