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有不少網友都稱其為現代足球的鼻祖!事實上,蹴鞠和現在的足球在結構和運動規則來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而且我國的蹴鞠一開始可不是一項體育運動,而是一項軍事科目。蹴鞠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以出現,到漢代被廣泛應用於軍中,以「練身習武」,編入兵書之中,成為漢軍的一項軍事科目。所以,我們看《赤壁》中,曹軍有踢蹴鞠比賽,其實還是符合歷史的。

而今,我們在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導引圖》上,也能找到蹴鞠的蹤影。(下圖為《導引圖》局部,紅框內即為踢蹴鞠女子)

正如題主所言,蹴鞠到唐宋時期發展最為繁榮,尤其在北宋時期。在北宋文人孟元老在其著的《東京夢華錄》中,對宋徽宗慶生時的一場皇家蹴鞠比賽,有詳細的描述:「左軍球頭蘇述,長腳襆頭,紅錦襖,餘皆卷腳襆頭,亦紅錦襖,十餘人。右軍球頭孟宣,並十餘人,皆青錦襖。樂部哨笛杖鼓斷送。」

而在《宋太祖蹴鞠圖》中,我們也能領略到宋代人們開展蹴鞠運動時的熱鬧場景。那真是堪比今天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啊!時人有「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等詞句來描寫宋代蹴鞠運動的繁榮景象......

蹴鞠在宋代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王公貴族和達官貴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宋徽宗,他更是個鐵杆球迷,而高球(高球王)也正是因為球技一流而獲得宋徽宗賞識,從此扶搖直上的。

之後,蹴鞠運動在元明清時期,也依舊普遍流行於民間,只是不復唐宋之盛罷了。再往後,隨著西方現代足球的傳入,蹴鞠運動就逐漸消失了。

而在現代足球的發展上,我們國家隊的情況大家也有目共睹,就不多說了!


本文作者:小賤賤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的體育項目,讓無數球迷廢寢忘食狂歡吶喊,相比現代足球熱度,中國古代足球蹴鞠,也經常是萬人空巷的場景,每到比賽的日子,那些蹴鞠隊員們就成了萬眾敬仰的偶像,人山人海的看臺上,不乏有暗動春心的小女子,香囊手帕一個勁兒的丟給中意的隊員。

在這些蹴鞠的隊員中,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夢,能夠掙更多的錢,讓家人喫飽穿暖,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但有一個人絕對是個例外,這個人名字叫做高俅,一個不同於其他隊員的奇男子。

他的特別之處在於出身貧寒,但卑微的出身沒有影響他的發跡,落魄之時總會有貴人相助與他。他的第一位貴人就是名滿天下的大文豪蘇軾。這位明月幾時有的詩文大家,身邊必須有一個拉風的書童,很幸運,高俅就是那個拉風的書童。再到後來一次蘇東坡與老友王詵相聚,這位皇帝的親姑父,對這個乖巧聽話的小書童十分欣賞,蘇軾便將高俅贈與老友,這一系列操作,使北宋至此多了一位奸妄,歷史上多了一段傳奇。

來到皇親國戚府中的高俅,充分發揮其伶俐聰明的潛質,很快的便成為了王詵的長隨,一個機緣巧合的事情,讓長隨高俅徹底的改變了人生。

還是端王的趙佶在一次宴會上觀看蹴鞠表演,本就是蹴鞠高手的趙佶對底下的表演不屑一顧,這讓當長輩的王詵很是沒有面子,這時高俅站了出來說到:「願博端王一笑」。

隨之而來的就是端王的目瞪口呆,高俅的絢麗球技好比當今的梅球王,一挑一提彰顯宗師風範,在多次翻滾騰移後,還能一蹴而就的將球踢進風流眼,端王殿下直看的兩眼放光,暗中狂贊不已,急著央求姑父王詵,將這個伶俐的小廝送與自己。

王詵對於這個溫潤如玉的王爺從來都是愛護有加,雖然有些不捨這個伶俐的小廝,但總不會傷了與帝王家的和氣,欣然應允了端王的請求。就這樣,一個身份低微的小廝,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初入王府的高俅,充分發揮了察言觀色,阿諛奉承的本領,加之精通文墨略有才氣,很快便成了趙佶最信任的幾人之一,而之後在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皇帝病逝,在無子嗣的情況下,身為哲宗皇帝親弟弟的趙佶,在其母親向太后的支持下,繼承了哲宗皇帝的江山,成了大宋的官家。

飛上枝頭的高俅終於揚眉吐氣了,那些年的一味討好逢迎終於得到了回報。

1104年,在剿滅叛軍的過程中,初為人臣的高俅意氣風發,表現出色,幾次平叛做的有聲有色。做為端王府裏的老人,趙佶毫不吝惜的對他大加褒揚,高俅自此官運亨通,一步一步走到了大宋高級官員的行列。一系列的操作,深得趙佶器重的高俅,在北宋末年當上了殿帥府太尉。

皇城禁軍與地方駐軍的權利讓他飄忽所以,在蔡京、童貫、楊戩等同僚的帶動下他開始大肆買官賣官,收受賄賂,之前那個意氣風發的有為官員,徹徹底底的變成了朝中奸妄,以上四人也被民間譽為北宋四大奸臣。大宋的百年江山也在這些人手中千瘡百孔。

當然,這些人只不過是徽宗皇帝的替罪羊,沒有皇帝陛下的放縱支持,任誰都翻不起多大風浪,我們的皇帝陛下平時在幹什麼呢?那就是寫字和作畫,江山統統交給蔡京、高俅等人管理。論文筆功力和丹青水準,宋徽宗絕對可以排進歷史前五名。宋徽宗就是投錯了孃胎的專業畫家,本來是可以名垂青史的文人騷客,翩翩公子的人物,非要讓他去做皇帝,到頭來苦的還是萬千的百姓,靖康之恥的發生,讓整個漢人江山一分為二,而皇帝陛下的親信長隨,也永遠的被烙上了奸臣的印記。

鑒於高俅的投機取巧,自此宋朝人便遠離了這個運動,也可以說,他們的不再踢球,跟高俅媚上蠱惑是分不開的。


北宋早期國泰民安、經濟發達,人們衣食無憂,所以文體娛樂活動非常發達。最受宋人歡迎的體育活動就是蹴鞠,上至王侯將相,下到販夫走卒沒有不喜歡的。北宋流傳至今的有一幅畫叫《宋太祖蹴鞠圖》,上面描繪的就是宋太祖、趙光義、宰相趙普等六人一起蹴鞠的場面。還有家喻戶曉的高俅,憑一記漂亮的鴛鴦拐,把球踢給端王,後來被宋徽宗提拔為殿前都指揮使。宋徽宗的時候蹴鞠活動達到一個新的高潮,有大量專業的蹴鞠隊,蹴鞠比賽的賽規也很規範。還大量的蹴鞠愛好者,組成俱樂部,那時候叫園社,球友之間以園友相稱。1127年2月野蠻的金國人包圍開封,後來攻破開封城,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將北宋滅亡。那以後中原地區就陷入長期的戰亂,廣大百姓包括許多高級官員,都過著朝不保夕、饑寒交迫的生活,人們就再也沒有蹴鞠的心思啦,蹴鞠就這麼失傳了。


俗話說,上若好之下必效之。

豈止宋愛蹴鞠,記得前幾年赤壁這部電影中不也有軍中士兵蹴鞠的鏡頭嗎,秦漢時蹴鞠皆為軍中士兵訓練科目。

而宋朝開國皇帝是軍武出身,一班被解了兵權的大將更是各中好手,在宋時不輝煌都難。

滿清作為遊牧民族,更喜愛馬上運動,馬球,馬上騎射等。

所以斷層不可避免。


因為皇帝不玩了,自從宋徽宗玩這玩意把國家玩丟了之後,後代再有玩蹴鞠的就會被稱為昏君,所以無論是那個皇帝都不願意被稱為昏君。

而北宋時期就是因為宋徽宗,其一高興就封官,所以導致六賊的出現,大家為了陞官就一味的哄他開心,所以蹴鞠才會這麼厲害


中國自秦始皇以後,除國家的王者外,不再準許有新的貴族形成,包括帝王的親兄弟姐妹在內。

但宋朝是真正漢族人的執政皇帝,人羣組團結社向貴族集團進展自然而然。這就是要飯的也結團成飯糰現象,小說寫成丐邦。

結社組團必有上層統領人物,圍繞統領的人就成有閑富足的貴族人羣,文學社會學寫記成幫閑人羣,即陪首領休閑玩樂的人羣。貴族本人就是被頒發無限的錢,啥都不幹,只喫喝生殖玩樂鬧的人。

蹴鞠至宋由王公喜樂,而興盛起來,如唐馬球舞蹈由帝王喜而盛極一時,武則天當政花一朵勝五畝糧的售價。等等都如此。

下一王朝滅上一王朝,再由新王喜啥興啥了。

但不興,屬歸還民間態了。另興某項,由民玩入貴族家及皇家了,此為民向王貢獻,或賣於帝王家。

王及貴族之物以及玩物寶物,不是寫書人記寫的由王貴族處,傳致民間了,而是民間原有,貢獻上供給貴族王們享樂了。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不是北宋,而是黃帝時代!先前黃帝打不過蚩尤,在休整期間,就是玩足球為樂!


就是擅長踢的這幾個人把國家搞敗亡了!

百姓遭掠殺,皇帝做俘虜!領土被侵佔!偏安一隅的南宋也膽戰心驚憂患金兵隨時侵入!

雖然這是項很吸引人的體育運動,到如地步此還有啥興緻再踢~???

還不如學趙構練就一路逃亡的」項目」實用呢!唉!??


一個是古代的宮廷戲,一個是現代的體育項目,怎麼比?


蹴鞠和足球的概念不一樣,規則也不一樣,除了大部分要用腳踢,沒多少聯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