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是劉邦的正妻,呂后與劉邦有一兒一女,女兒是魯元公主,兒子就是後面的漢惠帝劉盈。魯元公主確實有一個太后的稱號,不過,不是我們一般所認為的皇太后,而是王太后。

那皇太后與王太后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的來說,皇太后是皇帝的母親(有時候並非親生母親,而是上一任皇帝的皇后),而王太后是王的母親,比如劉邦的第四子劉恆被封為代王,而劉恆的生母為薄姬,薄姬就是王太后,也可以稱之為薄太后。

不過,在劉恆為代王的時候,薄姬是王太后,而劉恆後來成為漢文帝,薄姬就不再是王太后,而成為皇太后了。

魯元公主顯然沒有嫁給皇帝,因為皇帝就是她的弟弟,她嫁給了異姓王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魯元公主與張敖到是有一個女兒叫張嫣,而呂后為了親上加親,讓張嫣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漢惠帝劉盈。

所以魯元公主,有幾個身份,那就是趙王后,長公主,再加上皇帝的丈母孃,就是沒有王太后這個稱號,到是張嫣在漢惠帝死後,有皇太后的稱號,那魯元公主的王太后稱號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個事情還跟劉邦的另外一個兒子有關,劉邦娶呂后之前,就有了一個兒子,那就是劉肥,而劉肥是庶長子。劉邦的兒子裏,顯然劉肥的年紀是最大的,所以劉邦就將劉肥封為齊王。

劉邦死後,漢惠帝繼位,呂后看劉肥的齊地那麼大,就有點不順眼。有一次,齊王劉肥到長安覲見漢惠帝,漢惠帝平日裏是比較尊敬兄長的,看到哥哥劉肥過來了,就以兄長禮讓劉肥坐上座。

呂后這下可火了,就派人拿了毒酒過來讓劉肥喝,劉肥不知端酒就要喝,漢惠帝說,咱們一起喝吧,呂后就趕緊把漢惠帝的酒杯給打掉了,劉肥一看,就知道有問題,趕緊找了個理由溜走了。

後來一打聽,呂后送來的是毒酒,劉肥這下有點著急,他應該怎麼做呢?才能讓呂后不恨他?劉肥身邊有一個隨從就跟他說:齊王,呂后就魯元公主這麼一個女兒,您有七十多座城池,而魯元公主就幾個,呂后心裡能高興嗎?

只要您獻出一個郡,做為魯元公主的封地,呂后就高興了,就不找你的事了。劉肥覺得很有道理,就獻出城陽郡給魯元公主,還稱魯元公主為王太后,這個事情就有趣了,劉肥是魯元公主的哥哥,卻得叫魯元公主為媽。

那漢文帝是怎麼看魯元公主呢?魯元公主死於公元前187年,而漢文帝是公元180年被迎立為帝的,所以漢文帝無法看魯元公主。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被圈禁在北宮,死於公元前163年,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被呂后封為魯王,公元前179年,張偃被貶為南宮侯。


第一、魯元公主自己的兒子張偃(與張敖所生)在漢高後元年(前187)被外祖母呂后封為魯王,根據張偃的魯王身份,其母親魯元公主自然是王太后。

第二、劉邦的庶長子齊王劉肥為了平息呂后的怒氣從長安脫身,聽從手下的建議把城陽郡獻了出來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並尊她為王太后,因此,魯元公主也是齊國的王太后。

劉肥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的時間是在漢惠帝二年(前193),從這個意義上,說起來魯元公主還是先成為齊國王太后,6年後才變成魯國王太后,而且,張偃被封為魯王的年份正是魯元公主薨逝的年份,魯元公主在生前王太后的身份主要是或只是齊國王太后。

(劉邦曾經想讓魯元公主和親匈奴,但是呂后堅決不同意,遂作罷)

上面說了,魯元公主在漢高後元年(前187)就去世了,因而不存在漢文帝上位後怎麼看待她的問題,不過如果僅僅從假設或者兵棋推演的角度,我們可以根據文帝如何對待張偃來判斷,張偃的魯王、他異母兄張壽的樂昌侯、張侈的信都侯,在長安功臣集團誅殺諸呂的時候都被廢黜了,而文帝即位後重新封張偃為南宮侯。

從文帝相對平和的政策風格來說,假使魯元公主還在世,可能因為呂后關係獲得的特殊地位會受到影響,但是作為劉邦的長女和文帝的長姐,其公主身份和南宮侯母親的身份,應該說是能夠得以保持的。


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雉的長女,她一生未嫁過皇帝,然而,她為何卻有個「太后」的稱號呢?

(魯元公主劇照)

講到這個問題,就要說說魯元公主的不幸。

魯元公主的不幸,來源於她的父親劉邦。

劉邦直到46歲之前,都是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市井流氓。

在劉邦46歲那年,單父縣的門閥呂公為了逃避仇家,舉家遷到了沛縣。

當時沛縣縣令為呂公接風洗塵,大宴賓客。所來者,無不帶著賀禮。

劉邦沒有放過喫白食的機會。既然是白喫,當然不會帶賀禮。不過他口氣很大,嚷了一聲「賀錢一萬」,成功地把呂公吸引了出來,並將他邀請到上賓主位。

在呂公的殷勤招待下,劉邦不光白喫了一頓,臨走呂公還拉著他的手,說要把長女呂雉嫁給他。

劉邦一聽,有這好事,立刻就同意了。

結果劉邦不光抱得美人歸,還賺了一大筆嫁妝。

呂雉雖說是千金小姐,但嫁到劉邦家的窮窩裡,不僅沒有嫌棄,還非常勤勞,家裡家外操持得很好,還幫劉邦養著他的私生子劉肥。

一年後,呂雉生下劉樂(也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

按說劉邦這年紀,也老大不小了,再加上老話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劉邦應該很疼愛劉樂纔是。

可是劉邦不僅不參與養育孩子的事情,還一如既往在外面東遊西逛,吹牛賭博,根本不攏劉樂的邊。

幸好呂后是個稱職的好母親,對劉樂不光照顧仔細還特別疼愛她。

楚漢之爭中,佔據彭城的劉邦由於耽於酒色,很快遭到項羽圍攻。他在駕車逃跑時,劉樂和劉盈兩姐弟在他車上。

可是兵強馬壯的楚軍很快就追了上來,眼看就要被敵人抓住了,劉邦一把就把劉樂和劉盈推下來去,並快馬加鞭繼續逃。

將領夏侯嬰不忍心,於是將姐弟倆又抱上車。

劉邦卻為了能讓馬車跑得快些,果斷地又把劉樂姐弟倆踹下車去,幸好夏侯嬰數度把姐弟倆拉上馬車,她二人才好歹揀回了性命。

(劉邦劇照)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呂雉被封為皇后,劉樂被封為魯元公主,她弟弟劉盈被立為太子。

貴為公主後的魯元公主,好歹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由於劉邦想攻打匈奴,結果被冒頓困在白登數天。若不是他賄賂冒頓的寵妾,幾乎就把命丟了。

後來劉邦為瞭解決與匈奴的衝突,聽從大臣劉敬和親的建議,要把魯元公主嫁給冒頓那個老頭子。

幸好,呂雉堅決不答應,還天天到劉邦面前啼哭不止,吵得劉邦心煩意亂,最後才用了個官女子代替她,嫁給了冒頓。

魯元公主最終嫁給了趙王張敖,生下一女張嫣、一子張偃,一家四口其樂融融,一直住在趙國的封地中,

有一次,劉邦路過趙國。張敖對他極盡孝順,從早到晚都親自侍奉他的飲食。

然而劉邦卻根本不顧忌魯元公主的面子,對張敖傲慢無禮,甚至羞辱他。

張敖的臣子們心裡很不平,他們暗中密謀要殺掉劉邦。然而由於保密工作沒做到位,劉邦得知了此事,於是把張敖等人全部捆了問罪。

呂雉是個明白人,她知道張敖沒有謀反之心。再說如果處死了張敖,魯元公主就成了寡婦了。所以她一再替女婿求情,最終劉邦才赦免了張敖,不過卻裭奪了他的王爵。好歹在呂雉的請求下,才沒有把他廢為庶民。

攤上劉邦這樣一個爹,真不知對魯元公主來說,是喜還是悲。

幸好,魯元公主有個極疼愛她的母親呂雉。

呂雉雖說在歷史上惡名昭著,但她對孩子卻是非常疼愛。

劉邦去世後,呂雉獨攝朝政。

(呂后劇照)

呂雉把持朝政後,開始大清算,不光對戚夫人等曾得到劉邦寵愛的妃子大行殺戮,同時為了鞏固呂氏在朝中的地位,還對其他皇子大開殺戒。

公元前193年,齊王劉肥入宮朝拜漢惠帝劉盈。

由於從小在一塊長大,兄弟感情很深,在宴會上劉盈便讓劉肥上座。劉肥亦不客氣。

呂雉看到後,認為劉肥想覬覦帝位,於是佈下毒酒,打算毒死他。

幸好被劉盈察覺,於是事敗。

劉肥得知後,嚇得不行,為了脫身,便接受謀士建議,將齊國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的城陽郡送給魯元公主,並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

由於此舉很讓呂雉高興,劉肥這纔算是保住了性命。

次年,呂雉為了鞏固勢力,下令漢惠帝劉盈迎娶了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

這下魯元公主的身份尷尬了,她本是劉盈的親姐姐,現在卻成了劉盈的丈母孃,而她的親女兒則成了她的弟媳婦。所以她對呂雉安排的這樁婚姻,很不滿意。但由於呂雉一向為人專橫,她也只能俯首貼耳。

公元前187年,魯元公主在鬱鬱寡歡中病逝了。此時漢惠帝劉盈也病逝一年了。

兩個孩子一前一後逝世,讓呂雉悲痛萬分。為了彌補魯元公主生前的痛苦,呂雉把張偃封為魯元王,同時追謚魯元公主為「魯元太后」。

呂雉去世後,劉邦的老臣周勃和陳平平定諸呂后,擁立劉恆繼位,是為漢文帝。

當時在平定諸呂時,張偃因為是呂雉的外孫,受到牽連,被眾臣廢掉了魯元王的稱號。

漢文帝繼位後,考慮到呂雉生前對他及生母薄姬都還很照顧,再加上呂氏一族勢力無存,所以他又封張偃為南宮侯,以此延續張氏一族的煙火。

(參考史料:《史記》《漢書》)


魯元公主不但是王太后,還是自己弟弟的丈母孃,這一切都是因為權欲燻心的呂雉亂點鴛鴦譜,這裡面有兩段令人悲傷的故事。

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劉邦的大兒子(庶長子,非呂后所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89年),也就是張敖的大舅哥齊王劉肥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很高興地認了自己的妹妹魯元公主做「王太后」,其實也就是認了妹妹做乾娘,還孝敬了城陽郡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這樣一來張敖就成了大舅哥劉肥的「乾爹」——當然,這個說法還值得商榷,王太后是不是就是「乾娘」,史書中語焉不詳,而按照年齡推算,公元前241年出生的張敖比公元前221年出生的劉肥大二十歲,父子相稱倒也不太違和。但是劉肥肯定比魯元公主大——劉邦跟呂雉結婚之前,就跟「外婦(情人)」曹氏生了劉肥。

這裡筆者也很困惑:張敖比劉肥大二十歲,劉肥又比魯元公主大,那麼張敖得比魯元公主大多少?至少得有二十歲吧?張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只比劉邦大八歲,兩個人的子女咋差的那麼多呢?劉邦又怎麼會給女兒找個大二十多歲的女婿呢?

後來魯元公主跟老媽呂雉一商量,來了個親上加親,把張敖的女兒張嫣嫁給了漢惠帝劉盈。大家知道,漢惠帝是劉邦和呂后的親兒子,也是魯元公主的同父同母親弟弟,親舅舅娶了親外甥女,張敖水漲船高也就成了小舅子的老丈人,而劉邦也就成了自己女婿的親家翁——只是不知道劉邦會不會氣得捶碎棺材板再活過來:十一歲的張嫣嫁給舅舅劉盈的時候,是公元前192年,劉邦剛死了三週年,但是張敖活得還很硬朗呢……


漢高帝劉邦一生共八個兒子,次子劉盈繼承了皇位,是為漢孝惠帝,其餘的七個兒子,都封了王,且不是後世那種有名無實的空頭王爺,而是各有封地。

長子劉肥封齊王,所有會說齊國話的百姓,都歸劉肥管;三子劉如意封趙王,轄五十城;四子劉恆封代王,五子劉恢封梁王;六子劉友封淮陽王;七子劉長封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燕王。

能否在那個時代成為諸侯王,除了需要像劉邦、韓信那樣靠個人奮鬥,還可以像劉肥、劉如意等人那樣,託生在帝王家,如果父親是開國皇帝,自己最少也是個諸侯王。

但這只是老皇帝還在的情況下,一旦皇帝變了,諸侯王的位置可就不那麼穩固了。作為漢高帝劉邦的長子,劉肥清清楚楚地體會到了這種痛苦。

那一年,漢高帝劉邦新棄羣臣而去,漢惠帝劉盈富於春秋,劉肥從齊國趕到大漢都城長安,朝拜漢惠帝。

因為漢惠帝劉盈是齊王劉肥的弟弟,而且他倆都是劉邦發跡前的兒子,自幼在同一個村上長大,沒有劉邦稱王稱帝後的那些規矩,所以比較玩得來,兄弟關係也很融洽。

兩兄弟多年未見,自然要親熱親熱,劉盈雖為皇帝,卻用家禮招待了只是諸侯王的劉肥。因為是家禮,因為劉肥是哥哥,因為劉盈是弟弟,所以劉盈就請劉肥上座,劉肥也沒太細想,一屁股就坐在上座了。

許多年前,劉邦到呂后家坐席,也像今天的劉肥這樣,大咧咧地坐在上座了。就是那次坐席,呂后成了劉邦的妻。那次坐席,改變了呂后的一生。因此,呂后對劉邦那次在席間的表現,一直都印象深刻,恍如昨日。

這一回,呂后也在席間,她看到劉肥竟然像當年的劉邦那樣,她從劉肥身上看到了劉邦的影子,她好害怕劉肥成為第二個劉邦,她要學范增,永絕後患,於是,她命人上毒酒。

毒酒端到劉肥、劉盈兩兄弟面前,兩兄弟都不知道這是毒酒,劉盈也主動倒酒來喝!

當時就把呂后嚇到了。

劉盈是呂后唯一的兒子,當時剛剛十七歲,正值花季雨季,可不能叫她這麼就沒了啊。

說時遲,那時快,呂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來到劉盈身邊,一伸手,打翻了劉盈剛剛端起的酒杯。突如其來的一幕,把劉盈和劉肥搞愣住了。

劉肥雖然也愣住了,但腦子卻飛快地轉著,在意識到酒可能有問題的情況,迅速找到一個藉口,遁去,一如他父親劉邦當年在鴻門宴上的跑路,要多快,有多快。

不過,劉肥只是從宴席上跑了出來,卻沒法從長安跑出去,他的親信和兵馬都遠在三千里外的齊地,他也不能跟呂后和劉盈撕破臉皮,所以一定要找一個萬全的脫身之策。

劉肥的謀臣獻計說,大王您有齊地七十城,皇帝劉盈擁有天下,而魯元公主卻什麼都沒有,手心手背都是肉,呂太后見您和她兒子都這麼風光,卻見不到她唯一的女兒有封地,魯元公主和丈夫張敖,一共才擁有幾個小城作為封地。如果您能獻出一個郡,作為魯元公主的封地,太后一定特別高興,定能放您出長安。

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后唯一的女兒,嫁的丈夫是原趙王張耳嫡子張敖,當時張耳已經去世,張敖繼承了張耳的王位,所以魯元公主既是西漢長公主,又是趙王張敖的王后。

但張敖自己作,縱容自己的相國貫高暗殺劉邦,暗殺計劃失敗,張敖被捕入獄,雖然後來被放了出來,但肯定是當不成王了,跟韓信一樣,由王而侯,就這樣,魯元公主也不是王后了。

想到魯元公主的遭遇,劉肥也對這個自小一起長大的同父異母弟弟很同情,於是同意了謀臣的計策,把城陽郡獻給妹妹魯元公主,並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

這個「王太后」,通常被認為是劉肥為了討好呂后,甘願裝孫子,尊妹妹魯元公主為齊國的「王太后」,但或許有另外一種可能,可能「王太后」只是解決魯元公主以什麼樣的身份來擁有城陽郡的問題,魯元公主可能只是城陽郡的「王太后」,將來魯元公主薨,魯元公主的城陽郡傳給魯元公主的長子,後來,魯元公主去世,呂后也是這麼操作的,封魯元公主的長子張偃為魯王,魯王的封地就是魯元公主的城陽郡。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劉邦和呂雉生有一兒一女,兒子劉盈後來繼位為漢惠帝,女兒魯元公主(名字不詳)嫁給了趙王張熬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叫張偃,呂后封其為魯元王,只有魯元公主就升格為魯元太后。 魯元公主有個女兒叫張嫣,由呂后作主嫁給了漢惠帝劉盈,就是外甥女嫁給了舅舅,魯元公主由姐姐升級為岳母,與劉邦成了親家平輩了,真是亂倫又荒唐。


發生在魯元公主身上的荒唐事多了去。


劉肥是劉邦在與呂雉結婚前和曹寡婦所生的私生子,劉邦稱帝之後就把地域遼闊而且十分富裕的齊國封給了這位庶長子,劉肥也就稱齊王。


劉邦去世之後,漢惠帝二年,齊王劉肥到長安覲見漢惠帝劉盈,劉盈在太后處設家宴款待這位同父異母的哥哥劉肥,因為劉肥是哥哥,按照平常百姓家的禮節,漢惠帝劉盈請劉肥坐上座,可劉肥想都沒想就稀里糊塗坐上去了,這下呂后就不樂意了,命人倒了兩杯毒酒放在劉肥面前,讓他給自己敬酒,親王劉肥站了起來就準備敬酒,漢惠帝劉盈也急忙地站了起來,端了一杯毒酒準備同劉肥一起向呂后敬酒;呂后一見有點害怕,她可不想毒死自己的兒子,就把漢惠帝手上的酒給倒了,劉肥一見這架勢不對,也不敢喝這杯酒,假裝醉酒就離開了。


後來劉肥一打聽這是一杯毒酒,可把他嚇了個半死,認為這次肯定死翹翹了,整天茶不思飯不想的,他的一名隨從看到此情此景,急忙向他獻策說,太后只有皇上和魯元公主兩個孩子,大王您有七十多座城池,而魯元公主只有區區的幾座城池,如果大王您能讓出幾座城池給魯元公主來收起賦稅,太后一高興自然就不會再為難你了。


齊王劉肥一聽,非常贊同,幾座城池與自己的性命比起來算得了什麼,他又向太后提議讓魯元公主做齊國的王太后,劉邦的兒子尊劉邦的女兒為王太后,夠荒唐不?


呂后得知後笑得合不攏嘴,愉快地答應了劉肥的奏請,並在家擺酒宴請劉肥,這次的家宴大家都喫的非常高興,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嘛。


劉肥舍地保命,雖說亂了輩分,認了個「王太后」,但也落了個好的結局。


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魯元公主了,她不僅平白無故地多得了幾座城池,而且還一不小心就漲輩了,又與劉邦平輩了,他們這一家人夠亂的,既荒唐又奇葩。


魯元公主是漢高祖劉邦和呂后的嫡出長女,她幼時受盡磨難,但呂后對她愛如掌珠,魯元公主在母親的庇護下享盡榮華富貴。不過天不假年,她先於呂后去世,薨逝後陪葬在弟弟惠帝的安陵。

逃難時被親爹推下馬車的小姐弟

魯元公主是呂后的第一個孩子,所以呂后特別疼愛她。楚漢相爭時,由於劉邦沉迷酒色,沒有及時接走家人,導致項羽先他一步攻到了劉邦老家。呂后和兒女們逃跑時走散,最後呂后和劉邦之父被項羽軍隊俘虜,而魯元公主姐弟居然有幸碰到了父親劉邦。

然而當時形勢緊急,項羽的追兵就在劉邦身後不遠,焦急的劉邦居然好幾次都把自己這對孩子踹下馬車想甩掉包袱趕快跑。這時夏侯嬰不忍心,又數度把魯元姐弟拉上馬車,所以小姐弟倆個才僥倖活命。呂太后後來掌權後,為了表達對夏侯嬰的謝意,特意賜給他長安城最好最尊貴地段的房宅,以示親近。

渣爹在上,被母親呂后努力保護的魯元公主

劉邦當了皇帝後,把嫡女封為魯元長公主,長公主秩比藩王,可謂尊貴無比,看似魯元公主的好日子來了,但劉邦這個渣爹是經常給她添堵呀。

劉邦曾想攻打匈奴,誰知被圍困在了白登山這個地方達七天七夜,後來通過賄賂匈奴閼氏得以解圍。事後,大臣劉敬建議和匈奴通婚,劉邦採納,並打算派出長女魯元公主和親。呂后不答應,纏著劉邦日夜哭泣,劉邦沒辦法,最後找宮女以公主的名義嫁到了匈奴。

後來,魯元公主被嫁給了異姓王趙王張敖為妻。婚後不久,劉邦路過女婿封地時,張敖對岳父非常恭敬禮貌,從早到晚親自侍奉飲食。劉邦卻一副流氓做派,對他傲慢無禮。張敖的臣僚貫高等人看不下去了,背著張敖準備刺殺劉邦。這事後來被人告發了,張敖和他身邊的所有人都被押到長安,呂后於是急著替女婿求情,劉邦罵道:他要是有了天下,還會管你的女兒?!不過貫高身受種種酷刑卻堅決表明趙王的清白,劉邦最終赦免了張敖,不過奪走了他的王爵。因為他娶了魯元公主的緣故,封為了宣平侯。

世上只有媽媽好,大權在握的呂太后對公主萬千寵愛

劉邦去世後,大權在握的呂太后對女兒各種彌補疼愛,西漢時期公主的食邑是一縣,呂后馬上給女兒加了數縣食邑。呂后希望漢家的江山永遠是自己兒女的後代,於是又做主把魯元公主的女兒嫁給了自己兒子惠帝。呂后想盡辦法希望張皇后能懷上孩子,可惜張皇后畢竟年紀太小了,她還沒懷孕惠帝就去世了,於是呂后取了惠帝後宮生的孩子假裝是張後之子。

劉邦的庶長子齊王劉肥在朝見惠帝舉行宴會時,還是按照從前在家裡的習慣,以兄長身份居於惠帝之上,呂后大怒,差點鴆殺了劉肥。劉肥事後驚嚇不已,於是採納臣子的建議,送了城陽郡給妹妹魯元公主當食邑,並且尊魯元公主為齊國的王太后。劉肥謙恭至此,呂后終於放下了對齊王的心結。魯元公主原本的數縣食邑再加整個城陽郡,她的封戶可能達到了十萬之上,所以魯元公主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闊綽富有的公主了。

公主早薨,呂太后百般照顧外孫

在呂后的庇護下,魯元公主可謂是尊貴無比,但她卻紅顏薄命竟先呂后而逝,呂后的一雙兒女都死在她的前面。傷心的呂后把公主安葬在惠帝的安陵,讓姐弟倆永遠相伴。

後來魯元公主丈夫宣平侯張敖去世後,呂后把他和魯元公主的封地傳給外孫張偃,並把外孫封為魯王,升級為王爵。且因為擔心外孫年紀小而孤弱,又封他兩個異母哥哥為侯輔助他。且呂太后因為外孫年紀小,於是把他留在長安撫養。

張偃被封魯王之後,父親張敖也被追封為王,從妻而謚「魯元王」。後世梁玉繩曰:「敖死,始從公主之謚,追封魯元王、不使子繼父而繼母,不使婦從夫而從婦,悖於三綱甚矣。」

呂太后崩後,功臣們清算了呂氏家族,魯元公主的兒子魯王張偃受到牽連,張偃和他兩個異母兄的爵位都被廢黜。漢文帝即位後,封張偃為南宮侯,以延續張氏。


關於魯元公主這個「太后」的稱號,還真有那麼一些說道。她的這個「太后」並不是皇太后、而是王太后,給她這個「太后」稱號的不是別人,正是她同父異母的親大哥——齊悼惠王劉肥。那麼,劉肥為什麼要尊同父異母的親妹妹為齊太后呢?這不等於是認妹妹當媽,亂了輩分綱常了嗎?沒錯!但是,劉肥要的就是這個亂。為什麼呢?

這件事的起因是一場劉氏家族的家宴。因為劉肥年齡最長,家宴之上漢惠帝劉盈便按家禮將長兄劉肥讓在了上座。劉盈此舉本也無可厚非,家宴嘛,讓大哥上座也說得通。更何況彼時漢朝建立不久,尊卑還沒有後世那麼絕對,尤其是兄弟之間。但是,劉肥卻「理所當然」地坐到了上座,既沒有誠惶誠恐、也沒有千恩萬謝,總之就是很理所當然地坐到了上座。劉肥的這一舉動刺激到了呂后,庶長子的身份本就十分敏感,劉肥此舉讓呂后覺得:「你是不是覺著自己是老大,這皇位本就該你來坐啊?!」於是乎,呂后當場便起了殺心。如果不是劉盈陰差陽錯把事情給攪合了,劉肥也就這麼稀里糊塗死在呂后手裡了。

事後得知的劉肥驚出一身冷汗,後背陣陣發涼。在下屬的提醒之下,劉肥趕忙找呂后謝罪,並且送上城陽郡給呂后的親生女兒魯元公主作為湯沐邑。同時,劉肥還主動提出,尊妹妹魯元公主為齊太后。劉肥此舉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有些荒唐,但事實並非如此。劉肥這是典型的以自殘、自污求自保。送上一個郡,自己主動削減自己的實力,這是以自殘在向呂后表明自己沒有野心,主動交權。認妹妹當乾媽,這是自己公開作踐自己,等於是讓全天下人知道,劉肥為了活命,居然認妹妹當乾媽。同時也讓呂后覺得,劉肥這小子,為了活命這麼下作、大失人心之事情都幹得出,不是成大事的料,這才最終放過了劉肥。而魯元公主的「太后」身份正是由此而來。

魯元公主的一生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幸運的是她生在了帝王之家,而且老媽、弟弟對自己也非常愛護,一輩子榮華富貴。不幸的同樣是她生在了帝王之家,老爹劉邦為了活命把她和弟弟扔下馬車、差點丟了性命,為了取得暫時和平又差點兒把她遠嫁匈奴;老媽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把她的親女兒嫁給了她的親弟弟,造就了一樁人倫悲劇。一生坎坷的魯元公主最終死在了呂后之前,漢文帝即位時魯元公主早已作古。由於魯元公主出嫁、漢文帝就藩代國,這對同父異母的姐弟實際上關係並不親密。但是漢文帝即位之後似乎也並沒有因為魯元公主是呂后所生就將其否定。

漢文帝即位之後,對於姐姐的女兒、同時也是哥哥的皇后張嫣並沒有做出什麼處置,保留了前皇后的名號,養在宮中。對於姐姐的兒子張偃,也僅僅是將其由呂后所封的魯王(一說魯元王,個人持保留態度)降為了南宮侯,僅此而已。魯元公主的兒女及整個張氏家族是得以保全的,並且張氏家族繼續以列侯爵位傳之後世。而對於已經去世的姐姐魯元公主,漢文帝也沒有作出過多的否定,基本原本怎樣的還怎樣。


我們還得從頭說起,漢高祖劉邦在三十多歲時,一直沒有結婚。這時呂雉還不到二十歲,呂公也就是呂雉的父親,會相面,一看劉邦不是凡人,就把呂雉嫁給了劉邦。呂雉很賢惠,一心一意跟著劉邦。並生了一兒一女,一個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另一個就是本文的魯元公主。

後來,劉邦建漢,前202年,趙王張耳去世,張敖繼承其位。就娶了劉邦的女兒,就是這個魯元公主。

過了兩年,前200年,匈奴在北方侵擾邊境,劉邦還曾率軍徵討而在平城被圍。劉敬給他出主意,不如和親,把大公主下嫁,以後漢朝外孫就是君主。那哪有外孫子同外祖父打仗的呢?於是劉邦就想把他和呂雉的唯一女兒魯元公主嫁給匈奴,但呂后捨不得,哭哭啼啼,最後只好找了一個宮女作罷。

還是在這一年,劉邦路過張敖這裡,張敖以女婿禮待之,恭恭敬敬,可是遭到了一番辱罵,他的相貫高憤憤不平,就想謀刺劉邦,結果劉邦知道了,就把張敖入獄。後來,貫高極力辯白,才被赦。不過被貶了爵位。

前192年,呂后為了鞏固勢力,親上加親,把魯元公主的年僅十一歲的女兒張嫣嫁給了漢惠帝做皇后,也就是外甥女娶了舅舅。

前187年,張敖和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被封為魯元王。既然兒子是魯元王,那他作為母親當然就是太后了。

再到後來,呂后希望張嫣能生子,但由於太小,一直不生,就找了漢惠帝與宮女生的孩子,謊稱是張嫣的。後來惠帝死了,這就成了前少帝劉恭。後來,前少帝知道自己並非張嫣的親生,就口出怨言,被呂后廢了。重新立了皇帝,劉弘,史稱後少帝。前180年呂后去世。呂氏一族被滅。大臣們擁立漢惠帝的弟弟劉恆,這就是漢文帝。

而至於漢文帝與魯元公主,只是同父異母的關係。並沒有什麼別的拉扯。

好了,我們就說到這吧,歡迎關注我們,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謝謝大家,再見


謝謝邀請,我對漢代有大致的瞭解,但不是夠細緻,你提的漢文帝如何對待魯元公主的這個我是不清楚的,我還一直以為魯元公主在漢文帝沒有登基前就死了。

我小說說我為什麼會稱為皇太后,我覺得這個暱稱根本就不存在,只是稱作魯元太后,可沒有這個"皇」字。

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雉的女兒,劉盈的姐姐。那麼魯元當時是嫁給了趙王張敖為妻,生個兒子叫張偃,後來呂后封張偃為魯王,所以魯元公主又叫魯元太后,並不是皇太后。

不過說到皇太后,其實魯元公主還有一個身份,我們也可以成為皇太后吧,畢竟皇太后的稱謂,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親生母親。

呂后當政,呂后為了鞏固政權,把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盈做皇后,我就是說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了自己的兒子,也可以說,舅舅娶了自己的親外甥女,這種行為非常缺道德,典型的亂倫。那這樣一來呢,魯元公主的身份就很尷尬了,因為魯元是皇帝劉盈的親姐姐,而自己的親弟弟又娶了自己的親女兒,如果按這種說法,魯元公主也算是皇太后吧,但是這個稱謂有點太勉強。我好像記得魯元公主是呂后死不久後她也就跟著死了。而張嫣那時候嫁給自己的舅舅的時候才11歲。後來大臣們鎮壓諸呂之後,因為張嫣沒有參與呂后的朝政,所以當時就沒有殺死張嫣,而是廢除了皇后的稱謂。後來張嫣又在宮裡生活了17年,四十歲那年張嫣死亡。很年輕就死了,後來宮女們給死後的張嫣凈身的時候,竟然發現張嫣依然是冰清玉潔,是個處女。這讓臣民們大為驚訝。並且尊她為花神。

可能是我瞭解不太細緻,所以我並不認為魯元被稱為過皇太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