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最期待的一刻,已經在廣州實現。


剛過去的“五一”黃金週,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下簡稱廣州中原)針對性調研全市42個項目發現,五一當天推售價格與最近3個月持平(或變化幅度低於1%-5%)的項目30個,佔比近7成。



沒錯,廣大市民最樂見的一幕已經到來:當前廣州大部分樓盤的價格策略仍是維持“平穩”。


五一期間,新世界·凱粵灣銷售中心現場


“五一”推貨超3000套,去化近五成


據廣州中原監測,今年五一假期廣州一手住宅實際開盤或加推3097套左右,較去年同期上升23%。共計27個樓盤開盤加推,主力供應區域爲傳統東部、南部“貨倉”+廣鋼:增城(7盤)、南沙(6盤)、荔灣(5盤)、黃埔(5盤)。



“五一”推貨超3000套,去化近五成


據廣州中原監測,今年五一假期廣州一手住宅實際開盤或加推3097套左右,較去年同期上升23%。共計27個樓盤開盤加推,主力供應區域爲傳統東部、南部“貨倉”+廣鋼:增城(7盤)、南沙(6盤)、荔灣(5盤)、黃埔(5盤)。



南沙金洲兩個剛需大盤五一均有充足貨量加推,加之整體板塊配套、居住環境逐漸成熟並被買家接受,灣區規劃出臺後不少消費者前來置業,整體較南沙其它板塊火爆。


奧體板塊一明星大盤推新再度受捧,多渠道帶客,去化快,推高板塊市場關注度;廣鋼則引領中心區市場,多盤加推,此外滘口、大坦沙等板塊同樣集中推貨,共同拉昇荔灣區整體熱度。


五一期間,珠江花城銷售中心現場


據調研,今年五一前兩週即有2680套新貨入市,佔4月比例達64%。新貨積極入市,加之舊盤積極推新,五一整體開盤/加推貨量實際達到近2年高位。



房價穩了,近七成樓盤推貨不調價


從調研的42個推貨樓盤可見,五一當天推售價格與最近3個月持平(或變化幅度低於1%-5%)的項目30個,佔比近7成,目前大部分項目的價格策略仍是維持“平穩”。


與3個月前對比,價格讓利的項目12個,讓利幅度集中在5-8%,普遍採取“特價房”“一口價”方式對外。不過,特價房多屬於低樓層、朝向差的單位,如黃埔區知識城等主打“地鐵通勤”板塊,但特價房更多是作爲吸引客戶關注,並不是所有單位都享受讓利折扣。大部分項目價格並無太多優惠折扣,僅個別項目認購大面積單位,獲贈5年物管費,也有個別項目五一認購後仍有“小驚喜折扣”。


受限於目前“半年之內上下浮動不超過10%”的定價機制,放開限價後,廣州“五一”期間暫未發現樓盤出現降價現象,大部分項目價格走勢平穩。


五一期間,新世界·雲逸銷售中心現場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上中戶型產品增加。五一開盤/加推、收籌的項目中,100平方米以上的3房、4房單佔比達68%,較去年同期提升23%。保利和光晨樾、招商雍景灣、路勁天雋峯等舊盤項目,皆推售110多平方米大面積改善戶型。複式單位佔比約13%,其中南沙、長嶺居、知識城、廣鋼等板塊8個項目推出複式、類複式產品。


在開盤推新的27個項目中,有20個要求一週內付齊首付,佔比74%。也有個別項目爲爭取成交,延遲1個月或更長,以項目優勢不明顯項目爲主,比如長嶺居一項目因項目本身問題,延遲3個月。



五一主要熱點板塊表現:


增城新塘:


增城區五一樓市熱點集中在朱村、新塘等板塊。朱村板塊多盤進入清盤階段,目前科慧花園、保利東灣貨量較充足,一個主打平層,一個主打複式,價格差異明顯。新塘板塊五一總體價位與去年下半年持平,二手渠道帶客的案場氛圍相對較火熱,但客戶成交相對理性。


南沙金洲:


南沙各大板塊“五一”正常推貨,並無太大動作。金洲板塊,兩大剛需大盤陽光城麗景灣、越秀濱海新城各加推超百套單位,現場人氣足,部分渠道帶看客戶需要排隊進場;現場多臺客戶在計價、簽約,基本沒有空桌。黃閣板塊,萬科海上明月、方圓合景南沙水戀推貨瞄準預算有限的剛需客戶及廣深港高鐵開通帶動的大灣區客戶。



在東湧板塊的美的雲築,銷售稱,灣區規劃出臺後,樓價上漲300-500元/平方米,開發商不着急賣。


黃埔知識城:


知識城、長嶺居板塊五一推售產品類型豐富,以改善的大戶型、複式產品爲主。樓盤現場中介大戰、看房團等渠道帶客多,人氣足。其中龍湖雙瓏原著五一當天有多看房團,銷售算價也需等半小時以上,20套特價單位搶手。該板塊項目普遍對天河、黃埔區域的剛需上班族有較強吸引力,五一期間整體去化良好。


荔灣廣鋼新城:


五一期間,廣鋼新城超6個項目加推,保利東郡全新盤亮相,板塊氣氛活躍,客戶來訪情況比2017、2018年明顯改善。主要與該板塊地鐵、學校、商業等配套逐步完善;中海花灣壹號、金融街、保利曼城、保利海德公館等項目已交樓入住,口碑帶動新買家入市;此外, 2018年底優化網籤後,廣鋼購房門檻恢復至80-120萬元水平,買家陸續迴流。


滘口板塊較少運用渠道吸客,不過五一基本都推出若干特價房源,該板塊客戶羣相對特定。


採寫:南都記者 邱永芬

編輯:李美鈺 實習生李曉琪

本文來源於南方都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