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夫,朕真是太高興了,你為我大漢王朝誕下皇子,你想要什麼,朕全給你。」公元前128年春天,看著躺在寢宮牀榻上的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異常興奮的說。劉徹時年29歲,17歲登基當上皇帝,至今已有12年的時間。期間臨幸過的女人數以千計,女兒倒是生了一大堆,卻沒有一個女人為他誕下皇子。眼看著大漢王朝的皇族血脈後繼無人,這讓皇室貴胄和滿朝文武焦急萬般,都在等待奇蹟發生的時刻。就在萬眾期盼之時,武帝最尊寵的女人衛子夫順利產下龍子,一時間舉國歡慶,普天同賀,人們歡天喜地、載歌載舞慶賀皇子的降生。貌不驚人皇帝嬪妃衛子夫也引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中年得子,做為孩子的父親,武帝可能是最高興的一個人。孩子出生不久,他即刻召見當時文壇大咖枚皋和東方朔,命這兩人為自己兒子寫賦,用當時最流行的方式感謝上帝對大漢王朝的眷顧和垂愛。枚皋和東方朔不負皇命,懷著同樣欣喜的心情,寫下了《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兩篇修辭華麗的美文。光寫文章還不夠,武帝還要建祠表達對上蒼賜給自己兒子的虔誠之心。很快一座祭拜婚育之神句芒神的高大祠堂修建而成,坐落在長安城最顯眼的地方。經過反覆斟酌、推敲、印證、篩選,武帝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劉據」,意為據天下而立,據中央而成霸業之意,讓大漢王朝基業長青,萬世而據。

自古華夏家庭有「母以子貴」的傳承,更別說擁有天下的皇室之家。因為生了兒子劉據,衛子夫也成為朝廷和武帝眼裡的「宮紅」女人,光芒萬丈,身價倍增,很快成為大漢王朝最尊寵、最耀眼、最有權勢的一個女人。當時很多趨炎附勢,有政治眼光的大臣也開始選邊站隊。中大夫主父偃便是其中之一,他寫下奏章,上書武帝,請求武帝立衛子夫為皇后。武帝的前皇后是自己姑姑劉嫖的女兒,兩個人的結合完全是一樁政治聯姻。結婚之後也一直沒有生育一兒一女,後來因為牽扯到施「蠱惑」一事,被武帝廢除。此後皇后之位空缺一直空缺,已有兩年時間。既然有大臣提議立衛子夫為皇后,而武帝也早有此意,於是在劉據快2歲的時候,武帝下詔冊封衛子夫為皇后,空閑了一年零八個月的未央宮淑房殿迎來它的主人,這也為武帝立劉據為皇太子確立了皇室的嫡統基礎。在冊立皇后同時,漢武帝劉徹首開先河,下詔大赦天下,與民更始。由此可見漢武帝對衛子夫是多麼寵愛,衛氏家族也因為衛子夫皇后地位確立,開始在大漢王朝嶄露頭角,成為一隻新的政治力量。

公元前122年,7歲的漢武帝長公子劉據毫無懸唸的被冊立為太子。劉據皇太子儲君地位的確立,一方面為自己將來登上大漢王朝的天子之位鋪平道路,獲得了父親劉徹更多的厚愛和扶持。同時也讓自己母親衛子夫家族光芒萬丈,身份更加顯赫。處於對兒子劉據的寵愛,漢武帝劉徹甄選當時漢朝最有名望的石慶作為太子太傅。石慶死後又讓其子石建,其孫石奮先後做太子太傅。精心輔導劉據系統學習儒家治國知識。為了讓兒子廣交朋友,武帝專門修建了一座博望苑,讓兒子在此結交天下有識之士,集思廣益,廣博觀望,成為大漢王朝最優秀的接班人。

在中國封建王朝,往往是「一人得道,雞犬昇天」。獲得漢武帝寵愛的衛子夫在兒子劉據被封為皇太子之後,其家族也迎來無限榮光,受到漢武帝劉徹尊寵。衛青、霍去病先後成為漢軍大將軍,並揮師北方,討伐匈奴。衛青、霍去病不僅是當時大漢朝廷身份顯赫的外戚,也是數一數二的軍事人才。他們憑藉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戰場指揮水平,憑藉著對大漢王朝的赤膽忠心和對匈奴人的同仇敵愾,在北疆戰場出生入死,浴血奮戰,七次出征,北登闐顏山,六次深入匈奴腹地,縱深達數千里地,以高超的軍事能力硬是將大漢王朝的土地向西北延伸了上千裏地,從而消除了自先秦以來北方草原民族對華夏大地幾百年的侵蝕和威脅,將匈奴殘餘勢力趕到漠北地區,為大漢王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和邊境安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因為戰功顯赫,衛氏一門獲得封侯的人就達到五人,成為當時漢王朝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政治力量。

人常說:「自古福禍雙至」,此話一點都沒有錯。轉眼三十年過去,隨著霍去病、衛青等人的先後病逝和衛子夫色衰而失寵現狀,隨著衛氏家族個別人驕橫跋扈、恃寵而驕的事情發生。武帝也在尋找機會剪除衛氏一黨的機會。機會很快就來到了。公元前92年春正月,衛子夫姐姐的兒子公孫敬聲官居九卿太僕之高位,卻行事驕奢不守法紀,他擅用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錢用於自己的私事。這等於是貪腐,武帝不可能不管。很快事情敗露,被逮捕下獄。這時漢武帝下詔欲抓捕的陽陵人朱安世卻遲遲未能歸案,公孫敬聲的父親公孫賀身為當朝丞相,為了能讓武帝把兒子從牢獄之中放出來,便向朝廷主動請命抓捕朱安世。漢武帝劉徹答應了公孫賀的要求。當公孫賀把朱安世抓進大獄時,沒有想到此人卻在獄中上書誣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漢武帝劉徹看到朱安世的上書之後大為震怒,命人深查公孫賀所犯罪過,不久便「以興利弟子賓客不顧黎民死活」等多條罪名將公孫賀父子立案法辦,公孫賀父子最終冤死獄中。

由此開始,開啟了衛氏家族在大漢王朝由盛而衰的序幕。公元前92年春正月閏四月,衛子夫所生的兩個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因為巫蠱之罪被漢武帝處死,衛青之子衛伉及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同時被武帝處死。漢武帝親手處死自己兩個女兒和外甥,事情如果到此結束也就不會再有太多的災難,然後更大的災難卻接踵而來,一浪高於一浪。漢武帝的寵臣江充因與太子劉據有過節,害怕武帝死後被新帝誅殺,於是不斷揣摩武帝的心思,認為自己翻牌的機會就在眼前。於是打算先下手為強,誣陷太子劉據,讓武帝易儲,這樣可以保證自己將來享受更多榮華富貴。他隨即來到武帝的牀榻之前,告訴武帝生病的真實原因是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武帝聽完江充的話覺得非常有理,也頗為震怒,再次任命江允徹查巫蠱之案。

江允作為武帝任命的治蠱專使,對長安全城進行了大規模的尋挖木偶人運動,同時也對滿朝文武、皇室貴胄之家發動大規模挖掘運動。當時的漢王朝從漢文帝開始就廢除了《妖言令》等嚴苛法令,在言路上較為自由,民間也多有蠱惑的傳統,並不是一件違法的事情,但江允卻將年老多病的漢武帝身體發病原因和蠱惑聯繫起來,這就讓本來普通常見的蠱惑一事成了傷害當今天子的大罪。一時間長安城人心惶惶,被抓到了人數以萬計,凡挖到木偶人的家庭,不管是何種身份和地位,就被逮捕入獄,並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認罪,慘不忍睹。

老百姓如此,皇帝後宮也不例外,那些不被武帝寵愛的妃子們自然成了重點查辦的對象。公元前92年七月,江允親自帶隊,對皇后衛子夫的淑房殿進行大肆挖掘,不但翻箱倒櫃毀掉所有陳設,還毀掉御座、牀榻和地板,但沒有任何收穫。江允並不甘心,又將魔爪伸向太子劉據,開始用鐵楸深挖太子東宮,並事前讓人將木偶人埋到劉據的太子東宮裡。一挖之下,很快得到了木偶人。劉據想去甘泉宮面見父皇說明此事,又被江允等人限制不能面聖。劉據心如火焚,以為父皇被人陷害,姦邪之臣又要加害自己。情急之下聽從少傅石德之計,起兵自衛,將江充緝拿,並斬殺韓說。劉據覺得自己能指揮到的兵馬有限,便派人持節連夜入長秋門告知母親衛子夫。衛子夫同意劉據調用皇后的中廄車架,取武庫兵器,調長樂宮衛隊,並以奸臣造反的名義徵兵。武帝在尚未查明太子起兵真實原因時便親自指揮,集結軍隊發病討伐。不久太子劉據兵敗而逃,先是隱藏在一個農戶家裡,後被當地一個富豪朋友出賣,面對圍捕他的官兵自殺,死時37歲,同時死去的還有自己兒子劉進和兩個孫子。劉據出逃之日,皇后衛子夫因為無法向武帝說明的自己的行為而自殺身亡。

至此,以衛子夫、劉據為中心的衛氏家族盛極而衰,徹底被漢武帝劉徹排除出大漢王朝爭權奪利的中場之外。縱觀武帝一生,其在選人、用人政策上從來沒有出現失誤,所用之人都在不同階段為大漢王朝的政權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失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作為西漢政權歷史上有名的以獨裁專制皇帝,漢武帝在捍衛皇權一事上特別敏感,任何對皇權構成威脅的勢力都會被他毫不留情的剷除,不管對方是自己的愛妻、兒子。衛氏家族的最終失敗,不能不說也有這方面的因素。為了自己疼愛的小兒子劉弗陵繼承帝位,漢武帝為消除外戚政治勢力,防止在他死後外戚專權,殘忍的處死了自己心愛的女人鉤弋夫人,顯示出漢武帝超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衛子夫、衛青家族為何盛極而衰的道理了。

親們!大家好!我是【大秦之歌】的作者,這是我的原創文章。本人專註於大秦歷史文化領域。我的初心是把最有意思的歷史故事分享給大家,喜歡這篇內容的親們,請幫忙點贊、收藏、轉發、評論和分享,你們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是對我的一種鼓勵和支持,如果你也是一個超級歷史達人,那就留言和眾多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吧!多提寶貴意見。謝謝你們!


衛青戰功赫赫?衛青斬獲幾個匈奴就成了大將軍?才幾千人而已!典型的裙帶關係上位!

奇襲右賢王是李蔡這一路立功,衛青這一路無功,然而部隊尚未返回,漢武帝派人半路上授予衛青大將軍,生米煮成熟飯。

漢武帝這麼做,無非是愛屋及烏。可是衛青真的以為自己有多厲害,定襄之戰武帝讓李廣給衛青壓陣,衛青就是不用,結果損失士馬十幾萬。

霍去病卻嶄露頭角,然後衛青被擱置,衛青還不服氣,漠北之戰要和霍去病較個高低,讓霍去病先選大將精兵,沒想到霍去病硬氣的很,只要5萬騎兵,一個將軍都不要,牛。憑著李敢等一眾校尉領兵,把十萬匈奴主力打成渣。衛青卻幾十萬大軍被單於三萬戲弄,損失士馬十幾萬,弱爆了!不用李廣,還逼死李廣,武帝表面不說,心中氣惱,李敢也被超火箭速度提拔為郎中令,提升速度超過霍去病衛青。這也是對衛青的一種責備。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武帝忍無可忍,丞相李蔡莫須有的罪名自殺,李敢被霍去病背後暗箭射殺,殺了生死兄弟,又知道殺錯了,以霍去病的內向性格,抑鬱而死概率很大。

短短時間失去4大神將,武帝怎麼會給衛家好臉色,從衛青兒子的侯爵被擼去開始,衛家的結局已經註定


漢武帝誅殺衛青的後人,是源於漢武帝末年發生的「巫蠱之亂」,當時江充和宰相劉屈鼇成為了漢武帝的寵臣,他們為了自己的地位和怕太子上位後對他們清算,自導自演了巫蠱事件,並且以漢武帝做夢有人殺他為事件的導火索,開始長達好幾年的巫蠱案件。

圖:江充

巫蠱之亂髮生後波及到了衛子夫皇后,當時她已經年老色衰,失去了漢武帝的寵愛,她也因為這個事件而上吊自殺。衛氏家族也因此受到牽連。

儘管衛青立下赫赫戰功,但漢武帝也沒有因此而放過他的兒子們,漢武帝是一位帝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獨裁和漢朝的穩定,我可以想像,如果當時衛青沒有死也會被這個事件所波及。

巫蠱之禍不光波及衛家,許多長安的百姓也受到牽連死傷無數,等到太子劉據死後漢武帝才意識到自己的錯,並發布了有名的「輪臺罪己詔」但一切都晚了。

經歷這件事後,他把凡是參與「巫蠱之禍」的大臣們經常會以隨便的罪名殺掉,晚年的他肯定活在深深的悔恨中。


謝謝悟空小祕書的誠摯邀請。

漢武帝為什麼要誅殺衛家,因為漢武帝是一位政治家。

漢武帝在晚年誅殺鉤弋夫人,立四位託孤大臣輔助劉弗陵。

此舉證明漢武帝是一位不能以常人情感忖度的人,他是一位頭腦清醒的政治家。

為了保全漢家天下誅殺去除外戚對皇權的威脅,大於對骨肉親情的寬容。

這也正式漢武帝為何誅殺衛家的原由之一,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其他的原由我就不在贅述,其他答友已經回答的相當全面了。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皇后衛子夫(以及衛青一族)之死與皇太子劉據之死雖然都是由「巫蠱之禍」引發,但是其性質卻完全不同。衛子夫和衛青一族的悲劇,根本原因在於漢武帝要剷除衛霍的勢力,避免外戚專權。

衛青和霍去病的確曾經非常受漢武帝的器重,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個人,漢武帝也不會得到「武」的謚號,漢朝的疆域也很難拓展到河西走廊。並且,幸運的是他們二人都先於漢武帝去世,否則他們可能自身難保,並且名聲也會受到玷污,因為他們的勢力太大了,漢武帝絕對不允許在自己暮年,仍然存在這種重臣。

《史記·外戚世家》中有這麼一段記載:「故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也就是說,因為漢朝曾經發生呂后專權的案例,漢武帝對自己的后妃非常提防。為了防止外戚專權的事情再次發生,他處死了鉤弋夫人,而漢武帝冷血之處更是體現在「巫蠱之禍」爆發之初,他毫不猶豫地處死了自己與衛子夫所生的兩個女兒,此時,衛子夫還是皇后呢!與兩位公主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衛青的長子衛伉、衛青和衛子夫的外甥公孫敬聲等人。所以,在衛子夫在世期間,漢武帝已經開始對衛霍殘餘勢力下手了。

而漢武帝的動機是非常單純的——他只是要剷除對皇權產生威脅的人,所以他從源頭上先除掉了皇后衛子夫,同時除掉了有實權的公孫敬聲以及代表衛氏家族的長平侯衛伉,而衛青另外的兩個幼子衛不疑和衛登則未受到株連。


漢武帝有個特點,就是見不得外戚耀武揚威。他親眼看到過三代外戚對朝廷的制約。所以,使盡手段根除外戚勢力。但是,他又不得不依靠外戚。這很矛盾。

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后,是個霸道婆婆。她讀本書《老子》,也必須全國全宮廷推廣。漢景帝就是在她的陰影下執政,受盡窩囊氣。漢武帝的媽王太后,在竇太后剛過世,她就馬上要進主長樂宮,這讓兒子非常反感,更可怕的是建元新政舅舅田分(伴蟲旁),要當丞相,還封武安侯!憑什麼?就憑是老媽的弟弟。竇嬰之死,就是死在王夫人姐弟手中。竇氏慘敗於王氏手中。漢武帝的皇后阿嬌,她是姑媽的女兒。因為扶持漢武帝出了大力,後來雖沒幹政,卻也讓漢武帝受了許多氣。

自衛子夫生下劉據後。衛家在朝中得勢起來。衛青以軍功得到三子一出生就封侯的殊遇。後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嫁給衛青。霍去病嶄露頭角,功勛蓋過老舅。這霍衛一大族在朝中赫赫有名。無人企及。

衛青在霍去病建功後,勢頭弱了下來。霍去病死後。衛家的勢力碰上冬季了。漢武帝寵信李夫人,這信息讓朝堂別有用心的人看出來了。恰在這時,衛青過世。衛太子劉據又在處理政事時得罪了一些人。特別是從趙來來告黑狀而得到皇帝寵信的江充。江充就一破罐,讓劉據很噁心。江充怕劉據上臺,今後整治自己。就造謠說宮中有邪惡的"蠱",於是就奉旨挖"蠱",竟然連皇后宮和太子宮也不放過。皇后誰呀,太子誰呀?太子一氣之下就殺了江充。結果蘇文這宦官向武帝告狀,說太子帶兵造反……

事情就大發了。漢武帝一怒,鎮壓。於是衛子夫自殺,衛太子一家逃亡,後除劉病忌尚小外,其餘全死了。這事一牽連,衛青家受累甚廣,奪侯之後,伏誅,幾乎消滅乾淨。

霍去病之弟霍光,後來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一。


第一:衛青當時已去世,漢武帝無需擔心衛青領兵造反。

第二:衛青家族是皇親國戚,盤根錯節在當時影響力極大,在一定程度上對皇權產生威脅。

第三:『巫蠱之亂』涉及人太多,大多數人是皇室成員影響很大,畢竟這次動亂影響到皇權根基,漢武帝勃然大怒痛下殺手。

第四:為了鞏固大漢皇權,藉助這次動亂剷除對皇權威脅最大的衛青家族,正好中武帝下懷。

第五:漢武帝晚年迷信方士想成仙,故而聽信讒言被人利用。

第六:自古帝王多無情,功勞再大如果觸犯統治的權利,難免會被誅殺。

因此:漢武帝對衛青家族痛下殺怒,更本目的是為了穩固皇權,維護統治者的更本利益。


謝謝邀請。輕鬆一點,歷史小喫。

衛氏一族,衛子夫為後,其子劉據為太子;衛青為大將軍,封長平侯;霍去病(霍去病與衛氏形同一體)為驃騎將軍,封冠軍侯;衛青的三個兒子,衛伉為宜春侯,衛不疑為陰安侯,衛登(後面還會說到這個人)為發乾侯。一門五侯,威勢赫赫。

霍去病英年早逝,他兒子霍嬗繼承了他的爵位,霍嬗十歲就在劉徹泰山封禪後病死,衛青的三個兒子也在酌金奪爵中失去侯位,衛青六年之後病逝,衛伉繼承了長平侯的爵位,在巫蠱之亂中受到牽連,被奪爵處死,衛子夫,劉據自盡身亡。可是據史書記載,也只是殺了衛伉等在朝廷有地位的人,並沒有記載牽連到衛不疑,衛登等人。

再說說衛不疑和衛登,衛不疑在酌金以後史書再無記載。但是衛登一脈在《漢書》中又重新有了記錄,漢平帝時期,賜予衛登之子錢五十萬,漢成帝時期衛登之孫又以長安公乘為侍郎,王莽當政時,賜予衛登曾孫關內侯。

所以漢武帝並沒有誅殺衛家,僅僅是殺了衛氏掌權之人,讓衛氏在朝廷中在無勢力。


看看後來東漢的何勁,曹魏的司馬懿等等。外戚作大專權一直是封建王朝王權統治的巨大威脅。

漢武帝對衛家動點小手術,保證了漢家王朝的傳代延續,是一種合理的政治手段。


古代皇帝疑心都很重,心裡十分看重皇權,絲毫不讓之威脅。但大臣功高蓋主的時候,必定引起皇帝猜忌,一旦猜忌,那就離死亡不遠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