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換裝WS-15是不是更厲害,答案是肯定會更厲害,美國曾有專家說過有了強大的發動機磚頭也可以飛上天,當然這是開開玩笑的。WS-15是殲-20標配發動機,推力強悍,有三維矢量推力,一旦成熟定型,困擾我國多年的飛機心臟病就治癒了,殲-20已有四條生產線,殲-16也可以配備WS-15發動機,因此WS-15定型後能否安裝在殲十上還是未知數,關鍵是要看發動機年產能有多少。2018年珠海航展殲-10B裝上WS-10C矢量發動機後,飛出落葉飄、眼鏡蛇機動震撼世界航空界,美國F-35也是單發隱形戰機,靠強大的發動機讓F-35具備優秀的機動性,良好的載彈量,讓其機身臃腫不堪,別稱胖妞,如果殲-10安裝了WS-15,比WS-10C推力要大好幾噸,可以適當加大機體,增載入油量增大航程,增載入彈量,一舉多得,至於機體改進對我國應沒任何難度,殲-10C塗裝了隱形塗料,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安裝了最新的航電操控系統,擁有WS-15的殲十戰機戰鬥力應非常強悍,與美F-35有得一拼,可以輕鬆擊敗歐洲雙風、美F-16V、小日本F-2等三代機(按俄劃分為四代機),如果擁有WS-15的殲十用於出口,市場前景會很好,潛在買家會非常多,特別是非洲、南亞、中亞、中東、拉美等一些中小國家,甚至部分歐洲國家也會購買,隨著我國殲-20、轟-20相繼服役,我國殲-16、殲-10C已經有部分剩餘產能可以用於出口賺取外匯,因此如果安裝了WS-15殲十可以出口了,估計也會像彩虹、翼龍等無人機一樣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換裝ws15帶來的問題可能遠比你想像的複雜。

首先,ws15推力更大,相應的會帶來進氣量變大,進氣口直徑可能更大,殲10系列本身進氣設計是否要更改?尾噴口是否要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可是大工程。

其次,換髮帶來大推力的同時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油耗,殲10作為一款國土防空戰機,本身體型小,載油少,再加大油耗,莫不成想成機場保衛者?當然如果要加大內油,又要動機體結構,又是個大工程。

再者,新航發的性能先進,必然有利於改善飛機性能,航電飛控也要配套吧?空重的改變也會影響機體重量配平,是不是感覺越來越不簡單?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ws15起初就不是給殲十系列配套的,那麼裝上它不一定是個好選擇,推力的增大可能帶來風阻更大等問題,實際表現效果不一定利大於弊。

打個比方,都知道F135比F119推力更大,為什麼美軍不打算給F22換上呢?有時候不是不想,是換上了,鬼知道會有什麼結果。有些系統性的複雜工程,合適永遠比先進更重要。


殲十如果換裝渦扇15,必須更厲害,推力更大了,動力更強了,機動性更好了,可以掛載更多武器彈藥了!渦扇十發動機推力是十二點五噸,推比八級,改進版是十四噸,推比九,這是殲十的原配發動機,三姨夫AL31隻是備胎。渦扇十五推力估計是十六至十八噸推力,推比十至十一。不過戰鬥機的動力換髮也需要考慮一些飛機設計上的問題,主要是進氣道,配重,以及飛火推的一體化操控等。我國的殲十一採用渦扇十發動機時就遇到了喫不飽的問題,就是渦扇十比蘇27的AL31發動機進氣量大,蘇27的進氣道滿足不了。配重就是每種發動機的重量不一樣,飛機對於自身重量是很敏感的,也要考慮。現代飛機都是飛火推一體化操控的,換髮也要考慮的。還有就是成本,就是換髮的收益比,這個投入是不是划算。這麼多方面都需要考慮,也挺累。如果划算又實惠,空軍自然會考慮,不划算,那就算了吧!


航空發動機推力的大小對於戰鬥機能力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我國所有的殲-10戰鬥機使用的都是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也是俄羅斯蘇-27戰鬥機系列使用的發動機。另外我國目前裝備的殲-20戰鬥機也是使用了這款發動機。

渦扇15是我國目前正在研製的一款大推力發動機,未來這款發動機將被運用在殲-20戰鬥機上。渦扇15是一款具備矢量功能的大推力發動機,殲-20戰鬥機通過換裝渦扇15可以具備更強大的作戰能力。

但是到目前為止,渦扇15款發動機還沒有研製成功,所以近階段在殲-10戰鬥機上是不可能換裝的。另外渦扇15發動機與目前的AL31F發動機有很大的不同的,如果在殲-10戰鬥機上使用就需要對後機身進行重新的設計,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渦扇最大推力是非常驚人的,假設殲-10戰鬥機換裝之後,對於其性能的提升是勿庸置疑的,包括速度和載彈量等,殲-10戰鬥機的飛行品質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國產殲-10是我國第三代戰機配備是定製WS-10型發動機其推力從13.2~14.4噸推力,推重比為8噸能力完全滿足了殲-10機需求。你問WS-15發動機安裝在殲-10戰機上會不會更利害?答案是圖紙上行,現實絕對不可能也行不通。WS-15發動機是專門配備中國空軍第四代殲-20單座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的專屬發動機。而且殲-10的機身小進氣道也不同,無法安放WS-15發動機。如此既是浪費稀缺資源又是大馬拉小車得不償失。殲-20原先發動機是WS-10B沒錯,換裝WS-15是因為原始設計按照WS-15來的,與殲-10不同,所以WS-15不能換裝殲-10戰機原來的相匹配空中格鬥也同樣蠻厲害的。


飛機換裝大號發動機或大推力發動機,想法是挺天真爛漫的。可不可行?當然可行。如果有裝渦扇15,那就是殲10plus,就像美國的f18大黃蜂戰機的加強版,超級大黃蜂fa18,機體大一圈。如果是要這樣做的話,就要全新設計一個機體,走一個新機型號的路線。

任何飛機都不能簡單的替換不同型號的發動機,何況是增大推力或減小推力的發動機。牽涉的因數太多,如安裝外形尺寸與安裝位、氣動焦點重心的變化、進氣道與發動機的流量匹配、機體結構強度的變化、甚至影響到飛行包線的變化。好比一輛汽車改裝大馬力發動機,從動力輸出到輪胎,懸架全都要改變,車架要加強,前後重量比也會改變,駕駛操作感都會改變。道理是一樣的,改變的簡易與複雜性不一樣而已。


殲-10戰鬥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款第四代戰鬥機,這是一款採用單臺發動機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從殲-10戰鬥機的原型機開始就基本上是使用從俄羅斯進口的AL31F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目前殲-10戰鬥機已經發展到了殲-10C這個型號。

渦扇15發動機是我國正在研製的一款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是我國研製的第二款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軍用渦扇發動機,其裝備對象就是我國研製的最先進的殲-20戰鬥機。殲-20戰鬥機使用的是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的改進型號發動機,目前列裝部隊的也是使用進口發動機。

到目前為自己渦扇15還沒有研製成功,所以現階段也不存在殲-10戰鬥機換裝渦扇15的可能性,其實不僅渦扇15發動機在殲-19戰鬥機上使用的幾率很低,甚至目前成熟的渦扇10發動機都不會大批在殲-10戰鬥機上使用。

渦扇15發動機的外形尺寸是和目前的AL31F發動機有很大的不同,殲-10戰鬥機未來要進行更換就是要重新設計後機身,雖然說推力提升不少,可以增加武器外掛能力,但是殲-10戰鬥機還是一款四代戰鬥機,未來作戰依舊是打打下手而已。


還別說,殲10是很有可能換裝「渦扇-15」發動機的,不過不是發展殲10D什麼的,而是為WS-15發動機做測試用,渦扇15發動機測試路線有可能現在運8等運輸機上測試,然後再在蘇27上進行單臺發動機測試,之後上殲20進行單臺/雙臺發動機測試。在殲10上進行WS-15發動機測試就是測試這款發動機發展一款中型戰機的可能性,你們覺得這樣的測試可能性大嗎?

如果殲10大批量換裝「渦扇-15」發動機,必將帶來非常澎湃的動力,機動性直線上升,甚至超音速巡航等都能達到,但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殲10本來就只有800多公里的作戰半徑,換裝WS-15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更大的進氣量、耗油量,這款戰機極有可能變成早期版本的米格29,米格29最初可只有600公里的作戰半徑,滿彈滿油作戰半徑更低,因此被戲稱為「機場保衛者」。

不過米格29在蘇聯的定義中就是前線支援戰鬥機,增加了輔助進氣道後可以直接在前線土路機場起降,不過蘇聯的解體讓賣出去的1400架米格29全部成了坑貨。而殲10換裝殲20的專屬發動機最大推理基本能達到16~18噸推力,雖然機動性能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耗油量也將更驚人,很可能的結果連米格29的600公里作戰半徑都達不到,這樣的戰機失去了它本身的戰鬥價值,因此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如果非要換裝WS-15發動機也不是不可以,可以參考F-18E/F「超級大黃蜂」的做法,超級大黃蜂同樣換裝了更強勁的發動機,其推理增加了24%,不過超級大黃蜂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了放大處理,其翼展、翼身基本都放大了25%左右,獲得了更大的載油量和升力,為了支撐發動機更大的進氣量而加大了進氣口,並採用了隱身性更好的加萊特進氣道,可以說變成了一架全新的戰機。

而殲10換裝WS-15也得進行類似的處理纔行,加大機身,加大翼展,這樣甚至會帶來更大的航程和武器掛載量,是不是很誘人?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隱身四代機了,就不會在三代機上再花很大的功夫。遙想當年的殲7改,殲7魔改,改7改改改等,我們甚至改出了連蘇聯米格21都不可能達到的高度,那是我們沒有辦法,因為殲10遲遲研製不出來,我們不可能讓飛行員們等著飛殲10吧,但現在不一樣了,無論是科技水平還是資金狀態,我們都是比較充足的,自然就沒有必要再在殲10上下更大的功夫了。

因此殲10發動機就在WS-10A,最多WS-10B的基礎上止步吧,這樣的戰鬥力已經足夠應付將來的局勢了,更高強度得對抗就交給殲20,甚至殲31吧!


當然更厲害了,因為解決了動力系統上的不足,也解決了對外過份依賴,自力更生為主,引進消化技術為輔,獨立自主這是國策,也不容易受制於人。

這是老一輩留給中國人的寶貴經驗,這是一個民族實踐證明後的唯一標準方法。

也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必須要走向成熟自信之路。

也使中國人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上的一次飛躍,也是掌握了世界先進技術的,緊跟者,後來居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