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雲起,甌江潮湧。百年溫圖,積厚流光。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溫州市圖書館迎來百歲華誕。1919年,籀園圖書館在溫州九山湖畔正式開館,而後又四度搬遷,五易館舍。百年來,她耕耘着東甌的精神家園,又傳承着浙南的歷史文脈,與白鹿城的歷史浮沉休慼與共,化作這座城市的文化明珠。


上篇(點擊閱讀)說到,隨着“文革”的結束,溫州市圖書館迎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邁向了光明之路。對溫州而言,那是敢爲天下先的奮進歲月,對溫州市圖書館而言,那同樣是一段煥然新生的時光。溫州市圖書館能否抓住機遇,迎來全新發展呢?


請跟隨小編一起走進百年溫圖回眸《騰飛篇》。


百年溫圖  世紀書香



 恢復館名後的溫州市圖書館


1976年“文革”結束,春天的溫暖逐漸灑滿神州大地。1979年3月,溫州市圖書館與文管會分離,恢復了“溫州市圖書館”原名。她挺過了涅槃之火,顯出勃勃生機。


讀者在借閱處排隊借書


八十年代,溫州社會發生鉅變,溫州市圖書館也迎來了全新的歷史機遇。爲滿足社會讀者的需求,圖書館先是陸續增加借書證發放數量,而後向全社會敞開借書證的發放,不僅優化了閱讀環境,開放時間也逐步增加。


溫州鄉土知識講座


同時,館裏的閱讀輔導活動也有了新氣象。市圖書館開始編髮《圖書評論》,聘請著名學者王季思、趙瑞蕻、張立文、駱寒超等到館舉行講座,並舉辦“溫州鄉土知識講座”、“讀者知識競賽”等活動。


上村路古籍文獻部館舍


上村路古籍文獻部書庫


此外,溫州市圖書館還全面清點館藏古籍,完成了文化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錄》的核對和驗收,訂購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和《清實錄》等大型古籍叢書,有計劃地向全國溫籍專家、學者徵集地方相關圖書。更可喜的是,一座三層建築的古籍文獻部館舍在上村路落成,古籍保護和利用由此上了一個新臺階。


國外電子產品樣本展


隨着城市經濟實力增強,圖書館經費也逐年增加。溫州市圖書館開始摸索服務經濟建設的途徑,增設了科技信息諮詢部,與市文化局合編《文化改革信息》,舉辦“國外新產品樣本展覽”等活動。


溫州市圖書館門口的複印服務部


從1980年開始,根據上級開展社會服務“以文補文”的精神,溫州市圖書館組織了有償服務。一是設立複印服務部對外營業。時任美工的前館長潘旭龍回憶,圖書館自籌資金購置了當時罕見的複印機,開展複印業務。這項工作又髒又累,服務人員晚上回家,鼻孔都是黑黑的。但複印業務既方便了讀者,又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於是館裏陸續添置裝備,服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東南圖書公司溫州分公司


第二個有償服務是圖書館兼營書店。1985年四五月間,溫州市新華書店的退休老經理沈萍東南圖書公司物色合作伙伴。沈萍找到市圖書館,雙方不謀而合。1985年7月22日,東南圖書公司溫州分公司應運而生。據負責經辦書店的老館員陳壽楠回憶,因爲獨特的經營理念,書店很快形成特色,贏得衆多讀者。


到了20世紀90年代,溫州市圖書館步入發展快車道。那時溫州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圖書館卻略顯“廉頗老矣”。1992年10月的一次讀者座談會上,讀者們意外地掀起了“百元建館”的熱浪。


讀者發起“百元建館”義舉


當時,圖書館老讀者、著名史學家胡珠生說,“有73年曆史的溫州市圖書館,培育了多少學者名人,如今,溫州百業興旺,卻沒有一座與之相稱的圖書館……聽說市政府正在積極籌建新館,可是資金嚴重不足。我們作爲圖書館的常客,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大家都來爲建設新圖書館捐上一百元吧……”言罷,掏出兩百元遞到館領導手上。到場衆人紛紛解囊響應。事後沒有與會的讀者們,如老詩人馬驊等,也趕來送上心意。


張姚宏影女士捐款儀式


雖然當時的一百元已不算大錢,但讀者們的情意感動了全市人民。於是,溫州市文化局設立了圖書館建設基金會,接受愛國愛鄉的海內外人士的新館建設資助。1995年,臺胞張姚宏影女士慷慨捐資100萬美元。同年,市政府決定在積穀山麓、春草池畔的園林管理處原址興建新圖書館。1998年5月26日新館落成。


園西巷新舍


新館地處市中心,積穀、華蓋兩山前後夾峙,中山公園和池上樓左右爲鄰,掩映在青山碧水之中搬入新館後,溫州市圖書館顯露出全新面貌:館藏達到70餘萬冊,其中古籍15餘萬冊,報刊5.4 萬冊。在敞開發證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年無休不間斷開放。同時不斷開拓服務渠道,建立館外流通點9個。



溫州市圖書館市府路新館


進入21世紀,溫州經濟持續迅猛發展,溫州市圖書館也迎來了黃金時期。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圖書館在市府路再建新館。2005年12月10日溫州市圖書館有了第五個新家。 



溫州市圖書館新館位於世紀廣場以西、市府路以北,北臨劃龍河,東臨府西路,坐北朝南,臨水而立,像一艘滿載知識的巨輪停泊在港灣,蓄勢待發。她擁有449萬餘冊館藏,2000餘個閱覽座位,形成了一個文獻類型全面、品種多樣、冊數巨量、特色鮮明的館藏體系,而且古籍藏量近16萬冊,地方文獻總量達51005冊(件),本地報紙期刊百餘種。


鹿城區文化中心城市書房


新館先進的服務手段,加速了現代化圖書館的智慧步伐。網絡新媒體技術帶給讀者便捷舒適的閱讀體驗;全民閱讀的推廣,爲市民呈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城市書房、城市書巴、城市書站、城市知網”爲主體架構的“城市書網”,爲市民帶來了現代公共圖書館新模式。城市書房、圖書館法人治理還迅速升級爲溫州的“文化現象”,成爲全國聞名的創新之光。



歲月如長河無盡,從籀園肇始,至滄河巷、縣前頭、園西巷,再到市府路,四度搬遷,五易館舍,一代代圖書館人薪火相傳,共同打造了這顆文化明珠,閃耀四方。這裏是初學者的搖籃,研究者的寶庫,平凡人的淨土,多少人在這裏完成了學術和夢想,開拓了未來和希望。



百年溫圖,沐浴着一個世紀的滄桑輝煌;世紀書香,氤氳着家國命運的起落消漲。騰飛中的溫州市圖書館,將帶着人類文明的曙光,向着新時代的遠方奮勇飛翔。



出品:信息中心  

 策劃:苦樂多     

圖文:小牧 璐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