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眼中的青春


青年一詞的由來要追溯文藝復興時期,尤其是18世紀基督教創辦青年聯合會,青年一詞開始正式出現。1919年五四運動後,“青年”一詞在中國逐漸被廣泛使用。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青年的年齡段是15-34歲。這是人思想最爲活躍,身體最爲強壯的年齡段,我們喜歡將這個年齡段稱爲“青春”。

在警察的眼中,青春是有保質期的。尤其是在參加公安工作以後,青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消耗。公安隊伍裏,領導和老警前輩們常常對新警說這樣的話:你是年輕人,應該多學多幹,多積累經驗,做出成績,成爲骨幹,公安機關未來是你們的。於是剛從警校畢業的“新兵蛋子”在師傅的諄諄教導下心加班加點,樂此不疲,但是越幹越學越發現自己在知識面、洞悉度、溝通力等方面跟前輩們相比差距甚遠。

公安工作是一個內容極其龐雜的體系,涉及到法學、經濟學、邏輯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同時又考驗民警的體能、動手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口才等。如果不趁着年輕、精力足、腦子靈活的時候,多學多幹,積攢足夠經驗的話,等到年紀大了,肯定會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嘆。而“公安機關未來是你們的”則是前輩們充分運用心理學,將志向遠大的我們帶入正確道路、讓青春不虛度的手段罷了。

在警察的眼中,青春是不容失敗的。相信每一位新警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第一次給犯罪嫌疑人做筆錄的時候,只要邏輯上說得通,語言情真意切一些,就相信他了,等自以爲大局在握展示成果時,換來的是前輩們“無情的嘲笑”和另一份深度完全不同的筆錄,有些年輕氣盛的甚至會跑到嫌疑人面前質問他爲什麼要欺騙自己。但從那時起,我們就學會了講證據、不輕信、敢質疑的詢問技巧。對於警察來說,和犯罪嫌疑人鬥智鬥勇已成爲工作的常態。

我很相信對於青年人而言,每一次失敗都是成功的磨刀石,每一次挫折都是由青澀向成熟蛻變的契機,只是對於青年警察而言,成長絕不能是緩慢的,經歷一次失敗的我們必須要讓心態、經驗邁上更高層次,絕不容忍再一次的失敗,因爲身處困境的人民羣衆承擔不起。

在警察的眼中,青春是分階段的。正如肩上的警銜,從兩道拐到一槓三,每一顆“星”都是青春的印記、奮鬥的足跡。“一槓一”的我們,從第一次下社區的靦腆無措到遊刃有餘,從第一次接處警的語無倫次到有條不紊,從第一次抓捕的心跳加速到沉着冷靜,這是我們成長的階段。“一槓二”的我們,破案追逃中的揮灑血汗,指揮交通中的風雨兼程,執勤安保中的徹夜守護,這是我們成熟的階段。“一槓三”的我們,從年輕帥氣的小鮮肉變成了體態發福的油膩大叔,從羽翼未豐的新兵蛋子變成了業務精通的砥柱骨幹,從毫無顧慮的有志青年到贍養父母妻兒的“負二貸”,這是我們堅守的階段。

從警十年,我們的青春即將告一段落,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情節,但成長的故事依舊可圈可點。從警十年,從小飛機到一槓三,這身警服雖然沒變,但我愈發理解它背後的責任與奉獻。從警十年,青春的旋律雖已經停歇,但爲民服務的華章仍在譜寫。

(作者:劉津銘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編輯 | 萊易    校對 | 崔恩棟

來源 | 市公安局新聞中心綜合

上期回顧 | 點擊閱讀

從一槓一到一槓三, 每一顆“星”都是青春的印記、奮鬥的足跡


推薦閱讀

目前6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