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史河風rain很高興為您解答!碎碎念……

朱溫所處的歷史背景和曹操有點像,取代帝位的方法也比較類似,朱溫雖然在軍事、政治和管理國家方面有一些作為,但是品德、操行、才能比曹操差太多,而其狡詐、濫殺、昏庸方面卻比董卓更甚!

話說中國人都知道盛唐之後是弱宋,大部分學過歷史的還知道唐宋中間有個時期叫五代十國!說到五代十國,零零碎碎幾十個國家,想搞清楚很難,不搞清楚又總覺得斷了片兒!整個五代十國是咋回事先按下不表,咱們今天就說說推翻唐朝的這位後梁太祖——朱溫。

一、朱溫所處的歷史背景

說我盛唐經安史之亂,國力大減,逐漸勢微,皇帝個個敗家子,權力越來越小,說話越來越不管用。到了昭宗李燁這代,全國各地相繼發生饑荒,百姓活不下去了,於是妥妥的爆發黃巢暴亂,年輕的朱溫也參加了革命。各大藩鎮、節度使只顧自保,只能眼睜睜看著革命越鬧越大,先後攻陷了洛陽、長安等地。這個過程中,朱溫也跟著革命一起地位越來越高,然後突然反叛,跟著唐軍鎮壓黃巢起義軍,還因鎮壓暴亂有功被封王。然後就帶兵進皇宮殺了皇帝,讓皇帝未成年的兒子繼位,再傳位給自己,自己稱帝上位,建立梁國,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過一個梁國,歷史為了方便分辨,便將朱溫建立的大梁稱為後梁。不過朱溫建立的大梁只是在中原地區當了老大,周圍那些圍觀他篡唐的都不認同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自稱正統的晉王李克用和祁王李茂貞,因為都姓李,所以打著光復盛唐的旗號,一個勁跟朱溫的大梁作對,形勢跟春秋五霸時期有點像,梁國是霸主,各路藩鎮便是諸侯國,都想爭個霸。結果朱溫在內憂外患和自己的不斷作死下,被自己的兒子捅死了,梁國也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推翻……

二、朱溫的主要事蹟

1.朱溫出生在安徽的一個山溝裏,家裡條件不好,媽媽從小就教他,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然後朱溫就靠著一身力氣在鄉裏橫行霸道,以豪雄英勇自稱,不從事生產,聽媽媽的話,當大家的家!??所以鄉裏大多數人都反感他……

2.待到朱溫橫行鄉裏當了幾年家,天下局勢發生了變化,由於皇帝昏庸、宦官當道,加上連年饑荒,老百姓終於打算不過了,鬧革命,這就是黃巢暴亂。朱溫感覺自己一身本事,不參加革命可惜了,於是妥妥的參加革命鬧事。

3.革命越鬧越大,朱溫一路從大隊長當上了小頭領,甚至攻陷了洛陽、長安等地。結果朱溫當了革命的叛徒,倒戈跟著李克用等節度使率領的唐軍鎮壓暴亂,然後因為鎮壓有功被封為梁王。

4.當了一段時間的梁王,勢力不斷壯大,想著不如繼續聽媽媽的話,當天下人的人的家。於是帶著小弟衝進皇宮,殺了昭宗李燁,讓未成年繼位,然後假惺惺的舉行禪讓儀式,自己上位稱了帝,梁王成了梁國皇帝。5.因為見識過大唐的墮落,剛上位的朱溫小心翼翼的還挺有作為,結果年齡一大思想就滑坡,思想一滑坡下身就憋不住,荒淫無度,連自己的兒媳婦兒都不放過。

6.朱溫在皇位上荒唐了幾年,終於因為繼承人的問題被自己的兒子捅死了。上位的兒子就繼承了朱溫的豬腰子,一上來就荒淫無度,於是立刻遇到了危機,被隔壁跟大梁從頭打到尾的晉王李克用幹掉,梁朝滅亡!

三、對朱溫的評價

1.作戰有為、驍勇善戰。朱溫在參加黃巢暴亂的過程中,從大隊長做到起義軍首領的左右手,一路攻下洛陽、長安等重地以及十幾次各路節度使鎮壓軍,後因自己被困時黃巢不救援而反叛,隨唐軍鎮壓黃巢軍,封梁王后打擊各路節度使,勢力不斷壯大,軍事指揮和作戰能力十分強悍。

2.愛才求賢、勵志興政。朱溫稱帝初期,採取了系列措施鞏固政治、壯大軍事、發展經濟。對人才求賢若渴,對國家發展有利的奏摺都親自批閱安排,狠抓農業生產、獎勵農耕、減輕租賦,國家的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不斷好轉。

3.濫殺成性、荒淫無度。朱溫在推翻唐朝統治的過程中,殺伐果決、濫殺成性,宮中大臣、宦官、後宮乃至皇族幾被殺盡。在位後期逐漸墮落,荒淫無度,命羣臣家中女眷、兒媳婦兒等入宮侍寢,無視倫理、昏庸亂道,破敗了國家的統治。

我是史河風rain,如果你覺得我寫得還行,還望多多轉發、關注和點贊,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朱溫 ,生年852年,卒年912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

崛起:

他從小父親病故,寄養在蕭縣人劉崇的家裡,基本是一個流氓混混。

877年,唐末大亂時,朱溫投入黃巢軍中,擔任一個小隊長。

880年,黃巢陷長安,朱溫招降唐將諸葛爽,立下大功。

882年,朱溫看出黃巢必敗,於是認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為舅父,投降唐朝,唐僖宗很高興,賜名「全忠」。

884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和朱溫在中牟北面的王滿渡大破黃巢軍。兩人在府中飲酒,李克用說了醉話讓朱溫不爽,朱溫夜攻李克用駐地。但李克用還是乘夜逃跑,從此開始了兩人數十年的龍爭虎鬥。

889年,朱溫破黃巢餘黨秦宗權部,平定蔡州。

897年,朱溫幹掉了鄆州朱瑄、兗州朱瑾。

篡唐:

900年,宰相崔胤想借朱溫之手殺宦官,而韓全誨等宦官則李茂貞為外援。朱溫擊敗李茂貞,盡殺宦官,挾昭宗回長安。

904年,朱溫殺唐昭宗。次年,在滑州白馬驛一舉屠殺裴樞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史稱:「白馬驛之禍」。

907年,朱溫篡唐,改國號為梁,次年殺唐哀帝。

滅亡:

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繼位。朱溫圍潞州,被李存勖偷襲而大敗退軍。

912年,出師不利,病危,被自己親子朱友珪弒於洛陽。

923年,李存勖滅梁。

朱溫對自己直屬的部下,妻子都特別的愛護,軍事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但他對待其他人殺伐過重,荒淫無道,性格反覆無常,政冶上有點過於流匪,對自己的子女也不能言傳身教,一朝身死則家國屠滅。對於史學上蓋棺論定來說,他還是屬於品性十分惡劣的一類,所作所為不足以為後來之人所效仿。非要比較的話,肯定遠比不上曹操,大概也只能算董卓第二了。


後梁太祖朱溫是安徽碭山人,由於他的父親早逝,母親只好帶著他們兄弟三人在蕭縣的劉崇家為傭。

成年後的朱溫,不事生產,卻喜歡以英雄豪傑自許,東家劉崇很不喜歡他。然而劉母卻常常對兒子說朱溫非常人,要善待他。

傳說朱溫出生時天顯異象,朱家宅子上方赤色籠罩,附近的鄰居都以為朱家失火了。到場一看,才知道沒有失火,只是朱家剛剛生了一個孩子而已,而這個孩子就是排名第三的朱溫。

朱溫後來辭別了劉家,參加了黃巢的農民起義軍。朱溫驍勇善戰,逐漸成為黃巢的左膀右臂,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人生之路。

後來,朱溫看出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軍心渙散,勢力逐漸窘迫,於是做好了降唐的準備。唐僖宗看到朱溫降唐的奏章非常高興,賜名全忠,封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從此,朱溫率領他的新舊部下,戰無不勝。他解圍陳州、討平蔡州、平定鄆兗、西攻風翔。

天佑四年,朱溫接受唐哀帝的禪位,正式即位,國號大梁。

朱溫珍惜人才,可謂求賢若渴。然而他濫殺殘暴,荒淫亂倫。

朱溫為黃巢同州刺史時,娶妻碭山富室女張惠。張惠賢明有禮,朱溫對她禮遇有加。遇軍國大事,也同張惠一起商議,然後再出兵。天佑元年,張惠病逝,從此朱溫開始縱情聲色。朱溫的諸子常年在外統兵,朱溫就把兒媳婦都招進宮中私通。而朱溫的兒子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利用妻子爭寵,爭奪儲位。

朱溫的養子朱友文的妻子甚是美貌,深得朱溫寵愛。朱溫一度想立朱友文為太子,此事被朱溫的兒子朱友珪的妻子探知了,於是告訴了朱友珪。經過一番密謀,朱友珪弒朱溫篡位。

觀其一生,徵戰四方,與曹操略同,然狡猾過之!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提到朱溫,肯定有不少人並不喜歡他,因為李唐王朝,最終就是被朱溫給篡奪滅亡!

但從朱溫的出生及奮鬥史來看,其能夠走到建國稱帝的地步,也實屬不易!

朱溫(852年—912年),今安徽碭山縣人,自幼父親早亡,家中一貧如洗,其母帶領他們兄弟三人,在富人家做傭人以度日!

也就是說,朱溫本是出生於貧苦人家!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戰亂不斷,再加上乾旱等無情天災,百姓的生存都難以為繼,可以說是民不聊生!

公元875年6月,黃巢起兵,饑民們自願跟隨他的有數萬之多!

長大後的朱溫,整日裏遊手好閒,不工作不勞動,整天鬼混,還以豪熊英勇自稱,想要幹一番大事業!黃巢起義後,朱溫與二哥朱存一同前去投靠黃巢,加入到起義軍中!

在後來同朝廷軍隊的作戰,朱存不幸陣亡,而朱溫則因為戰功步步高昇!

到了882年,已經被認命為同州防禦使!

但在接下來與唐軍王重榮的作戰中失利,求援不成的朱溫在當年九月投降朝廷,後被認命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後來朱溫解圍陳州,討伐蔡州,平定鄆兗,西功鳳翔,並在接連不斷的戰爭中擴充自己的實力,一步步高昇,最終被任命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進爵為梁王!

朱溫為了控制唐昭宗,一口氣殺了七百多宦官,唐朝中後期的宦官專權至此結束!

後又像當年的曹操一樣,在904年將唐昭宗接往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907年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

可見,朱溫能從一個平頭老百姓走到皇帝的位置,也是很不容易的。

亂世之中,成王敗寇,沒什麼可說的,即使朱溫不將唐朝取而代之,也會出現其他的李溫,劉溫等人去做這件事!

沒有一個開國皇帝是簡單的人物,朱溫同樣!


感謝邀請,我是貓叔,很榮幸為您作答。

在多數人的眼裡,朱溫是一個性情殘暴、不忠不義的混世魔王,既然那麼多人對他懷有敵視,今天,我就不再分析他的缺點了,因為那樣毫無新意。鄙人不才,願意分享一些對朱溫的正面評價,當然,事先說明,這篇文章並不是為朱溫洗白,他的負面能量還是很大的,在此不多贅述而已。

那麼,朱溫作為一個大反派,真的是一無是處嗎?這樣說顯然過於武斷,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還是應該客觀一些為好,這個世界上應該也不會存在一無是處的人。那麼,朱溫到底有什麼樣的正面作用呢?

朱溫統一了中國北方,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割據之痛

唐朝中葉之後,整個國家陷入了藩鎮割據的狀態,這些地方長官表面上服從中央,事實上卻各自為政,儼然一個個獨霸一方的王國。其實,這種局面並不陌生,東漢末年也曾經出現過,想要讓這種局面有所緩解,只有等待強人的出現,東漢末年出現了曹操,而唐朝末年出現了朱溫。

公元901年,朱溫平服河北,任宣武、宣義、天平和護國四鎮的節度使,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力量,之後,朱溫與崔胤聯手,剪除了宦官勢力,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步降服了很多割據勢力,使唐朝末年的割據形勢得到了大大改善。

朱溫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契丹一直無力吞併中原,有效保障了漢民族的利益

唐朝末年,國家實力大幅度衰退,對北方草原根本無力染指,此時,契丹迅速崛起,成為北方一股可怕的力量。由於中原虛弱,契丹不斷興兵南下,對中原一帶構成了嚴重威脅。相對於李克用等人,朱溫保持強大實力的同時,向契丹稱臣,採取的和平相處的態度。

公元907年,後梁剛剛建立,李克用帶領契丹大軍南下,意圖攻梁。由於梁的軍事力量不容小覷,最終,耶律阿保機背棄盟約,與後梁修好。在朱溫統治期間,契丹與後梁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這種關係,五代時期其他王朝是沒有的,甚至後來的宋朝也沒有達到這個狀態,可見,朱溫的對外政策還是位漢民族的生存提供了比較安全的空間的。

朱溫大力打擊士族門閥勢力,改變了橫行千年的門第政治

士族門閥勢力由來已久,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大行其道,到了唐朝,雖然好幾任皇帝都曾經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可最終都沒有根除門第政治。

這種事情遇到朱溫,還真的被解決了,因為朱溫殘暴,對這些士族大家族進行了大面積清洗。《資治通鑒》是這樣描述的:

自餘或門胄高華,或科第自進,居三省臺閣,以名檢自處,聲跡稍著者,皆指為浮薄,搢紳為之一空。

盡殺之,投之以河(指的是反抗的門閥)

就這樣,朱溫用極其殘暴的手段結束了門閥政治,之後,朝廷選官再也不問出身門第,對宋朝的社會新風尚奠定了基礎。

朱溫對恢復生產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安史之亂後,唐朝社會經濟幾乎接近崩潰,百姓流離失所。之後,朝廷威望大幅度下降,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地方割據政權為了增強自身的軍事實力,橫徵暴斂,加劇了社會各種矛盾,社會凋敝之象令人膽寒。針對這種情況,朱溫做得還是不錯的,他明令禁止苛捐雜稅,採取兩稅法,兩稅之外,禁止增加任何稅賦,《舊五代史·食貨志》對當時的社會場景進行過如下描述:

梁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堠,內闢汙淶,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則樂輸。二紀之間,遂成霸業。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河上,河南之民雖困於輦運,亦未至流亡。其故無他,蓋賦斂輕而田園可戀故也。

這段記載非常詳細地描述了後梁的經濟狀況,由於賦稅比較輕,農民都守在自己的家園裡,不出去流亡。適逢五代亂世,能夠有此景象,實屬不易,所以,朱溫在這方面也是功不可沒。

當然,以上並不是為朱溫喊冤,即使他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掩飾不了他殘暴的本性和無底線的節操,但是,看待歷史人物還應理性為上。

好了,我就分享這些吧,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但謝絕語言攻擊哦。

我是貓叔,堅持原創,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