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謚號?就是一個人去世後,同時代的人或者後人根據他的事蹟和生前表現給予他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最開始謚號只針對死去的帝王,諸侯,大臣或者地位很高的人,其源頭一般認為形成於西周早期。

近代王國維等人考究後認為謚號謚法應該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對於之前的重要人物是否必須追謚,史書並沒有明言。不過在西周早期,姬發曾對自己的先祖有過一次追謚。

姬發建立周朝後追尊自己的父親姬昌為文王,自己的太祖父為太王,追尊自己的祖父為王季,因此按照謚號來說姬昌的父親姬歷的謚號應該就是王季。

謚號從周朝開始普及推行,到了後期基本人人都可以擁有謚號,尤其是從武則天開始謚號漸漸丟失其原本的含義,到了明清帝王去世後,謚號能達十幾二十幾個字那麼多,完全成了溢美之詞。


禮記大傳: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

據說季歷生文王有「聖瑞」,而大周的「王瑞」由太王興起地。

故後世帝王,由「王瑞」而追尊三世為帝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