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並不是趙匡胤首創,而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專利,同樣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也和郭威極為相似。


相傳,早年的趙匡胤四處遊歷,在襄陽碰到了一個老和尚。老和尚看到趙匡胤面相不凡,認為趙匡胤早晚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把自己的積蓄全都給了他,並且告訴趙匡胤一直向北走。

趙匡胤走著走著就走到了郭威的地盤,於是趙匡胤就投靠了郭威。當時的郭威是後漢樞密使,掌握了後漢的軍政大權。三年後,由於後漢朝廷猜忌郭威,郭威以「清君側」為名起兵殺回汴梁。

殺回汴梁後,由於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後漢宗室尚有很大的權力,所以郭威為了穩定局面,暫時沒有稱帝。但很快,北方邊疆傳來了契丹入侵的消息,於是郭威率軍北上,途徑澶州時,手下的將領和士兵發動兵變,郭威「被迫」黃袍加身,於是郭威殺回汴梁,改國號為「周」。


趙匡胤如「郭威」之法炮製

郭威的整個篡位過程,趙匡胤那是盡收眼底,但當時的趙匡胤職位不高,根本不敢有任何想法。

郭威稱帝前,由於親生子嗣全部被後漢朝廷所殺,所以冊立了養子柴榮為繼承人。郭威去世後,柴榮繼位,趙匡胤也開始執掌禁軍。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明君,他在位時期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後周在經濟、軍事上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柴榮對趙匡胤的信任,在後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趙匡胤也逐漸的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尤其是柴榮去世前還任命了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統帥親軍。


公元959年六月,柴榮去世,柴榮年僅6歲的四子柴宗訓繼位,此時的後周朝廷孤兒寡母,所以謠言四起。很快忠心於後周的官員查出了謠言起於趙匡胤,所以很多人建議削減趙匡胤權力。

趙匡胤豈能坐以待斃,所以和其心腹加緊了活動。雖然《新、舊五代史》,以及《宋史》中都沒有提到趙匡胤的野心,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殿前司的人員調動都對趙匡胤絕對有利,比如趙匡胤「義社十兄弟」的王審琦、石守信都進入了殿前司系統,也因此趙匡胤掌握了大部分禁軍。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後周的大臣們正在朝賀新年,突然接到了遼國和北漢合兵南下的奏報,所有人頓時都亂作一團。經過後周朝廷商議,由趙匡胤率軍北上,於是趙匡胤叫上了親信,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忙出城了。

關於奏報的來源以及真假,史書中並沒有詳細記載,所以很多人猜測這封戰報是趙匡胤偽造的,當然也只是猜測。

初二晚上,趙匡胤和他的親信開始在軍中造謠起鬨,聲稱如今皇帝年幼,即便立功之後也不見得有所封賞,不如擁立趙匡胤為帝。

初三,大量士兵嘩變,趙光義乘機將一塊準備好的「黃布」披在趙匡胤身上,請求趙匡胤登基稱帝。這一刻彷彿回到了後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的那一天,於是趙匡胤模仿「心中的偶像」郭威裝出一副不情願的樣子果斷同意。

初四一大早,趙匡胤回軍開封,守衛開封的主要禁軍將領是石守信和王審琦,當二人得知兵變成功後,迅速打開了城門。

初五,年僅7歲的後周恭帝柴宗訓禪讓,趙匡胤成功逼走孤兒寡母即皇帝位。就這樣,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僅僅半年後,趙匡胤僅僅用了5天便完成了從打工仔變身成為了董事長。


柴榮後人結局

後周世宗柴榮有7個兒子,前三個兒子都被後漢所殺,第四個兒子就是後周恭帝柴宗訓。

趙匡胤兵變後,柴宗訓被迫禪讓,之後趙匡胤降其為鄭王,讓其遷居房州[今湖北房縣]。當時的湖北房縣交通落後,條件惡劣,因此柴宗訓僅僅活到了20歲便突然去世了。

另外,柴榮第五子為柴熙讓、第六子為柴熙謹、第七子柴熙誨。

趙匡胤兵變後,五子、七子不知所終。趙匡胤發現第六子時意欲處死,但在潘美的勸說下放棄,最終第六子更名潘惟吉,成為了潘美的養子。


柴宗訓去世後,其子柴永崎改封鄭國公。到了宋仁宗時期,宋仁宗封柴氏後為崇義公,給了他們上千頃土地用來奉祀後周的宗廟。以此可見柴氏後人在宋朝的待遇不錯。當然關於所謂的「丹書鐵券」,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


趙匡胤借出兵的機會,授意趙普等文官和高懷德等將領發動兵變,在陳橋以黃袍披於身上,然後大家跪地山呼萬歲,製造陳橋兵變,奪後周江山社稷於孤兒寡母之手。

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後,發動陳橋兵變,通過和平禪讓的手段收走了柴氏的江山,柴榮的第四子後周恭帝柴宗訓在北宋建立後被封為鄭王,後來在21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除了柴宗訓之外,柴榮還有六個兒子,老大老二和老三被後漢王朝誅殺,死在北宋建立之前,老五老六和老七的命運也隨著後周王朝的滅亡而身世飄零。

總的來說趙匡胤兵變後,前期因為政治需要,穩定人心的目的對柴氏後人還不錯,但是後期政治穩定之後就著手清理了,逐漸把柴氏後人找理由殺掉。

其實在任何朝代都是如此,亡國之人在新朝面前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最好的結果就是隱姓埋名,度過餘生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