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電器收購日本東芝】

今天早上,我在看新聞的時候,發現海信電器與株式會社東芝今天簽署了協議,我們的海信公司擬以自有資金約7.98億元人民幣受讓東芝所持有的TVS公司95%股權,自此TVS公司將成為海信電器控股子公司,海信電器將獲得東芝電視40年全球品牌授權。

說到東芝,大家也許並不陌生,畢竟在我們小時候能用上東芝電器的就是傳說中的土豪階級了。而東芝在日本的地位更是泰斗級的,畢竟東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也是日本兩大綜合電機製造商之一。

關於民用方面,我想大家對於東芝並不陌生,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軍用方面:東芝從二戰至今依然是負責為日本生產各類坦克、機槍、導彈大炮。

造數 -陪你看數據

【美的公司全球戰略計劃的三連購】

實際上,這次也並非是東芝首次與國內企業進行交易。早在 2016 年 3 月,美的集團宣佈以 537 億日元(約 4.73 億美元)購入「東芝家電業務」的 80.1% 股權 ,收購了東芝的白電業務,並獲得了 5000 項技術專利轉讓以及 40 年的品牌使用權。

但其實這也不是美的第一次收購國外企業,早在2011年的時候,美的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公司51%權益的交易已完成,美的共享其原有銷售渠道。

開利是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調和冷凍設備供應商,即使大家對開利公司陌生,我想大家對它的創始人一定不陌生。

除此之外,2016年,美的公司還收購了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庫卡公司擁有著百年的歷史,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之一。在賓士、寶馬、保時捷、奧迪、大眾的生產線上,都能找到庫卡機器人的身影,甚至在眾多的影視作品如《達芬奇密碼》、《新鐵金剛之不日殺機》等都可以看到庫卡機器人。

【外國企業紛紛納入中國】

除了上述的美的和海信電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成功收購的案例。

2004年 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

2008年 中石化收購澳洲油田

2010年 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

2010年 復星集團收購法國度假村club-med

2012年 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

萬達收購美國第二大影院AMC

2013年 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2015年 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先正達

2016年 萬達集團收購美國傳奇影業

2016年 海爾收購美國通用GE的家電業務

2016年 洛陽鉬業收購剛果最大銅鈷礦

除了上述的收購企業,我們國家已經有了115個企業衝進了世界五百強榜單。

從其他上榜國家看,美國今年有132家公司,日本有51家。

而且隨著阿里巴巴、騰訊上榜,加上去年首次上榜的京東,全球6家互聯網服務大公司中國和美國各佔一半。美國的三家為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今年新上榜的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


祖國越來越強大嗎?或許最近幾年從高速鐵路,殲20第五代戰機服役,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不斷傳出好消息,讓許多國人覺得最近幾年越來越強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速鐵路我國確實做的最好,但不是原創,是我國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的過程,很多核心部件我們並沒有完全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高超的工藝。雖然我們起步晚,但現實不會因為你起步晚就會縮小與國外的差距,依舊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與工程師埋頭克服難關。而量子領域雖說領先,但但與國外差距拉的並不大,隨時有可能趕上。而這些令國人自豪的領域只不過是千百個行業裏的滄海一粟。需要趕上的實在太多。無論是核心技術,製作工藝,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需追趕

而從骨子裡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民族優越感無不是建立在壓倒性的硬實力,軟實力上,無論任何行業。尤其對於中國人尤甚。對於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兩千多年在各個方面長期領先世界的時候,古代漢唐盛世的萬國來朝,這種心理落差尤其深刻。在各方面不如人的時候,所以來自骨子裡的自卑也就正常了。

自信永遠都是建立在絕對的實力之上,看清差距,不崇洋媚外,也不卑不亢,更不妄自菲薄,一步一步加速追趕,實力足夠強也就好了,這是復興之路無法避免的


作者系美國克萊姆森大學運籌學碩士,Ph.D. Candidate,師從整數規劃大師W. Adams,後跳槽至歐盟瑪麗居里博士項目,期間前往義大利IBM Cplex實習半年,巴黎綜合理工學術訪問一季,現任德國海德堡大學交叉學科計算中心、組合優化實驗室研究員,師從組合優化大師G. Reinelt,主攻計算機視覺、(醫學)圖像處理。

留言、評論,請前往@留德華叫獸 在知乎或頭條的原文,有問必回,歡迎原鏈接轉發。原文鏈接:請關注同名知乎ID:留德華叫獸 搜索回答即可

作為一個留學海外的科研工作者,深刻覺得一個真正貫徹"教育興國","科技興國"的國家,才能稱得上一個強國。

1.首先

最近非常火的新聞「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要知道,楊被物理界公認是歷史上排前五的物理學家,霍金大爺在他面前只有擦鞋的份(這個citation實在想不起來了)。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很多有成就的華人科學家沒有選擇回國,因為國內學術大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可以看看下帖的回答)

百度搜索:為什麼很多有成就的華人科學家最後沒有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 留德華叫獸 的回答

因此,「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個人覺得會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2.其次

國內如火如荼開展的「」千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正在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全球頂尖的(青年)科學家。一個開始尊重知識、並為科學埋單,而不是空喊」科技強國「口號的國家,纔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一個真正的科技強國。

其中深圳市更是走在全國前列,為吸納人才不遺餘力,以下乃深圳某高校為青年千人計劃提供的待遇(通常年薪35-60w)[2]:

-------------------------------------------------------------------------

提供待遇

我校將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提供如下待遇:

1、生活補貼(稅後)275萬

(具體包含:國家50萬 廣東省25萬 深圳市200萬)

2. 科研啟動經費最高可達950萬科研經費

(具體包含:國家100-300萬 廣東省50萬 學校300-600萬)

-------------------------------------------------------------------------------

3.再次

下面倆件事學術圈的事件非常切合本題:

眾所周知,目前最炙手可熱也是全球都在爭奪制高點一個的行業或領域叫做「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圈內人肯定知道,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乃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學術會議之一。

1,AAAI因為往年都設在國內春節檔(1-2月)辦會,2017年會議日期正好春節,但由於日益激增的華人科學家的參會,會議方無法承受那麼多華人蔘會者缺席。經多位華人學者的努力申請,AAAI決定推遲一週舉行,還因原主辦地無合適主辦酒店,由新奧爾良轉戰千里之外的舊金山。[1]2,AAAI中國內地發文並錄取的paper數量世界第二,僅略微落後於美國。注意是以中國大陸高校或研究院為工作單位投的paper,不包括在海外留學、任教的華人學者。(基於樓主的推斷,原因是AAAI submission 作者信息需要填所在機構)[2]

4.最後

以個人的淺見科普下學術界和人工智慧息息相關的學科: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深度學習、機器人、智慧城市、工業4.0、物聯網、大數據、數據分析等等。

而這些專業,大都設置在計算機學院。當然現在交叉學科越來越流行,並且個人以為人工智慧就是把傳統學科交叉起來「教」計算機為人類解決一些大數據的問題。因此,數學、運籌、統計、通信、物理、機械、工業工程等很多很多專業出生的同學,轉行人工智慧是不難的。

以上四點,讓我真正覺得,中國已真正開始步入教育和科技的強國行列。嗯,或許哪一天可以把「依法治國」加上。

敬請關注【尖峯時刻】DIY全球留學申請飛躍計劃 - 知乎專欄

最後是通往大洋彼岸世界名校,以及人工智慧、數據科學家的傳送門:

歐洲、北美、全球留學及數據科學深度私人定製諮詢,從此DIY - 今日頭條https://www.toutiao.com/i6440749977105859073/歡迎關注原文作者同名知乎ID:留德華叫獸 獲取更多運籌學人工智慧&出國留學DIY&讀博相關資訊,並解鎖更多參考評論

引用[1] http://bbs.tiexue.net/post2_8456414_1.html[2] http://talent.sustc.edu.cn/cn/jobjs.aspx?batchID=635961413391320283[3]、[4]均轉自南大周志華教授的微博:http://www.weibo.com/zhouzh2012?refer_flag=1001030101_


我今年夏天去了美國旅遊,之前猶豫是通過媒體看世界心裡總是抱有一份懷疑,認為很多情況都是媒體的自吹自擂 但自己出去看了以後 發現很多地方中國做的真的很棒 基礎設施 互聯網 等方面更突出 但是我也深知在中國 城鄉差距非常大 所以大家不要因為在城市生活而一葉障目 不要懈怠 一起共勉


別的不說,單從普通大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來講確實比二十年前好很多,也是能從自己親身感受到的。記得上高中前家裡一直都是小黑白電視機,高一雖然也窮,那時已經每天早上去喫一碗牛肉麵了,到了高二時家裡買了新彩電和新摩托車,上大學拿了家裡大部分農業收入去交了學費,家裡算是還能負擔得起。08年畢業上班後生活明顯有了提高,13年在縣城全款買了房子,讓爸媽也搬進了樓房,冬天再也不用受罪了。祖國確實在日益強大!希望祖國越來越好,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美好!


看了戰狼2,我忽然覺得祖國強大了……


2005年上臺灣的一些論壇,看他們在上面嘲笑大陸落後,嘲笑大陸翻譯的英文電影名稱土。現在上今日頭條,看到的是大陸人看不起無知的灣灣,嘲笑他們翻譯的英文電影名弱智。真是我們強大了,風水輪流轉。


最直觀的感覺是近幾年高鐵的發展,完全改變了國人的時空概念。規模宏大的,現代化的高鐵站成了各地的新地標!網路購票不用起早排隊,春運乘車也不像以前那麼苦逼,座位寬敞舒適,全國各地基本一日達。百姓從高鐵站高鐵車上開始體會到尊嚴和體面、並感受到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90年代《艦船知識》上期青島艦下期哈爾濱艦整天2艘組裝驅逐艦說來說去,每天研究殲8怎麼突防美航母防空。我玩車就拿車舉例:90年代初我家騎1.5萬摩托車,那會買車用現金支付,永遠忘不了那是3捆50元的鈔票。02年買的帕薩特,開始刷信用卡了贈送一堆會員卡,現在就記得有攜程會員卡,某俱樂部卡,每個季度還給印刷精美的全綵雜誌書,現在我自己賓士寶馬買車啥也沒給,摳搜給個保養和破說明,支付也變成支付寶交的定金。去買車以前服務員叫你領導,現在叫老闆。這不是中國發展的縮影嗎?我們縣城60來萬人30萬以上的私家車幾千輛。30年前全縣沒一輛私家車。有些跪族就喜歡提我們汽車發動機落後(很多屌絲噴根本不知道我們柴油機質量槓槓的,看看超載的貨車看看軍艦坦克都是國產),動不動就拿領先我們多少年說事,意思就是說,你發展人家也發展,我們永遠追不上。哈哈,我們為什麼要追?彎道超車沒聽過?現在國外都要取消燃油動力了,呵呵,比亞迪電動公交車賣幾十萬美元,在國外人搶著買一輛抵上10幾輛賓士寶馬


祖國強大起來,切身感受是慢慢來的,1999年去香港,一份快餐46港幣,約53元人民幣,而國內5元一份,比香港的快餐還要好喫,那時工資1000人民幣,由於每年到香港出差,慢慢的,人民幣匯率上去了,46元的快餐變成38人民幣,而國內的快餐由5元漲到15元,香港的物品比國內便宜很多,從水果,香水,奶粉,洗髮水,香港20年來,快餐沒有漲價,馬路沒有開拓,很多店鋪店員都是老面孔,和中國的發展有鮮明的對比。

現在大陸人是有錢人的代表,是文明創新的代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