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中國恐怕都已經發展成為發達國家超過20年了。

2017年,中國人均GDP從不到8000美元到8880美元,僅僅一個年度,人均GDP一年之內增長超過900美元;這還是按照統計當時的匯率來算的。

若按這兩天的匯率來算,中國目前的人均GDP是在9000美元以上的。

也就是說,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絕對有望超過1萬美元!

注意,我們國家的人均收入與人均GDP高度一致,不像有些GDP注水的國家,人均收入嚴重與人均GDP不符。

一個人均GDP增長這麼強勁的國家,說它已經步入「中等收入陷阱」,這不典型的「磚家」瞎叫嗎?

再給一個數字:

2018年中國的零售總額將有望超過美國!

這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國將是全世界「買買買」第一大國。否則阿里巴巴與京東怎麼會發展這麼快?否則為什麼全世界又都瞄準了向中國出口?

沒實實在在的收入怎麼辦得到?這是「中等收入陷阱?跟誰在開玩笑?


按照年均5.5%的極保守的GDP增長估計,我們國家在2035年,人均GDP會達到目前購買力計算下的2萬美元,也就是發達國家的基本人均水準。

事實上,中國再連續十年以6%以上的增長速度發展是不會有問題的,因為增長點是很多的。簡單舉三個例子,「一帶一路」、雄安新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都是強勁的增長動能。產業方面的增長點,那就更列不清楚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事實上,2028年之前,中國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是極有可能的。當時人民幣兌美元的比率很可是是1:5。這並不是說美元總體不行而貶值了,應當說是人民幣表現得更為堅挺而已。事實上,那時候的美元,只要美國經濟還一直維持目前的強勁發展態勢,在世界範圍內,與如今相比還是一樣強勢。只是人民幣恐怕與之相比,會更為堅挺而已。


為什麼中國成為發達國家要等到2050年呢?難道不能夠提前嗎?顯然是能夠的。就現在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過不了幾年之內,中國的總體量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的GDP的增長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這樣的時間,如果經過測算,那麼等不到2050年,中國就會成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

現在的中國市場繁榮,各行各業,欣欣向榮。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快速發展呢?還有什麼你又會徘徊呢?中國前進的速度是非常的快的,是非常的驚人的。遙想二三十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在想三十四十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而短短的30年,40年的時間裡,中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其他國家100年的發展,這樣的速度,恐怕就等不到二零50年了。


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城市化70%以上,出現逆城市化現象,人口停滯甚至負增長,社會福利和醫療教育很高,工業化程度高,服務業第三產業發達,農業佔比少,而且人均gdp起碼也要超過兩萬美元吧?而且這還是現在的,以後對發達國家的要求應該會更高,你覺得我們2050年能夠達到以上要求了嗎?能就是,覺得不能就不是咯。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操作起來很困難。

我們先看看發達國家的現狀,畢竟它們就是我們的一個標的。西方發達國家,以美國為例的特徵。首先它是資本制度,私有制;承認私有化;市場自由經濟;工業高度自動化;企業股份制;金融業發達等等現代化。創造的GDP總量大,國民收入高,社會結構呈橄欖狀,國家藏富於民。這些只是發達國家的一部分特徵。那麼說說我國。首先當然是制度不同,但這個不影響。GDP總量都很大,但人均低。經濟我稱為保守的市場經濟,即半市場半調控的市場經濟。企業股份改造剛剛開始。全部國有,不承認私有化。金融業全部受國家控制。社會結構呈金字塔,國民收入再分配不均勻,貧富基數在增大。通過比較,儘管我國的GDP未來還有上升空間,但我國的人口老化在2040年左右達到高峯,要消耗很大一部分社會財富。近幾年經濟轉型嚴竣,名義上增長,收入卻止步,也就是踏入中等收入陷阱。所有改變這一切的,就是要繼續改革。改革的重心就是要政府堅持率先轉型,放權,讓利。

老話先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有自己的文明體系,雖然近代受到百餘年的恥辱,從新中國到改革開放,甚至追溯到洋務運動,中國無不在追趕世界發達國家的道路上。其實中國的發展道路是明確的,不會全部照搬西方模式,不會有全盤西式資本主義。以史明鑒,中國的強大都是建立在自身的文明體系之內包容,融合,吸收,發揚起來的。成為發達國家,甚至引領世界發展都不成問題,重點是到了那時候的人,如果還要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標準來繼續衡量中國的發達程度,這思維估計要被歷史淘汰,我覺得應該是時候以中國的發達程度來衡量西方是否依然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單純講發達程度格局小了點,應該是中國還會以一個文明型大國繼續協同世界各國發展嗎?我們不做老大,但是你得服我。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發達國家的標準。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製的「人類發展指數」 (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 將國家的發展程度按照預期壽命、教育水準和生活質量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超過0.9為發達國家,超過0.85為準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的預備隊)。2016年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有31個國家超過0.85,中國以0.747排名第90位。然而這一指標由於統計方法等因素,被認為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因此國際上比較常用的發達國家概念主要還是來源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的30個發達經濟體。

在這30個發達經濟體中,希臘在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持續低迷,政府幾近破產,大體可以認為已經掉出了發達國家集團,因此我們取2017年人均GDP除希臘外最低的塞普勒斯(人均GDP 22629美元)作為發達國家的門檻。考慮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發達國家的標準在未來可能會略有增長,我們近似地認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門檻是人均GDP 25000美元。

明確了標準,就比較容易做計算了。以2017年中國人均GDP 約8800美元為起點,保守估計第一個五年平均實際增長率6.5%,第二個五年平均實際增長率6%,第三個五年平均實際增長率5.5%,平減指數為1.5%,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屆時穩定在6:1的水平,到2032年,我國的人均GDP就將達到27250美元,一舉突破發達國家的經濟門檻。由此繼續推算,到2050年,我國的人均GDP將超過60000美元,達到發達國家的頂尖水平。如此盛景,畫面太美不敢想像。

從以上推算的結果來看,我國制訂的「兩個一百年」計劃,還是相當靠譜的。我們非常有望在2035年前達到發達國家的門檻,並且在2050年成為發達國家中領先者。當然,在這過程中處理好國內外事務,保持經濟穩定發展是重中之重。

「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面前困難還多,不可忽視。我們和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 毛澤東


到那時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了,封建社會的慣性運動直到今天還沒??有停止運動,而那個時候到來時封建的陰影幾乎沒有了,封建社會文化中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的,相反中國文化的一半都離不開封建文化。物質主義建設到了那時幾乎穩定了,經濟學理論更加完善,今天我們也是發達國家,由於人口的難以減少gdp的人均值還是在80幾位以後,這一點騙不了誰的,30年前我們還經常可以看見小腳老婆婆走路的那個悲慘樣子的,可在2050年後我們不是那樣了。到那時還會有30萬個村子消失的,有一點是,城市人買下了農村的一些空房子,在那裡用作度假和喫點水果。他們坐在一些水果樹下不停的歡笑,他們一夏天中的很長時間都在那裡度過,冬天時他們多走光了,因為衛生條件不具備,……………………他們像日本人一樣在全世界都可以看見,他們坐在汽車裡向外張望,很窄的農村土路和柏油路兩旁濃蔭密佈,生機昂然,雀鳥飛翔。他們回來城市後第一件事就是泡澡,洗完澡後他們拿出法國香檳酒和xo等酒來喝,然後他們又談論法國杜松子酒的好處來,他們看好萊塢電影,看完後又開車準備到朋友家喫晚飯,談論各種事情和不停的開玩笑。……………………


發不發達以什麼為標準呢?不用到2050,在某些方面我們已經很發達了。發達不發達不是目的,「發達」能使國民感到幸福纔算髮達,「GDP」什麼也不是,它只是個統計數據而已。什麼時候國民不再為醫、食、住、行發愁了,不再為孩子升學、工作收入、老人養老犯愁了,能享受快樂人生了,國家才發達。2050?夠艱巨的!


2017年剛過去了17天,報告都出來了。具有這樣超前意識的國家,和懷著同樣願望的朋友。有什麼不可能呢?


假如沒有外力,自然發展。中國會發展成三級,一二線等同發達國家,三四線等同中等收入國家,其他等同不發達國家。科技進步使得富人更富,階層固化使得窮人永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