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我離婚了》 · 主播 | 慕妤

 

回顧:


今天,我們繼續解讀《我離婚了》,幫助各位聽友正確看待和處理離婚這件事。


婆媳矛盾是一個千古難題,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中國80後日益高企的離婚率就跟父母過多地干涉孩子的婚姻生活有關係。


而婆媳關係恰恰是父母跟孩子的關係裏最難處理的一個了。


那麼,公婆是怎樣影響子女的婚姻的呢?怎麼才能繞過公婆影響的這個坑呢?


下面就開始我們今天的共讀。



《我離婚了》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栗子先生是我的朋友蓮子小姐的前夫,他是個“娶個老婆孝順我媽”的現實範本。


他從來沒爲自己的親媽做過一次飯,沒洗過一雙襪子,甚至過年回老家也是和一幫同學聚會喝酒不常在家,早上出去晚上喝醉了纔回來,他媽基本和他說不了幾句話。


他媽生病也好健康也好,他也根本不上心。


可就是這麼一個不孝順的人,居然要求蓮子小姐對婆婆畢恭畢敬、孝順體貼。


蓮子小姐一個月沒給婆婆打電話,婆婆就打電話向兒子訴苦說兒媳不孝順,栗子先生掛完電話就說蓮子小姐“不會做人”。


可笑的是,他自己可能幾個月都不給自己親媽打一個電話。


蓮子小姐的婆婆是怎樣一個人呢?


如果家裏只有她和兒子喫飯,她就屁顛屁顛跑去洗碗,但一旦有兒媳坐到了飯桌上,她的腰一定會酸、背一定會痛,所以洗碗的任務必須是兒媳的。


蓮子小姐若是想對公婆提點什麼意見,栗子先生就扔過來一句話:“我們家的事你少管!”


說這些話時,他甚至都不曾意識到,自己潛意識中已把妻子當成外人,放到了父母的對立面。


每次蓮子小姐和婆婆發生衝突,栗子先生都逼她去跟婆婆道歉。


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父母辛辛苦苦養大我不容易,你做兒媳婦的孝順一下他們怎麼了?”


結婚以來,他一直想把蓮子小姐改造成爲自己父母喜歡的類型,並在父母面前對妻子呼來喝去,指使妻子做這做那,好像不這麼做,就顯示不出他在家裏的“爺們兒”地位。


蓮子小姐一直忍,忍了幾年實在受不了了,痛痛快快離了婚,過上了自由逍遙的單身生活。


蓮子小姐跟我說起那些往事的時候,還是有些憤憤不平:“自己根本就是個不孝之子,卻有臉要求別人孝順他的親媽。”




有這樣一些公婆,他們會主動讓兒子分擔家務,會對媳婦噓寒問暖,會在兒子和媳婦發生口角時站在媳婦一邊責備兒子,輕輕責備兒子不知道疼女人,而不是不分青紅皁白“護犢子”……


這真是一種高明的處事智慧,是“曲線愛兒子”。


倘若老人覺得自己作爲男方家屬,就可以居高臨下、理直氣壯地要求“娶進門的媳婦”孝順自己,甚至自己本身不懂得尊重人,還對兒媳挑三揀四,那麼這個家很難有安寧之日。


發展到後來,兒子和兒媳分道揚鑣幾乎也是必然。


電視劇《雙面膠》裏有這樣一個情節:兒媳麗娟喫紅燒肉,婆婆在心裏數着她喫了幾塊,對兒子說:“一碗紅燒肉我切 28 塊,你喫 8 塊,你爸喫 7 塊,她一人喫 13 塊!


這盆肉要是在家裏,放點蘿蔔土豆,我跟你爸能喫一個星期!”


在她的概念裏,做媳婦就應該把好喫的都讓給丈夫喫,媳婦居然比兒子都喫得多,簡直是反了 !


小說版《雙面膠》中麗娟被憤怒至極的丈夫活活打死;


電視劇版中,丈夫失去理智痛打麗娟,就在兩人廝打成一團時,無人看管的寶寶從二樓摔了下來。


就這樣,這一家子人徹底散了。如果一開始,大家各自擺正自己的位置,又怎麼會釀成這樣的悲劇呢?


“我是長輩,你們小輩就得孝順我”,這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想法。


長輩我們當然都要尊重、要孝順,但問題是人和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長輩自己是否也應該有長輩的慈愛和風度呢?


什麼時候婆媳能以平等的心態和對方相處,將要求媳婦單方面“融入”男方家庭的觀念進化成“雙方互相融合”,或許雙方矛盾會少很多。


孝順和尊敬老人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一個沒有孝心的人,你不能指望他有責任感。


老人爲家庭奉獻一生,到了晚年應該得到善待,何況每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都有需要被關心、被照顧的時候,所以我們向來主張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但是,我們也希望,老人們一再要求兒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時候,也要學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當父母時愛護自家的兒子,當公婆時也該愛護別人家的女兒。


養兒不易,自然也該明白別人養兒不易。


別人家的女兒嫁給自己家的兒子,爲的是能擁有更幸福的人生,而不是爲了成爲自家的終身保姆。



話說回來,成年人的婚姻被父母反對、插足、干涉是很常見的一件事,關鍵還要看你怎麼處理。


我有個師兄,他的爸媽都不同意師兄和師姐結婚,說是師姐無論是出身、長相、學歷都和師兄太不配。


結果師兄平時那麼寡言少語的一個人,直接就把結婚證甩桌上說:“你們不要再說了,我們已經領證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生育了一雙兒女,一直很幸福。


婆媳矛盾算是問題嗎?


當然算,但如果夫妻倆真的有一起走下去的意願和能力,如果夾在中間的男人經濟和思想獨立、心智成熟,有解決衝突和問題的能力,那麼婆媳矛盾就有可能被化解;


即使不能化解,也不會成爲影響他們婚姻生活的決定性因素。


一個男人如果希望婆媳關係好一些,那麼最好就把老婆看得重一些。


你的父母對你老婆的態度,跟你的表現息息相關。


如果你的父母看到你這個做丈夫的,根本不尊重、不在乎、不疼愛自己的妻子,他們也會看輕她。


這種“看輕”,會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總有一天會成爲矛盾爆發的引線。


如果你不吝於在父母面前對妻子體現愛和呵護,父母也會重視兒媳在兒子心中的特殊地位,對兒媳態度言語上都會比較有分寸,這樣雙方即使有小摩擦,矛盾也不會被激化。



緊張的婆媳關係與父母和子女之間缺乏界限感有關。


一些父母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孩子是我的”。


在他們的觀念裏,孩子是自己的附屬物。


他們活着、付出一切都是“爲了孩子”,所以特別喜歡和子女們“綁定”終生。


他們沒法忍受兒女的獨立,一旦兒女成家,媳婦或女婿就被認爲是“入侵”的外來人……這樣的關係不可能和諧。


現在人們越來越認同這樣一種觀點: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因爲“母子關係”“夫妻關係”沒處理好造成的。


兒子跟母親沒有合適的界限,甚至還屬於未斷奶的共生關係,那麼必然會侵犯到兒媳的生活邊界。


兒子跟兒媳夫妻感情不好,纔會讓婆媳矛盾有機可乘。


【結語】


如果公婆與媳婦之間能夠互相理解、尊重、體諒,就能相處好。


請注意,是“互相”。


如果單靠某一方努力迎合,單方面強調某一方的義務,那麼,無論是婆婆還是媳婦,早晚會有上房揭瓦的一天。


【今日話題】


婆媳關係不好最大的責任在丈夫這個“雙面膠”身上,男人應該如何做,才能促進婆媳關係,而不是幫倒忙、拖後腿呢?


你對改善婆媳關係有哪些新的思考呢?


歡迎分享給大家。




簡單1步,完成打卡


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參與到共讀打卡中來啦

現在點擊下方打卡按鈕

一鍵記錄你的共讀成長

每天21:20,我們不見不散!

參與打卡的小夥伴

還有機會收到十點君送出的福利哦

▲共讀打卡,記錄成長


-領讀-

《我離婚了》,一部關於21世紀中國離婚議題的現實作品。講述婚姻過程中的真實遭遇,反思離婚的經歷,幫助你正確看待和處理離婚這件事,療愈創傷,重塑自我。

-主播-

慕妤,警營主持人,一個有情懷的瘋子,用電波傳遞溫暖,用聲音還原生活,微信:garfield_vip。

-版權-

本文內容經機械工業出版社授權發佈,若需使用,請聯繫出版社授權。


編輯:任之


今日共讀《我離婚了》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下載十點讀書App

免費領取精品小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