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受一些地摊网文的影响,被灌输了一种魏延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思想,总认为魏延是比关羽张飞还牛的神将。但根据史书记载,魏延的战绩是少之又少,根本不可能和五子良将之一,曹操将之比作周亚夫的徐晃,相提并论。

首先,看下徐晃的战绩:

战绩一:从平中原。

《三国志》: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卷音墟权反。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从征吕布,别降布将赵庶、李邹等。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

战绩二:威显官渡。

《三国志》:(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三国志》:与曹洪击氵隐强贼祝臂,破之,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

战绩三:策定河北。

《三国志》: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

《三国志》:别讨毛城,设伏兵掩击,破三屯。从破袁谭于南皮,讨平原叛贼,克之。从征蹋顿,拜横野将军。

战绩四:扬击汉津。

《三国志》: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战绩五:西征各地。

《三国志》:十五年,讨太原反者,围大陵,拔之,斩贼帅商曜。韩遂、马超等反关右,遣晃屯汾阴以抚河东,赐牛酒,令上先人墓。太祖至潼关,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太祖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余人攻晃,晃击走之,太祖军得渡。遂破超等,使晃与夏侯渊平隃麋、汧诸氐,与太祖会安定。太祖还邺,使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余贼,斩梁兴,降三千余户。

《三国志》:从征张鲁。别遣晃讨攻椟、雠夷诸山氐,皆降之。迁平寇将军。解将军张顺围。击贼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

战绩六:汉中拒刘。

《三国志》: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

战绩七:大破关羽。

《三国志》: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再看魏延的战绩:

战绩一:大胜羌中。

《三国志》: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然后,没了。除了跟随刘备入蜀的记载,由于不清楚魏延到底立了什么功,所以无法评判。然后卤城之战尚有争议。其他的史书记载,就没写魏延有其他战绩了。

相比于徐晃的七大战绩,又击败了威震华夏的关羽,魏延的战绩难道不显得可怜吗?

所以孰优孰略,一目了然。


徐晃敌得过魏严吗?问的十分可笑!应改为魏延敌得过徐晃吗?《三国志》中有七处叙说徐晃,而叙魏延的地方甚少。今引《三国演义》为依据,简要作评。〇先说徐晃。①第14回,曹操出马,见徐晃威风凛凛,便令许褚出马迎战徐晃。二将刀斧相加,战50合未分胜败。此后,曹操派满宠劝降徐晃,并要徐晃杀杨奉为见面礼,徐晃说:以臣弑君大不义也,吾决不为。"满宠赞曰:君真义士也。"②徐晃治军有法用兵有谋,曹操称赞徐晃有周亚夫之风。③第76回关羽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派徐晃去迎战关羽。徐晃先用计大战沔水破关平,后战关羽80回合未分胜负。虽关羽年迈加之右臂少力,但足见徐晃武艺也非等闲。④许褚与马超战平,马超与张飞战平,而徐晃与许褚战50合未分胜负。由此说明徐晃武艺与许褚,马超,张飞,黄忠,关羽这几人相比,稍差一些。〇再说魏延。他先在襄阳城要追随刘备未果,后投长沙韩玄处安身,此后又杀韩玄投刘备。刘备去黄忠家拜见黄忠,黄忠方降,并要求厚葬韩玄,魏延与黄忠相比,其品行相差太大。第62回,魏延战泠苞30合未分胜负。兵败后马失前蹄掀翻在地,逢邓贤来刺杀,遇黄忠来救,射死邓贤,直取泠苞,泠苞抵不住黄忠败走,黄忠乘势赶杀,川兵大败。不难看出,魏延武艺和黄忠相比,不在一个档次。综上可知,论武艺魏延在徐晃之下,论人品更与徐晃相差甚远。


徐晃治军严谨,带兵沉稳,稳扎稳打擅长防守反击。魏延善待士卒,训练有方,将士用命而风格大胆飘逸,善出奇兵。此二将在后勤补给相同的情况下对决,魏延的胜算大一点,至少也立于不败之地。


此二人应该差不多,都有勇有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