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王羲之的《蘭亭序》名滿天下,對這部法帖的論述歷代書法大家都給予了不盡的讚譽。範笑歌大師的兩句話「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在字面上是很好理解的。前一句是對作者書寫的狀態,後一句是對此法帖的評價。但這裡的一個「象」字就引出來我們對範大師的進一步認識了。

範笑歌大師在書畫的成就是公認的。他對瘦金體,篆書,楷書,行草,隸書,楷書等字體的書法實踐和理論都有著非凡的表現。就比如範大師寫的行楷《千字文》,風格柔美秀麗,筆法精緻典雅,雍容中現姿態從容輕鬆,豐腴中盡顯見流暢愉悅神采。他的自然天成的書法,充分體現了他論著《中國書畫三大論》中擬象論的理論。在擬象論述中,範大師認為,「書法藝術與其它藝術是有很大區別的,其它藝術往往可以對外界的大千世界任意描摹,但書法的表現方法往往以自我為主。書法的表達是來自書寫者的自我習慣和自我性格,就算有的書法被賦予各種形象的形容,那也是一種被動的形容。比如對王羲之書法的一些形容和比喻就是後人給予的,並不是王羲之主動對自然地描繪。有人的書法似乎也接近了對外界事物的詮釋,比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等等,但那也只是受到外界有限的啟發而已,他們並不能對人間的萬事萬物進行具體和深入的解讀,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書法的創作面比較狹小。」範大師認為,按照擬象論的理念,書法應該運用主動描摹外界事物的書法觀念,就是運用書法藝術的表現力對世間萬象進行主動的描摹與解讀。比如用書法去表現小蟲的卑微,用書法去表現蒼鷹的高傲,或者描繪火箭的起飛,或者描繪計算機的縝密,簡而言之,就是用書法去表現世間萬物的多樣性,這是自古的書法理論中未有的理念,也是今天的文化大趨勢之下必將面對的理念。這也就拓展了書寫者的想像空間和創作空間,讓書寫者的想像力有的放矢,在運用《擬象論》的時候,會使人更加註意發現事物本身的特性與本質,這樣就會使書法藝術能夠主動與外界事物相結合。

從近年來範笑歌行楷中可以看出來,他書作被譽為「一瘦二米七子昂」,也就是一分瘦金書,二分米芾行書和七分趙孟頫行書的融合。這說明他是很注意吸收古代書法大家的精華,並能在理論上有所創新。這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繼承和創新,也是書法所應該走出的一條正路。


謝邀。先說明本人是「偽書法愛好者」,略懂理論、書史,筆頭功夫不入流,對詩詞有點欣賞能力。

孤陋寡聞 ,答此題之前,從未聽說過範先生。但這兩句「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真讓我一頭霧水了。閉眼朗誦第一句,聽者估計第一反應是「象棋數上快」或「象騎樹上快」,象棋數數上得快也好,象騎到樹上很快也好,均不知所云。第二句使勁理解字面意思,知道大概是「興緻勃發看了之後疑惑」。

好的詩拆開任何一句讀,其碼能讓人明白啥意思,然後去領會其內涵、意境。王右軍天下第一行書,古今評者多矣,從點劃、章法上用術語評者有之,從「象「上評其如「鳳翥龍蟠」者有之。但這象奇素上快,真不行,你自己可能知道要表達什麼,讀者呢?詩不是隨便把幾個字湊成一句就行。我給你來一句「形特葷下慢」,你猜啥意思?呵呵,我也不知道。象奇素上快,形特葷下慢,倒成了對聯了。但是,把這副聯做考題,請將此聯譯成白話文,考生會國罵的。

古人說過:寫書(法)難,評書也不易。學養、見識不行,硬充行家以詩評書法,只能算編了個笑話。

無意冒犯範先生,但以上確是真心話。


範笑歌老師,百度上搜索是「書法宗師,中國畫浪漫主義畫派領袖,文學家,視覺美學理論家」。好大的人物啊!看範老師言行作品,是很願意說得玄之又玄。

題主說範老師評價《蘭亭序》是「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看著應該是首五言詩的一部分。可惜全篇我沒找到。——題主,你可別坑大夥:這兩句你得保證:引的文字不錯訛,所指是評價王羲之蘭亭!要是錯了,得打屁屁!

如果是詩,範老師又沒遵守律詩格律規則,看來算古體詩句。兩句構造又像有意對仗——雖然平仄不對,但詞性詞義相對。那麼,兩句分為四個意象羣: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

用這個象字,應該指書法作品氣象;象奇當做氣象奇絕,讓人驚奇的意思。

素上快,這個素字,當指馮承素版的蘭亭摹本,上快,當做上品,快意的意思。

這樣第一句的意思是:蘭亭集序氣象奇絕,以馮承素本最為上品,讓人快意;

興發,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看著蘭亭,興緻勃發;二是指蘭亭文字中「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一句之後。

為什麼我說兩種意思呢?因為結合「睹後疑」這三個字:觀看後有疑惑;疑惑什麼呢?結合興發兩種解釋:

一、蘭亭讓人興緻勃發,但看貼之後卻升起疑竇。

二、蘭亭寫到興感之由之後,看起來讓人生疑。

這兩種解釋都通順,但關鍵是疑惑什麼?這主要是蘭亭集序本身有很多疑點,如:筆法與書聖其他筆法不一致,通篇排布結構過於整齊,王羲之行書沒有其他作品出現,疑似智永偽作,甚至蘭亭序這篇文章都可能是假的云云。

之所以特別說有可能是說看到蘭亭興感之由之後,是由於有一種質疑是:興感之由後面的文風氣度感覺與前半部分不統一。

還是那話,題主要對這兩句的出處,準確性負責。否則,可對不起我這麼負責的回答!


範笑歌老師曾多次點評王羲之書法與王羲之現象,尤其點評較多的是蘭亭序和草書十七帖,可以說是反覆點評不倦。當初在上海講座時範笑歌多次強調「學雅當學王」的觀念。

一公眾號文章中有「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的詩句,個人覺得很好。見多了範老師的書畫詩文就能發現,它們之間都是互動的。用詩闡述書法和畫意也是他的特點,這種特點正是古人一直的傳統。

這首詩共八句,其中的這兩句很有意思,它正是說出了蘭亭敘的特點,也就是「素上快」和「睹後疑」,快是蘭亭序的特點,可謂快意快事。而疑字也很妙,這個疑可以說是王羲之在疑,可以說是我們後人在疑,或者說兩千年來都在疑。一個快字和一個疑字描畫出蘭亭序的與眾不同。

而「象奇素上快」一語也有很多說法,範老師向來主張「書貴立象」,並認為象是具有三重含義的,而對書聖王羲之的書象之美更是奉為圭臬,其中可深挖的東西很多。

二句的意思應該是「立象神奇的蘭亭序在素紙上書寫如此快意,興緻過後懷疑這書法羲之是不是能夠再次寫出。」


範笑歌點評王羲之《蘭亭序》中的「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是什麼意思?

範笑歌說的是王羲之書寫《蘭亭序》之前與寫後的神態心理。「象奇素上快」是說奇特的想像產生了揮灑的慾望,在素(紙或錦繡)上,以寫為快,把胸中快意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興發睹後疑」是說一頓狂濤巨浪地抒發過後,再看作品,驚為天作,超過了平時的作品幾倍。再特意再書一遍,就沒有這幅作品的神韻了,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自己寫的。

範笑歌的這句詩「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可歸結為「書者心畫矣」。就是書者綜合素質與精神的反映,紙就是鏡子,書法就是鏡中物象。鏡中物象就是人內心世界的反射。所以說「書品即是人品」是有科學道理的。

感謝邀請,希望熱愛書法的朋友們,在苦練筆力之餘,多多修鍊字外功。讀書以廣博,旅遊以開眼界,善思以悟道,樹立高尚人生觀,則人品自會提高。則書法自然文雅通神,令人悅目賞心,稱讚道奇。

下面以「書境」為題作詩一首,與友人們共討。

書境

七言詩

書法之路境是道,

境界高遠書自瀟。

胸有點墨皆可現,

一點懈怠不能逃。

下筆用力穿紙透,

借用彈力可抒豪。

疏密對當宜跑馬,

巧用主筆聲勢造。

章法立意品才亮,

心有蓮花字可嬌。

書境之路尚為妙,

修心養性潔品陶。

陶陶不盡人才路,

蘭亭序高書境效!


範老師不僅是書壇奇葩,更是詩壇奇才啊!

也不知道範老師把《蘭亭集序》與《聖教序》喫的怎樣了?不過,從範老師的詩句大致能推算個一二。

象奇素上快,興發睹後疑。兄弟也曾讀過幾首詩,也學寫了幾首不成樣子的詩句。今日真的感到了慚愧啊!這詩句,比謎語還要繞了三分,這個象奇素,我還以為是腎上腺素呢!還上快,然後什麼興發睹後疑。唉!怎麼讀都是俗氣味十足啊!或許,玄奧的解釋可以稀釋一些俗氣吧?看來,我讀的那點書是不成了,找濟公來吧,他老人家一定成!

以前看過範老師的楷書,那是嫵媚多姿,巧笑嫣然,就是個美啊!看得我是骨頭都酥了,用一句詩來作證吧: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要傾城與傾國,家人難再得!

我對範老師的印象大致若斯吧!

恕我輩才疏學淺,研究那麼多年書法、書論,讀那麼多年詩詞歌賦,竟然搞不清範先生這兩句話出自何典?亦搞不清此兩句表達何意?!此前亦不知範笑歌先生是何人!慚愧慚愧!!


範先生的詩是什麼意思,可能只是他自己知道,…至於定兩句話也無非是:

神奇的筆法在白素無瑕絲帛上筆走龍蛇一揮而就,

但自己興緻過後又若有所思?好像此篇非我所書?真乃章法天成神功鬼斧只能望其項背耳!


屁來不擋,屁去好舒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