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在老年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房颤的病因至今仍不明,但有许多危险因素已经被证明与房颤的发生有关。

包括: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瓣膜病、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摄入咖啡因、缺氧、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及某些药物的影响等。

一、按照持续的时间,房颤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1.阵发性房颤

房颤发生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且不需要服用药物或是电复律,即可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的房颤。

2.持续性房颤

房颤发作时间超过7天,不能自行终止而必须要服用药物或是电复律才能转为窦性心律的房颤。

3.永久性房颤

房颤发作时间超过1年,无论是服药还是电复律,都不能转为窦性心律的房颤。

二、根据心室率的快慢,房颤可分为快房颤和慢房颤

1.快房颤

快房颤指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即心室率大于100次/分的房颤。

这种房颤多伴有心慌、胸闷、气短、活动受限等不适,病人症状明显。

心室率>150次/分时,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脏急症。

一旦发生快房颤,需及时就医,控制心室率或转为窦性心律。

2.慢房颤

慢房颤指心室率较慢的房颤。

一般认为,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低于60次/分,可称之为慢房颤。

慢房颤时除感到活动能力下降外可无其他症状,因此患者可能不自知,往往到体检的时候才发现。

如果心室率太低,患者可能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昏倒的症状,此时就需要安装起搏器来治疗了。

友情提示一下,慢房颤与慢性房颤不是一个概念。

慢性房颤多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房颤,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概念相似,而慢房颤则是相对于快房颤而言。

突发的快房颤因为伴随明显症状,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反之,慢性房颤因为患者身体已经耐受,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往往为大家所忽视。然而不论是任何类型的房颤,危害都是一样的。

三、房颤对人体危害极大,应早发现,早治疗

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是形成血栓。

房颤全称心房纤颤,顾名思义,房颤患者心房不能有效收缩而处于颤动状态,那么心房中的血液容易瘀滞而形成血栓。

这种血栓往往不能牢固附著于心房腔内而容易脱落。血栓脱落进入心室,就有可能随著心室泵出的血流游走全身。

此时,一旦血栓停在某一细小血管发生栓塞,后果相当严重。

比如大家熟知的脑梗,就是血栓塞住脑血管的结果。

如果栓塞到下肢血管,可能造成患者单侧下肢肿胀、麻木、跛行等。

因此,对具有血栓栓塞高危病人,如曾经发生过脑梗塞、心肌梗死、换瓣术后者,不管是采用节律控制还是心室率控制治疗,抗凝都是最重要的治疗。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房颤,危害性都是要引起重视的,不能因为症状的轻重来忽视病情。

随著家用心电图机的普及,我们可以在家随时随地自查心电图,对房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化的降低伤害。

更多房颤等心血管健康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好朋友,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