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集團旗下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6日刊登一篇專文分析,臺海如果爆發戰爭,臺灣足以抵擋中國軍隊入侵。(資料照)

2018-09-27 10:4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集團旗下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6日刊登一篇專文分析,臺海如果爆發戰爭,結果會與北京所威脅的景況迥異,臺灣足以抵擋中國軍隊入侵,文章指臺灣與西方人都應對防衛臺灣更樂觀些。

這篇名為「臺灣能贏得與中國的戰爭」(Taiwan Can Win a War With China),由曾住在中國的分析師葛裏爾(Tanner Greer)撰寫,引述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科學家貝克力(Michael Beckley)、美國智庫「2049計畫協會」(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人員易思安(Ian Easton)的近期2篇論文的觀點,認為臺灣可以贏得臺海戰爭。

人類史上最大兩棲登陸作戰

專文指出,從中國軍方文件的模擬,這場戰爭將會以飛彈揭開序幕,中國會將飛彈朝著臺灣沿岸射擊,機場、通信樞紐、雷達設備、交通樞紐和政府辦公室都是中國的鎖定目標。飛彈打擊後,將展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

戰爭60天前 能得知中國備戰

易思安預估,臺灣、美國和日本領導人能在敵對行動60天前,就能知道中國軍隊正在備戰,這將使臺灣有充足的時間將他們的大部分指揮和控制設施轉移到堅固的山中隧道中、將船艦駛離易受攻擊的港口、扣留可疑的間諜和情報人員,在海中佈雷、分散及偽裝各地軍事單位、將經濟轉供在戰爭基礎上,並向臺灣的250萬預備役軍人分發武器。

易思安指出,臺灣西海岸只有13個海灘可供人民解放軍登陸,每個海灘都已經為潛在的衝突做好了準備,沿岸城鎮常見到化學處理廠,這意味著入侵者必須面臨毒氣威脅。

空襲成功率極差

葛裏爾表示,貝克力在去年秋天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在1990年至1991年的波灣戰爭中,由美國領導的聯軍投下8萬8500噸彈藥,卻沒有摧毀任何一個伊拉克公路的機動飛彈發射車,北約過去針對塞爾維亞防空設施發動為期78天的空襲,也只能摧毀塞爾維亞22個機動飛彈連的其中3個,所以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空軍在針對臺灣的機動火砲和飛彈防禦時,會有更高的成功率。

文中提到,即使中國軍隊能夠成功登陸,還必須面對臺灣的地面部隊,以及密集散佈在臺灣城市、叢林的地雷和250萬後備役軍人。在這個有利於防守的時代,像臺灣這樣的小國不需要中國軍隊規模的軍事預算,就能阻止中國侵犯。

一般人對臺灣軍事防禦不瞭解

葛裏爾過去訪問臺灣時,特別追蹤並採訪義務役和志願役軍人,他們的悲觀情緒顯而易見,這種士氣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徵兵制度的嚴重管理不善,甚至讓臺灣愛國者對他們的軍事感到失望,但葛裏爾認為,這是一般人對臺灣軍事防禦力量的不瞭解

應對臺灣軍事防禦更樂觀

葛裏爾在文章最後表示,西方人和臺灣人都應該對臺灣的軍事防禦更加樂觀,臺灣陸軍雖然只能抵擋解放軍登陸後2週,但解放軍認為,如果在2週後無法擊敗臺灣軍隊,中國將會輸掉這場戰爭。

葛裏爾說,雖然兩岸軍事預算之間的差距很大,但是臺灣人不需要以對等規模來阻止中國的侵略,臺灣只需要買到能讓中國無法入侵的軍備即可,如果這場戰爭能在華府獲得解決,那麼中國就沒有威脅開戰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