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人称作“隋朝第一功臣”,他就是高颎。高颎在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因为喜好读书,所以文学功底深厚。高颎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文学中,而是在军事上有所成就。凭借着自己的用兵技术,在年仅十七岁的时候,就战功赫赫。因为能力出众,高颎被杨坚看重。当时杨坚还只是一个丞相,但是他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野心。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杨坚决定将高颎纳入麾下。令人没想到的是,之后隋文帝仅用两个时间便歼灭陈国,随后一统天下,全因他出谋划策。

本以为高颎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但是没想到,高颎很爽快的便答应了。其实高颎当时就看出了杨坚的心思,并且看到了他的实力,所以才愿意答应。刚到杨坚手下的高颎,急需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恰逢尉迟迥起兵叛乱,当时杨坚先是派崔仲方前去监军,但崔仲方却拒绝接受命令。因为叛军势力太大,所以很多人都畏惧不敢前去。此时高颎觉得机会来了,所以主动请缨。平叛结束以后,高颎就成了杨坚身边的重臣。杨坚建立隋朝以后,高颎官至柱国。就在高颎最得势的时候,却选择了请辞。当时他向杨坚请辞,并且推荐了一个人叫苏威。

杨坚认为,高颎可能真的是想退位让贤,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过了几天,杨坚便反应了过来,高颎不是想退位,而是以退为进。因此,杨坚将高颎召回,并且封其为左卫大将军。其实高颎真的是想隐退,毕竟历史上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之后高颎还借口请辞过一次,但是每次没想到二十几天后,又再次被召回。建立隋朝以后,陈国就是杨坚的心头大患。要想实现统一大业,就必须歼灭陈国。当时杨坚召集大臣开会,想要探讨应对之策。高颎当时献计说,我朝刚经历过大战,歼灭突厥,不宜正面抗战。于是高颎便为杨坚出谋划策。

高颎建议先从物资上切断他们,当时正值南方收获的季节,如果派兵出击,他们一定会屯兵备战,地里的粮食都会烂掉。而且高颎的计谋是,不断地挑衅陈国,当他们出兵的时候,自己再撤退。来回几次之后,陈国自然会被消耗不少人力物力。更“狠毒”的是,高颎还献计烧毁了他们的粮仓。这样一来,陈国的粮食储备彻底被销毁。不仅地里当季的粮食没有收回来,原有的粮食储备也没有了,瞬间成了穷光蛋。之后隋文帝再派兵出击,很顺利的就将陈国拿下。正是因为高颎在背后出谋划策,隋文帝才能如此顺利拿下陈国,可见他对隋朝的贡献。被封为“隋朝第一大功臣”,也是情有可原。

笔者认为,虽然古代是皇权集中的时代,但一个国家的治理,离不开这些能力出众的大臣。毕竟皇帝一人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就需要有人在旁辅佐。高颎算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即使自己能力再强,也不能让君主有危机感。知道适时而退,才是最聪明的做法。为官路上一帆风顺的高颎,并没有被权力和名望所迷惑。能够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有魄力的退出,可见他的聪明之处。毕竟历史上那些有能力的大臣,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也是对后人的一个警醒。同时从这件事情上,也能够侧面反映出,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识人之能的人。他看到了高颎身上的可能性,所以将其纳入麾下,最终为自己成就一番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建立,靠的不仅是领导者的才能,同样也需要这些有能力的大臣,在背后出谋划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