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的成功不在於天皇,而在於幕府的強弱。

譬如日本著名的「倒幕運動」之所以成功,在於兩大強藩長洲和薩摩的聯合,尤其是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等人的作用,結果幕府連喫敗仗,德川家茂死了,德川慶喜完全喪失抵抗意志。

德川慶喜所謂的「大政奉還」,其實是奉還到倒幕派的手中。而孝明天皇處境極為尷尬,他是反對倒幕派的,一個勁兒督促德川幕府趕緊鎮壓叛軍,結果孝明天皇在這個節骨眼上奇怪的死了。即位的明治天皇對權力認識很清晰,非常配合倒幕派,對倒幕派的改革也是非常配合。

實際上,明治維新中,看似天皇大權獨攬,那是沒有的事情。天皇大權獨攬那是很後面纔出現的。

幕府時代,天皇是虛名,完全沒有能力與幕府抗衡。最著名的莫過於室町時代的後醍醐天皇,他想重新掌權,結果以失敗告終。德川時代的後水尾天皇,隱忍著與德川家相互博弈。


幕府將軍不是天皇想廢除就能廢除的,反而天皇不聽話隨時都有被廢除的危險!

日本幕府是日本特有的武士政權,幕府時代歷經鎌倉幕府、足利幕府、江戶幕府。這段時間裡日本天皇被高高掛起,皇權旁落天皇更像是一個傀儡。

其中以江戶幕府最甚,江戶幕府是歷代幕府中權利最為集中權勢最為龐大的,以江戶為中心的武家政權牢牢地控制著日本。作為江戶幕府的創造者,德川家康大力推行新政改革制服,讓日本進入了一個全盛的江戶時代,文化經濟繁榮昌盛!

說到徵夷大將軍,其實天皇一直想將此職位授予德川家康。但德川家康並不傻,此時的德川家康已經權傾朝野統一了日本,根本就不需要誰去冊封他。天皇此舉無非是想拉攏德川家康,如果接受冊封那麼也就等同於德川家康承認了天皇的地位。江戶幕府有如此強大的軍隊憑什麼要聽天皇的冊封?

德川家康所建立的幕府纔是日本的最高政權,所以沒必要接受冊封。然而在家老們和各大名的擁戴勸說下,德川家康最終還是接受了冊封,但江戶幕府一直也沒把天皇放在眼裡。

如果天皇廢除幕府將軍,那就等同於找死,幕府保留天皇無非是為了安定天下尊重製度而已。傀儡天皇膽敢廢除將軍便挑明要與幕府作對,幕府將軍便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討伐天皇。喫虧不討好的事天皇也是不會做的!

(謝謝關注荒野歷史)歡迎下方討論留言我會積極回復


所謂「將軍」,全稱是「徵夷大將軍」,必須由天皇「宣旨」任命。江戶幕府首任將軍德川家康,就是由天皇在1603年宣旨任命的。既然將軍由天皇宣旨任命,那麼從理論上說,天皇也可以「宣旨」廢除,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因為,自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至1868年明治維新,日本始終是「至尊的天皇」和「至強的將軍」並立的「二元結構」,兩者均無法將對方廢除。

在江戶時代,雖然一些外國致日本的文書常稱將軍為「國王殿下」,乃至稱「日本國皇帝陛下」,但幕府將軍本身在致外國的國書中從未使用「王」字,更遑論自稱「日本國王」。在1636年日本與朝鮮締結協議時,將軍曾使用「日本國大君」的稱號。這一稱號在幕末作為將軍的自稱而復活,並用於與外國締結條約的署名。德國人恩格爾伯特·坎培爾(按:「鎖國論」的始作俑者志築忠雄的《鎖國論》一書,即根據他的《日本志》第六章譯出)提出,日本存在兩個皇帝:俗界的世襲皇帝和宗教的世襲皇帝。至幕末,這一「兩個皇帝觀」或曰「兩種宮廷觀」,為外國人普遍接受。在中國,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但在日本卻不是這樣。

江戶時代,關於天皇和將軍有以下幾種理論,這些理論說明,「如果江戶天皇下旨廢除幕府將軍」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第一,「大義名分論」。強調「名分」,是日本從古至今始終一貫的思想。很多日本儒學者一方面堅持儒教「有德為君」乃至「易姓革命」思想,即上天委託有德者治理天下,此治理天下者為「天子」。若違背天命、失卻人心,則天子應該讓位,一方面卻堅持天皇「萬世一系」的主張。也就是說,雖然「有德為君」在邏輯上能夠引伸出「將軍國王論」——將軍有德,也可以當皇帝,但他們是站在「神儒一致」的立場上提出這種理論的。他們所謂的「有德為君」,是指能恪守天照大神的規定,因此這一理論歸根結底仍是維護自古以來天皇傳統權威的理論。

第二,「大政委任論」。提倡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日本國學集大成者本居宣長。本居宣長在《玉櫛笥》中以《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為據強調,天照大神是日本的祖神,如同天照大神的光芒永遠普照日本一樣,日本皇統也是無窮永續的。德川幕府只是受天照大神的委託,管理國土和人民。因此,幕府的政事即天照大神的政事,幕府的規定即天照大神的規定。服從幕府的規定,就是貫徹天照大神的旨意。顯而易見,本居宣長同樣是天皇傳統權威的擁躉。

第三,「天皇封建領主論」或曰「將軍國王論」。持這種天皇觀的主要是儒學、特別是古學派人士。如日本江戶時代著名儒學家太宰春臺在《經濟錄》中稱:「當今大將軍擁有海內,乃日本國王也。」因此,他稱京都的天皇為「山城天皇」(山城即現在的京都及周邊地區),名為「天皇」,實則僅是一封建領主。既然是「封建領主」,怎麼可能廢除將軍這位「國王」?

綜上所述,將軍無法廢黜「至尊的天皇」,天皇也無法廢黜「至強的將軍」。「江戶天皇下旨廢除幕府將軍」這種事,本身就不可能發生。

圖:1603年後陽成天皇任命德川家康為徵夷大將軍的宣旨。


江戶時代實際掌權者幕府德川吉中,而不是日本天皇。當時的天皇與三國時期的劉協一樣。

如果江戶天皇下旨廢除幕府將軍,會發生各地大明相互攻伐,戰亂多年後經濟倒退,人口下降。被歐美各國逼迫開國,而簽下了日美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得鎖國崩裂。隨著開國與尊王思想強盛,最終政權與領地逐步被朝廷掌握。


天皇如果不聽話,幕府可以再找一個聽話的皇族當傀儡天皇,反正盯著皇位的皇族親王有的是。源平合戰,鎌倉幕府,室町幕府都發生過這樣的事件。名義上天皇冊封將軍,實際上將軍可以廢立天皇。

承久之亂,鎌倉幕府執權北條義時,連將軍都不是,擊敗了後鳥羽上皇的討幕軍以後,一口氣廢黜了三位上皇和仲恭天皇,另立後堀河天皇。以後皇位繼承要報鎌倉幕府決定。皇室分成大覺寺,持明院兩大支系,輪流當天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