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歷史還是生活化的好,從細節中帶入自己感受。首先,我們要承認,荊軻的功夫確實不算好。《荊軻刺秦王》中有一段「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可以看出當時錯過了最佳拔劍時期,讓秦王反應過來了。功夫不好,但是他還是去找了蓋聶談劍的問題,是他找茬嗎?顯然不會的,大家不是小孩了。我們知道,要想和人做好朋友,首先要有共同話題,荊軻主動找蓋聶,是他想和他做好朋友的。《荊軻刺秦王》中也有一段「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而蓋聶是衛國人,符合"居遠"的條件,所以荊軻是和蓋聶做了好朋友來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往前推斷,那個時候剛剛見面,荊軻想和蓋聶做好朋友,但是說錯話了,讓蓋聶生氣了,蓋聶是個劍術高手,關於劍道可能就比較在乎。你說錯了人家就急眼,瞪著荊軻。荊軻心想「我是來交朋友的」也不好意思再去說真的打一架啥的,再說了,在場那麼多人,你說話不能委婉點。氣氛那麼尷尬,道歉都不好說出來。所以就走了,後面蓋聶還去打聽過消息,也許就是就得自己態度有問題,想道個歉啥的。到後面怎麼成為的好朋友就不得而知了。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荊軻,不僅是一介武夫,他還是一個有膽有識有修養的人。從他在易水邊上對燕子丹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就能看出他的胸懷氣度非一般常人所能比。他在大義上是凜然的,但在與一般人的交往中,他不可能為一些小節而計較。換句話說,他站到的高度是對方難以企及的,他也沒必要再無謂地論辨下去了。他的離去,不是一種怯懦的表現,而恰恰表現了他在俯視中的更為自信。他的文化底蘊決定了他內心的強大,而內心強大者是不會將自己的情感張揚於外表聲色之上的。這也正如他所言的神勇之所以區別於血勇骨勇氣勇,那是一種無需聲色表現的沉穩之勇。


報告文學,作者的心聲。


荊軻看得出來蓋聶不是英雄,不值得與其比試,而且粗魯的人像秦舞陽,一見到大陣勢也會退縮。


我覺得荊軻的表現和韓信一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生而為人,必成大事!無需與不在一個層面的人計較。如果拔劍而向,我想他們都做得出來。只是荊軻志存高遠,纔有後面的刺秦王!


荊軻說實話,有勇氣,有膽量,幼智慧,唯獨沒有功夫。劍法可以說就是外行,拿一個匕首殺嬴政追了好幾圈就沒弄傷他,情何以堪。他謀劃的不錯,他出注意,讓功夫好的人去刺殺,不過沒找找到自己本事不夠,弄的刺殺失敗。


志不同,不相為謀!


話不投機,半句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