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札那从独立时的世界第三穷国,只用8年摘掉「最不发达」的帽子,从此一直被公认为「非洲最成功的模范国家」,其中奥妙,不独钻石。

波札那共和国位于南部非洲内陆,面积58.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25万(2016)。

「波札那」语义为「茨瓦纳人的土地/国家」,居民以茨瓦纳人为主,分属8个主要部落,占总人口的90%以上,境内班图语系黑人、白人和有色人多种族间和睦相处。茨瓦纳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史上英国人、布尔人为争夺该地激烈交锋,西邻的德国殖民者同样觊觎它。最终的赢家是英国人,1885年,他们控制了称作「贝专纳」的该地区,波札那就是由英属「贝专纳保护地」发展而来。

1966年,独立的波札那百废待兴,人均年收入50美元,全国只有6公里长的柏油路,首都像个村庄。1971/72年度,该国实现收支平衡。1974年,从联合国「最穷国」中「毕业」!1975—1989年均GDP增长10%以上,2016年实现GDP152亿美元,贫困率19.3%,预期寿命64.4岁,排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竞争力前5位。经过40多年努力,波札那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成为非洲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楷模。

纳米比亚辽阔神奇的土地上,几乎集中了世界奇特绚烂的地貌景观;它以挣脱南非74年占领和统治,标志著整个非洲从殖民桎梏中完全解放。

纳米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247万(2016)。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为非洲第四大矿产国,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品种和储量可观,二是比其他矿产大国开采时间晚许多,有后发优势。2016年实现GDP102亿美元,属中高等收入国家,贫苦率为28.7%,预期寿命64.9岁。

居民中的88%属班图语系的非洲黑人,共有12个族群,奥万博最大,占总人口的50%。白人和有色人(白人与当地土著的混血后裔,又称「开普有色人」)约占总人口的12%。人口密度为2.8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9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英语为官方语言,黑人讲土著语,白人中通用南非荷兰语和德语。风俗习惯既有非洲人的突出特点,又具欧洲人的鲜明色彩。

1885年柏林会议上,该地被确认为德国殖民地,1890年,德国人完成全境占领,称为「德属西南非洲」。一战期间的1915年,南非以协约国对德宣战之名,进军西南非洲并打败德国人。1920年,国际联盟委任南非治理该地。「孤家寡人」南非当局在1989年从纳米比亚撤走全部3万驻军。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告独立,非洲完成了非殖民化的历史进程。

纳米比亚以温和赢得世界的尊重和喜爱。《孤独星球》将其评为 「2015年十佳旅游国度」全球第二、非洲首位。应该以「遥远、辽阔、神奇、荒蛮、炫彩」等辞汇形容纳米比亚。


波札那是一个内陆国家,高海拔,气候为热带干旱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纳米比亚同样高海拔,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总体降水量十分低,但是它靠海,有渔业生产。

这两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恶劣,是她们人口不发旺的主要原因。

与这两个国家相邻的南非则好得多。虽然大部分国土属热带草原气候,但其沿海地区为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自然环境好,人口要发旺得多。

这些国家都遭受过欧洲过剩人口的殖民统治,现在翻身不久。现在,这些国家依然有白种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如何发展是个大问题。


纳米比亚 波札那的地理自然环境也承载不了大量人口


这两个国家人口密度都很低,因为都是以沙漠为主,非常干旱,所以适合生存的土地少,所以人口少。


沙漠地带,不适宜人类生活。


水源少,靠沙漠地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