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臨牀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尤其在老年人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房顫的病因至今仍不明,但有許多危險因素已經被證明與房顫的發生有關。

包括:高齡、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臟瓣膜病、勞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攝入咖啡因、缺氧、電解質紊亂、嚴重感染及某些藥物的影響等。

一、按照持續的時間,房顫可以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

1.陣發性房顫

房顫發生持續時間不超過7天,且不需要服用藥物或是電復律,即可自行轉為竇性心律的房顫。

2.持續性房顫

房顫發作時間超過7天,不能自行終止而必須要服用藥物或是電復律才能轉為竇性心律的房顫。

3.永久性房顫

房顫發作時間超過1年,無論是服藥還是電復律,都不能轉為竇性心律的房顫。

二、根據心室率的快慢,房顫可分為快房顫和慢房顫

1.快房顫

快房顫指房顫伴有快速心室率,即心室率大於100次/分的房顫。

這種房顫多伴有心慌、胸悶、氣短、活動受限等不適,病人癥狀明顯。

心室率>150次/分時,可誘發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心臟急症。

一旦發生快房顫,需及時就醫,控制心室率或轉為竇性心律。

2.慢房顫

慢房顫指心室率較慢的房顫。

一般認為,房顫患者的心室率低於60次/分,可稱之為慢房顫。

慢房顫時除感到活動能力下降外可無其他癥狀,因此患者可能不自知,往往到體檢的時候才發現。

如果心室率太低,患者可能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昏倒的癥狀,此時就需要安裝起搏器來治療了。

友情提示一下,慢房顫與慢性房顫不是一個概念。

慢性房顫多指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的房顫,跟持續性或永久性房顫概念相似,而慢房顫則是相對於快房顫而言。

突發的快房顫因為伴隨明顯癥狀,容易引起人們重視。

反之,慢性房顫因為患者身體已經耐受,往往沒有明顯不適癥狀,往往為大家所忽視。然而不論是任何類型的房顫,危害都是一樣的。

三、房顫對人體危害極大,應早發現,早治療

房顫最嚴重的危害是形成血栓。

房顫全稱心房纖顫,顧名思義,房顫患者心房不能有效收縮而處於顫動狀態,那麼心房中的血液容易瘀滯而形成血栓。

這種血栓往往不能牢固附著於心房腔內而容易脫落。血栓脫落進入心室,就有可能隨著心室泵出的血流遊走全身。

此時,一旦血栓停在某一細小血管發生栓塞,後果相當嚴重。

比如大家熟知的腦梗,就是血栓塞住腦血管的結果。

如果栓塞到下肢血管,可能造成患者單側下肢腫脹、麻木、跛行等。

因此,對具有血栓栓塞高危病人,如曾經發生過腦梗塞、心肌梗死、換瓣術後者,不管是採用節律控制還是心室率控制治療,抗凝都是最重要的治療。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房顫,危害性都是要引起重視的,不能因為癥狀的輕重來忽視病情。

隨著家用心電圖機的普及,我們可以在家隨時隨地自查心電圖,對房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最大化的降低傷害。

更多房顫等心血管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健康好朋友,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