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30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李霞)3月29日,由武漢美術館主辦的“長江長江——張增增個展”在武漢美術館7號展廳展出,展覽將持續至4月14日,觀衆可以免費觀展。

本次展覽展出的是張增增創作的有關長江的一件裝置藝術作品。藝術家在武漢當地的老城區建設工地收集了300多個老百姓用的舊飯盆,將其放在展廳的一張25米長的條桌上。同時在展廳頂部安置水箱,水箱裏的水則是從長江裏取過來的。滴落的江水,在與飯盆接觸的瞬間蒸發成氣體,現場瀰漫着長江的味道……藝術家通過運用水的不同形態試圖探討城市與水的關係,城市與藝術的關係,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長江 長江》

張增增表示,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是養育人民的母親河,活在母親河的岸邊,每天人們爲各自的飯碗而忙碌着。如果人民是兒子,那麼飯碗將是母親最關心的問題。這裏這些飯盆,就承載着每個人的一日三餐。

《長江 長江》

張增增,1987年生於安徽省,2010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係獲學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係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跨媒介工作室。張增增是武漢美術館2019年7號實驗空間的第二位參展青年藝術家。

張增增其他作品鑑賞:

《無形之形》 可變

作品說明:空間中用肉眼看,沒有作品。用我們今天觀看世界的“主要方式” 手機或者IPAD屏幕看那片空間,有一個撐滿空間的大鐵球,觀衆舉着手機通過調整自己與作品的距離和角度來觀看作品的局部或者整體。於此同時,觀衆掃描二維碼給手機安上準備好的軟件,通過紙媒或者網絡傳播,讓更多的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裏360度觀看這件雕塑作品。

《造物》 腦電波意念控制器,屏幕,攝像頭,牆體,玻璃鋼 零嶼數碼 2016年

作品說明:觀者站在窗前,帶上腦電波意念控制器即可透過屏幕做的“窗戶”看到,自己的腦電波在地上塑造生成一個三維立體的雕塑,他的形體變化,生長速度以及最終的形態取決於觀者當時的腦電波變化。然後保存三維數據,用3d打印機打出小稿,用傳統的泥塑放大手法把他放大至三米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