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当孩子下棋不认真的时候,我是怎么去找原因、怎么帮她改正的。

事情的缘起可以从安安(我的女儿)的一盘网路对局开始谈起。开学的第一天,安安下了一盘让我火冒三丈的棋,棋谱如下:

稍有围棋实力的家长们就可以看出来,执黑的安安所下的很多棋都十分糟糕,例如19和21,很简单就把自己给送死了一块,尤其是最后的61和63,连基本的打吃都看不到了。

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安安的真实水平,安安在做死活题的时候,比这个局面复杂很多的题目也不会错的。

安安在对局中所犯的错误只是「果」,它的「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很多孩子都会犯的一个错误,三个字——不认真

由此而延伸思考,导致安安不认真的「因」又是什么呢?

孩子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纯孩子的原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都是家长和老师的问题。

我想,导致安安不认真的「因」,究其根本,还是我这个做家长的,没有及时给逐渐长大的安安输入正确的胜负价值观而引起的。这件事的源头,还要从安安两年多前,刚刚接触围棋的时候谈起了。

安安在2016年开始接触围棋的时候,只有四岁多,正在上幼儿园中班,那个时候,她对于有关胜负的所有事情都非常敏感,说白了就是输不起。不管是下棋,还是玩石头剪刀布,或者是丢沙包,只要输了,就会大哭大闹。

有很长一段时间,安安都会因为怕输而不敢下棋,她会正常的听课,做题,但是只要一让她下棋,她就会跑出教室,问她为什么不下棋,她很坦白的说:我怕输。

关于这些细节,我在「用围棋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这本书里有详细的描述,有兴趣的家长们可以买书来读。

那个时候,为了帮助安安尽快渡过怕输的心理关,我对安安执行的是宽容和鼓励的政策,我会经常和她说,输棋没关系,只要敢去下,安安就是最棒的。

与此同时我还会和她时常说,你输棋是不会受到惩罚的,但你如果不去下棋,是会有惩罚的(惩罚就是不许看动画片)。当然,只要你敢于下棋,每天就会得到一个小星星,集齐了七个小星星,就可以兑换一个礼物。

对这个政策,我总结出的八个字大原则就是「斗智斗勇,威逼利诱」。

后来,在我和安安妈妈坚决而温柔的执行之下,安安终于突破了怕输的心理关,回到了棋盘之前。我还记得,当安安又开始下棋的那个时刻,我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爸爸。

再之后,安安一直到2018年7、8月份,进步速度都还是挺快的,我也没有觉得自己需要在指导方法上做什么调整。

安安自从2018年9月入学开始,总体来说进步速度明显放缓了,但我也认为这是时间投入不足的问题。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定下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大方针政策,坚持每周10小时的学习时间投入,坚持多做死活题,多下棋。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的方针,即便慢一点,安安也肯定会成为围棋高手的。

但是当我看到安安昨天下的这盘棋的棋谱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安安最近半年的进步放缓,除了时间投入的「量」比以前减少以外,在「质」的层面,也显然是出了问题,当然,这问题的「因」还是在我身上。

安安长大了,之前我对她的教育引导方式,也已经需要更新了。

现在的安安,在本质上已经很喜欢下围棋,每一次围棋比赛获得的奖状,也都是她的宝贝,可以看出,她已经离不开围棋了。

虽然安安已经长大,但是由于在她小时候,我关于胜负的指导思想对她影响很深刻,现在的安安,对待胜负的心态十分淡然,举个例子,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升段的孩子都是高高兴兴的的蹦出来的,失败的孩子都是闷声不响低头走出来的,而我家安安,不管结果如何,都是蹦蹦跳跳的走出来,在她的脸上,完全看不出结果如何,真是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这样也不错,但是作为一名老资历的棋手,我还是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的问题,尤其是看到了安安这盘棋谱之后,我知道,对安安的指导方针需要有所变化了。

胜负心这件事情,不可太强,太强则容易输不起,也不可太弱,太弱则进步的动力不足。

现在的安安,显然是属于后者了。她之所以在对局的时候犯下明显与实力不符的错误,其实最核心的「因」还是胜负心太弱了。

安安输棋从来没有受过责备(更别说惩罚了)这个政策在前两年对安安是有效的,但是对于现在的安安,已经显得有些过于宽容了。

这份宽容会导致她下棋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动力,进而导致发挥不出真实的实力。最终导致她的进步缓慢,久而久之,也会伤害到她对于围棋的喜爱和热情。

围棋真正的快乐,还是来自于对目标的执著追求,以及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一旦在追逐目标的源头就已经松懈了,其过程的价值也就没有了,这样的话,不可能得到围棋真正的快乐。

这天晚上,我和安安之间有一次非常认真的谈话,我问她,是否还愿意继续学围棋,当得到她肯定的答复之后,我又问她,是否能接受爸爸以后对她不认真下棋有惩罚(注意不是对输棋有惩罚,这是本质的区别)她想了想,也点头同意了。

在这之后,我就和她展开了关于如何惩罚的讨价还价。在这个阶段,请允许我删除几百字。

当然,安安的例子不见得适用于每一个孩子,例如有一些孩子不认真的「因」并非是胜负心的问题,而是在他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没有做好行为规范的引导,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还是要从源头做起,用不少于21天的时间来陪伴,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习惯。

千人千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但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其原因都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时,作为父母,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去分析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去「抓药」。

其实,我真是觉得安安目前的问题要想得到改正,其难度要比单纯行为习惯的改正要难得多。

但是不管怎样,我都只能陪著她走下去,谁让他有这样的一个对围棋充满执著的爸爸,谁又叫她自己选择不放弃围棋呢。

如果您的孩子下棋时有不认真的情形,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又会怎么做呢?欢迎给我来信,我们一起讨论。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