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張之洞官至湖廣總督,雖說是文臣,但是湖北湖南的軍政民政都歸他節制。所以當地的將領也是聽命與他的。

第二,,當時是清朝末期,內憂外患,所以地方官員都很重視軍事,特別是遇到太平天國運動,需要地方軍隊來協助朝廷鎮壓,朝廷允許地方辦團練來擴充軍隊。張之洞作為湖廣總督,當然有權力來招募兵勇來擴張軍隊。

第三,當時清朝軍事武器落後,各地都在興辦洋務,追趕和西方列強的差距。辦兵工廠,軍事學堂,鋼鐵廠船廠等,在湖北就辦了漢陽鋼鐵廠,槍炮廠和礦務局,購置軍艦和訓練新軍。不是說張之洞愛好弄武,而是形勢所迫,落後就會捱打,不得不奮起直追,在軍事上要學習西方。


毛筍應邀答題:簡評張之洞

張之洞(1837一1909)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字孝達,號香濤,晚年號抱冰。同治進士。歷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之職。1873年,授四川學政,1889年調任湖廣總督。

1884年,中法戰爭時,由山西巡撫升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宋景詩,在廣西邊境擊敗法軍。並武備文事並舉,主張購兵船、練將、設船廠、造炮臺、大治水師。

在湖廣總督任內,開辦漢陽鐵廠和湖北槍炮廠,製造槍械彈藥。又設織布.紡紗.繅絲.辦蘆漢鐵路等一系列軍用民用企業。不愧為創辦近代工業先軀者。是晚清唯一干實事的能員。1906年晉協辦大學士,擢體仁閣大學士,授軍機大臣,兼管學部。他注重教育,對清末教育有很大影響。1900年奉旨督辦粵漢鐵路,1909年(宣統元年)充實錄館總裁官,同年病逝。著有《張文襄公全集》

由於張之洞生前文武兼備,死後得到了一個與左宗棠一樣的美謚"文襄″


時值國家落破之際,張之洞結識一大批開眼看世界的有志之士(如《海國圖志》的作者魏源),試圖振興大清。由於階級侷限性,只認識到大清的火器槍炮不如人才落後的。故而興辦礦業,軍械廠,新式學堂等領域。如「大冶鐵礦」「漢陽軍械廠(漢陽造)」武大的前身也是張公所辦,同時還編練新式軍隊。時代所需,救國圖強已經不分文武了,張公已經走在當時的時代前沿了!


張之洞雖為文臣,但身為晚清四大名臣,是有其歷史和時代的影響。舉國危亡之際,列強侵犯疆土。

不得不從清流文臣的廷閣奏議,走向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大力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和工業建設,師夷長技以制夷方為救亡圖存的國家大計!


歷史上文臣打仗的多了,豈止張之洞一人爾?諸葛亮是文臣又入武廟十哲,還有文天祥等等。


曾國藩 左宗棠 洪秀全 李鴻章,哪個是單純的文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