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把子,是一挺轻机枪,是抗战军民对侵华日军步兵班支援和输出火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俗称,因其枪托为了方便射手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而得名,取此绰号非常形象。

此枪枪长1.1米,采用6.5毫米口径,子弹与侵华日军步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枪通用,在步兵所背的120发子弹中,就有60发是提供给歪把子轻机枪使用的,此举,较好地解决了歪把子轻机枪在战时子弹的来源问题。

说是一把轻机枪,但歪把子轻机枪空枪重量超过了10公斤,大体与二战时轻机枪总体重量相当,战斗射速每分钟120发左右,有效射程为600米。

作为一把班组火力支援武器,歪把子轻机枪的有效射程显然偏低,战时被同为轻机枪有效射程高达1000米的捷克ZB-26轻机枪轻松吊打,在战场了吃足了此枪的苦头。

捷克ZB-26轻机枪,给侵华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就用缴获的捷克ZB-26轻机枪作为蓝本,结合歪把子轻机枪的特点,研发了采用弹匣供弹的96式轻机枪,俗称拐把子轻机枪。

歪把子轻机枪,侵华日军大量使用,是二战时期,非常有名的一把轻机枪,不是其作战性能有多么出色,而是此枪非常有特色也很奇葩。

首先,其供弹方式特立独行,全球仅此一家,别无分店。采用了开放式的机匣上方漏斗供弹,用6只5发弹夹,即30发子弹,一只一只地压进漏斗,但开放式的供弹机构太过复杂,雨水泥沙、低温严寒、酷署高温等,都会影响此枪的正常射击,导致此枪的勤务性很差,故障率较高。

其次,为了保证歪把子轻机枪的有效射击,副手除了一只只5发弹夹不断压弹以外,还得准备一只油壶和一把刷子,不停地给机匣和子弹刷润滑油,使得歪把子成了一挺「刷油枪」,二战时期的一挺奇葩的轻机枪。

此外,歪把子轻机枪由于采用弹夹供弹,只能偏置于枪身轴线的一侧,从弹夹上一发一发地拨进弹膛,不仅装弹程序复杂,而且全枪质心偏左,导致射弹也会越来越偏左,影响了全枪的射击精度。

最后,此枪的人机工效极差,两脚架过长,导致全枪火线过高,歪把子轻机枪由于装弹过程太过于复杂,对副手的依赖性特别大,副手负伤或阵亡,都会影响机枪手的战斗。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它的破供弹斗

本身日军的想法是,轻机枪供弹具能和步枪的5发弹夹通用,以减轻后勤压力(结果歪把子打标准6.5mm步枪弹时候容易抽断壳,所以后来设计了及减装弹...和步枪弹不通用)。这个理念来说还算不错,但如同甲方和设计师的苦逼关系一样。军方提出这个要求,大正十一的设计师就要想破脑袋了。所以设计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弹夹供弹式弹斗

然后弹斗底部的拨弹装置是这样的...

总的来说,它的供弹分为,塞弹夹——压弹——横向拨入——枪机前推——射击——下方漏出。这套系统特别复杂,容不得沙子,但这个弹斗密封性极差...进砂砾是常事儿。

还对子弹有润滑要求,因此大正十一供弹口上边还有个油壶和刷子,方便让子弹进入弹膛的时候刷一层油,否则的话很容易抽断壳。

还有左侧这个供弹具太大,影响瞄准,导致这玩意的靶子得向右歪,整枪的重心也很不好。照门和准心只能设计在右侧。


说起日本这款大正十一式轻机枪,那可是繁星一般的缺点呐,不光日本鬼子不想用,就算中国的正规军队也是能不用就不用,除非实在没有机枪用,一旦有了捷克式机枪就会立马替换下来,把这种机枪交给地方部队甚至民兵使用。

歪把子机枪最具特色的是那特殊的漏斗式供弹,最被人诟病的也是那漏斗供弹方式。设计时想的时,利用漏斗式供弹方式,这样就可以由副射手不间断的往漏斗中放弹排,从而实现不间断的设计,然而也只能想想了,实际根本不可能,然而预期的效果没达到不说,因此却带来了一大堆的问题。

之所以设计这么个既复杂又不使用的破漏斗,日本人其实还有自己的考量。三个字来总结「穷怕了」真的是穷怕了,日本就那么屁大点的地方,资源有限,人口又多,不得以日本就养成了啥也省的习惯,在战争中也不例外,能省就省。

在战争中日本首先考虑的是资源问题,想要通过和步枪通用子弹,来达到节省弹药的目的,但是就算这一个要求,不好意思还是达不到。由于漏斗式供弹结构复杂,而使用标准的6.5毫米步枪弹射击,由于步枪弹后坐力太大,又加上机枪是持续射击,那坑die漏斗结构又太复杂精密,致使歪把子机枪持续射击时很容易出问题,但是又由供弹的漏斗结构复杂,零件过多,拆卸修理难度很大,只能送军械部修理,没办法只能使用6.5毫米专用机枪弹,这种机枪弹比步枪弹装药量要少,但是这也意味著步枪弹和机枪弹不能通用,歪把子唯一的优点或者说特色也没了,剩下的就只剩缺点了。

抗日战争其实,日军的平均身高是1.55米,战争后期下降到1.50米一下,所以真的是小日本。当时歪把子双脚架太高,在战场上,机枪手无疑是重点照顾对象,双脚架太高,这样一来很容易被照顾到。

还有,还是那破漏斗的原因,由于漏斗偏左,所以射手必须有一个向右的劲才可以维持射击稳定,不然子弹就会向左偏,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射手的疲劳感,并且对新手很不友好。再加上不能更换枪管,枪管发热后,就只能等著它冷却,这和当时中国装备的ZB-26熟练的机枪手10秒就可以更换枪管,继而射击,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说在中国战场上ZB-26是为数不多的中国比日军同类装备先进的武器了。


歪把子可以说是二战期间最为奇葩的轻机枪。歪把子轻机枪的的全称是大正十一式机枪,伴随日军侵略的步伐踏遍了半个中国。

这把枪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著各种毛病,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那个硕大无比的供弹盒,而这个供弹盒正是这把枪有这么多毛病的根源。

(为了通用而设计的供弹盒)

这个盒子的设计初衷是方便副射手持续塞入弹药,但是为了这个功能导致其它重要的设计必须为此让路,这就有了靠右的照门,而为了照顾靠右的照门,并不适合射手瞄准射击,这就又不得不设计了拐弯的枪托。这种设计上的妥协不但让这款枪长相奇特,更为机枪手带来了噩梦般的使用体验,先是开放式供弹盒导致非常容易吸入泥沙,保养时需要将整个供弹机拆下来清理,但是在野战任务中没有时间和条件给机枪手做清洁,导致这款枪极易出现卡克的问题。另外供弹盒左置导致机枪左右无法配平,射手需要在射击时不断对抗向供弹盒方向倾斜的力,再加上鱼尾型的肩托正好卡在射手的锁骨上,这下射手可就悲剧了,一面为了保证射击的准确性要使劲的贴住枪托,另一面越使劲枪托对锁骨的压迫就越厉害,这种矛盾的使用体验对射手的体能和精神都带来极大的消耗。

(这种射击姿势对射手来说就是折磨)

其实这还只是这把奇葩武器的其中一个问题,由于没有考虑战斗强度导致枪管寿命严重下降的问题,歪把子没有设计可以拆卸的枪管,过热的枪管导致机动不方便,更容易缩短枪管的使用寿命,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人脑回路清奇的问题出现了,他们为歪把子专门设计了减装药的6.5毫米子弹,这下原来为了减少后勤压力而设计的机枪竟然成为了后勤的噩梦,甚至在前线的部队还必须细心的区分减装药和正常装药的子弹。

(自己人都不容以区分的减装药子弹)

可谓是得不偿失的一款武器,以至于毛病太多后来被96式轻机枪取代,但是96式更是保留了日本在枪械设计上的必须有一个奇怪地方的设定。

(带刺刀的轻机枪估计只有日本能想得出来)


旧日本陆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歪把子。

其最被人所诟病的有两点:

第一是它独特的装弹方式。不同于使用弹鼓的路易士轻机枪或是弹匣的勃朗宁或ZB26,十一年式直接使用三八式步枪所使用的5发弹夹条来装弹,使用时将这种弹夹条一排一排的放进被称为「装填架」的固定弹匣中,最多可以放6排共计30发。在战斗中,最底下一排弹夹条通过供弹装置来将其送入膛中,打光一排留下的弹夹条自动脱落,上面一排弹夹条则在最上部压杆的作用下自动落到最底层并往返这一步骤。

第二就是其歪向右边的枪托,这设计一方面可以方便右利手的士兵持握瞄准射击,一方面也是为了平衡位于枪身左部的装填架导致的不平衡。这正是其著名的外号「歪把子」的由来。

但这两点在实战中很坑爹:

首先,歪把子那开放式的装填架简直如同在向风沙招手。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过于复杂的供弹条件使得弹夹条常常不能顺利被送入膛中造成卡壳。日军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额外配油壶,然而每次射击前都要给弹夹条上油。这不但使得十一年式设计之初想定的一大优势——直接使用步枪弹夹条方便快捷,丧失殆尽,同时进了沙子的弹匣中,放入沾满油的弹夹条还会风沙导致故障。

其次,为了平衡重量,歪向一边的枪托也并没有很好的起作用,在左右扫射以及放置于马背上搬运时,都会因重心不稳发生问题。

另外,该枪设计之初并没有提供更换枪管的可能,这就让日军所设想的不间断射击变得更不现实——为了防止枪管过热导致的炸膛,十一年式不能进行长时间的射击,必须时不时进行冷却,这等于是人为的降低了该枪的射速。

除此之外,该枪没有提把,转移时只能通过枪上附的石棉布握住枪管避免烧伤,可想而知在激战中要配合分队转移时机枪手所面临的麻烦。

因此,以至于实战中的日军士兵却宁可使用缴获的捷克式也不愿再用这「歪把子」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这是因为日军在研制这款轻机枪时,对轻机枪到底应该是结构,或是怎么使用,还有战术需求都完全处于迷惘期中。所以才有了以上的这些弊病。

还有,十一年式除了双脚架外还配发了重机枪用的三脚架,几乎可以说必须要两个人才能操作,不能在冲锋中使用等等问题都是当时日本军队对轻机枪到底应该怎么应用没有概念所致。


歪把子让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是人机功效和保养的难度。

先说人机功效,因为设计意图上的原因歪把子的弹夹漏斗在左侧,导致整体枪身重心偏左,要保持瞄准的话必须向右拧著枪身,两脚架过长,展开后射手必须用两支手肘完全撑起上半身才能顺利瞄准射击,这样的射击姿势射手会很累。加上撑起上半身之后射手的暴露几率很大所以令人诟病。

另一个就是保养问题了,因为设计理念上日本是打算设计一款火力持续性强,可以发射步枪弹的火力支援武器,这个理念在当时还是挺先进的,所以才会有之前说的那个左置的弹夹漏斗,理论上只要射手和副射手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歪把子完全可以一直打到步兵没有弹药。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因为没有考虑到枪管过热和可靠性,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依靠油壶来润滑供弹。

还有就是对气象条件敏感,通勤性差,冬天卡壳,夏天也卡壳,只有春秋好用。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