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李子的电影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强烈推荐去看一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部影片既不会让我们对华尔街的金融黑幕有更多了解,也无意对影片主人公做任何道德评判。重点在于,通过本片,我们既能真正进入贝尔福特的心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支撑他走向成功的时代环境。

众所周知,《华尔街之狼》的主人公乔丹·贝尔福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个活跃于1990年代的华尔街证券经纪人。他曾因经济诈骗和操纵股价等多项罪名在监狱中服刑两年,但与他之前几年里极尽奢靡的生活相比,这样的代价并不算高。影片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表现贝尔福特的迷乱生活上,而在近些年一直严肃正经的斯科塞斯,似乎也在拍摄这些段落时找回了自己久违的活力。躁动不安的摄影机运动,时急时缓的影片节奏,凌厉至极的插叙和闪回,以及鸡血满载的旁白叙事与原声音乐,都能让观众在观影时沉浸在贝尔福特放浪形骸的生活氛围中,而斯科塞斯对片中主人公的嬉笑怒骂笔触,则能够令人回想起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乔治·格罗兹对魏玛时期柏林的腐败夜生活的生动描绘。

然而斯科塞斯为《华尔街之狼》所选取的视觉外观,却与格罗兹疯狂扭曲的表现主义手法截然不同。《华尔街之狼》的布光与构图十分平实规整,这种视觉策略与斯科塞斯对摄影师的更替有关——他没有再次使用自己近些年来最常用的摄影师罗伯特·理查德森,转而选择与曾经为《第25小时》和《逃离德黑兰》等片掌镜的墨西哥摄影师罗德里格·普瑞托进行首次合作。马丁的这种选择符合了影片的深层逻辑:普瑞托的自然主义影调与理查德森追求强对比的画面风格明显不同,这正对应著贝尔福特与泰迪·丹尼尔斯(《禁闭岛》男主人公)或霍华德·休斯(《飞行家》男主人公)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后两者不同,贝尔福特一直都具备著强烈的自信,即便在面对最疯狂脱线的情形时,他仍然坚信自己在最终能够化险为夷,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说《飞行家》与《禁闭岛》的强对比影调是基于主人公对周边环境的妄想式感知,那么《华尔街之狼》的平实影调就是根植于贝尔福特对自己环境掌控力的深信不疑。

贝尔福特的自信来自何处?答案很简单,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如簧巧舌向他人推销任何商品。在一个商业社会中,他的这种能力足以让他时刻把握赚钱机会,所以即便在他身陷囹圄之时,他仍然相信自己能够东山再起。而将他推向成功的燃料,正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对金钱和虚荣的渴望。贝尔福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总能精确地击中他人的软肋。在面对员工时他会提起对方在加入公司之前的贫苦境况,以鞭策员工更卖力地替他工作;在面对客户时他能轻易看穿对方的需求,并对此百般挑逗,直到客户被他榨干为止;在面对商业伙伴时,他明白该怎样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以便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而在面对前来调查他的联邦特工帕特里克(凯尔·钱德勒饰)时,他用寥寥几句话就激起了帕特里克对自己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不满,险些让这个恪尽职守的对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他像一条毒蛇一样不停引诱著人们为他贩卖的价值观买单,更可怕的是,人们往往无法拒绝他开出的条件。

《华尔街之狼》所引发的层层争议,体现的其实正是大众在面对贝尔福特时的矛盾心理。很多舆论与观众都认为斯科塞斯在电影中有美化贝尔福特之嫌,但悖论在于,这些观者之所以能感受到贝尔福特的个人魅力,恰恰是因为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被贝尔福特的生活方式所诱惑著。斯科塞斯在接受访谈时提到,他曾因为本片与《好家伙》和《赌城风云》题材相近而犹豫过是否要接手本片,之后他意识到,要想突破两部前作,自己就必须以贝尔福特的视角作为进入影片世界的切入点。既然我们要了解「华尔街之狼」的所思所想,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避开被他的生活诱惑的风险,而斯科塞斯也没有对贝尔福特作任何的道德评判,他仅仅在尽量真实地呈现著贝尔福特的整个生活,并把最后的判决权留给了观众自己。在结尾段落中,《华尔街之狼》撕掉了贝尔福特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为了寻求减刑,他出卖了曾经与他合作过的所有生意伙伴,也丧失了自己仅存的最后一丝信用。讽刺的是,大功告成的特工帕特里克在坐地铁回家的路上会想起贝尔福特对他说过的话,而贝尔福特在出狱后也可以通过传授推销技巧,继续从大众手中取得可观的收入。当贝尔福特在影片终场戏中指导大家该如何卖出一支笔时,台下观众的脸上显现出的依旧是对贝尔福特所代表的名利的饥渴;然而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真的愿意像贝尔福特的无数牺牲品一样为他所推销的价值观买单吗?斯科塞斯仍然箴默不语。一切要由我们自己决定。


讲述了一个人在华尔街,怎么从最底层取得成功,同时坠入了犯罪的深渊,在最后时刻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乔丹刚进入华尔街时,只是一个低级职员,但也学到了成功秘籍,性和海洛因,但乔丹此时并没有领悟到深刻的含义,反而失业啦。

乔丹只好从不起眼的公司和股票做起,摸出了一定的门路之后,用欺诈性的方式慢慢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啦,成了『华尔街之狼』。

这时,乔丹才真正领悟到了性和海洛因的意义,利用这些东西做得风生水起,自己也深陷其中,但随著事业的发展,慢慢地被警察盯上啦。

在一次度假时,遭遇了风暴,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激流勇退啦,但是最后还是被戴上了手铐,为了减刑,开始出卖以前的同事和朋友。

在监狱服刑36个月之后,乔丹获得了新生,成了一名演讲师。

一个要想成功,必须不择手段,但是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时的悬崖勒马才是正途!


没看过,现在去看。


对于一个已经观看此电影达到5遍的人来说,还是有一点心得是可以分享出来的。想看这部电影的人,大多数人的职业都是营销岗,尤其是金融业,想必题主也是行业内的。

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如何把投资客营销到位,引导其买入公司投资的股票,公司从中争取佣金和巨大的投资收益。影片对小李子在营销客户时的情节描述的非常细化,眼神、语气、动作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中三处情节都是影片的一个个小高潮,第一个小高潮就是,小李在刚区加州参加的一个经纪公司,成功的把公司承销的垃圾股卖个一个根本不想投资的人,从而获得巨大收益提成,其营销方法在网上也被疯传。后面两处疯狂的高潮就请题主自己去看了,给题主留点悬念,不能剧透。

非常值得学习和观看,整个影片总结下来就是:只要你有脑子,胆子够大,眼睛够准,就没有发不了的财。

有同行的可以一起来评论区讨论哦。


华尔街让全世界金融津津乐道,眉飞色舞并无时无刻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街道。


讲述了金融行业里面的暴利,腐败,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大家还是踏踏实实工作,不要想的一夜暴富的梦想


这部电影,我只看过一次,印象最深的是小李子的第一次成功售卖垃圾股后赚的那第一桶金,高的惊人,感叹到金融证券股票的获利度是有多高。后来小李子从风生水起到失足逃命,也见证了一个道理,做人再有钱再有势,也不能膨胀,不能目中无人不能违法犯罪,不能违背伦理。


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