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个周末都会在培训班上日语口语课。授课老师是个日本老师,每次在正式开课前都会有半小时的自由交谈,他会让我们每个人用日语叙述最近一周的情况,比如这一周工作忙不忙,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等等。

不久之前的一次,我在课上说最近一周承接的校对实在太多又比较复杂,连续三天都工作到了后半夜。老师也表示非常理解,他的太太和我一样同为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也是承接校对的项目,工作的内容基本算是同行。老师说来到中国以后,这里的朋友听说他的太太是自由职业者,在家办工时,都不约而同地感叹道:「啊,好羡慕啊!」「多好啊,多自由啊!」

我能明白许多一提起自由职业者就羡慕不已的人羡慕的是什么,也明白之所以被那么多人羡慕,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自由职业者可以摆脱办公室中的种种弊端——也许的确如此,但不仅仅如此。

老师说可能因为在中国从事自由职业的人还比较少,所以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从事这种职业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我的一个做自由翻译的朋友也语重心长地和我说过:「做自由职业真的非常不容易被理解。」其实针对这一点,目前已经自由大半年的我也很早就想写点什么了,无论是对普遍理解的误区进行诠释,还是为即将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人们提供一些信息,都在督促著自己分享一些感受与心得。因为不容易被理解,从而导致对其认知的误区普遍化,所以我认为,先从不被理解的地方说起为好。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自由职业」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隔行如隔山,无论是坐在办公室还是自己独立出来单干,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其工作的性质、内容、方式、灵活度及弹性程度也是大相径庭。行业与行业的区别,远比办公室员工和自由职业者的区别大的多。因此我所提到的内容,也只是针对我个人作为自由校对兼排版人员的情况以及身边其他同行的情况进行认知和小范围描述,也许有的弊端对我个人而言是难以避免的,但对于不同领域的其他自由职业者来说可能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需要更多的人从更多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感受。还望知悉。

误区一:自由职业者不是正式职业

这点恐怕是老一辈的人普遍存在的职业观,甚至同龄人中也不在少数。

今年年初公司因故倒闭,之后我零零散散地从之前有过合作的伙伴那里承接了几个项目,直到5月,正式确定了今后要走自由校对的道路。当得知这一消息后,从家人及不同时期认识的人那里得到了四面八方的回应。

「暂时在家里干一段时间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个工作比较好。」

「你以后就打算在家里做了,能承受孤单?」

「你明明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的啊!?」

然后还有几个朋友为我介绍了其他工作岗位,也有几个人邀请我入职他们所在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认为我应该再找个正式的工作。

……

直到现在,提起这些不久之前的事,内心中依然充满无尽的感激。当时事发突然,犹记那一刻在情感上的不舍与迷乱的慌,这个时候身边许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从精神上将我拉出了低谷。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岁月,心里由衷的感谢。也是几乎在同一时刻,出于各种原因,我坚定了之后要在自由职业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一步。

目前社会的大环境普遍认为,除了在正式的公司里被录用的正社员,其他的都不算是正式的工作,至多是打工或兼职,当然也包括自由职业者在内。

那么,自由职业算是正式职业吗?

我的中学同学中,有些同学现在也保持著联系。其中有几个女生婚后当了家庭主妇,几年前其中一个同学和我说她想做代购,她当时因为照顾孩子辞去了工作,但也想找些事情做,适当地补贴家里和孩子的费用;在公司时,经常要接触一些兼职翻译,有些译者本身是家庭主妇,但也会在业余时间适当地接翻译的项目,可能是为了补贴,也可能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在把家事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找些比较自由弹性却不稳定的工作适当地做做,此时这些自由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正式的职业,可以说是兼职或零工。

但也有一部分人,同样做著上述两种职业,但对其投入程度不亚于公司内的员工。我认识一些自由翻译人员,他们日常生活的开销完全依靠著自己独立承接下来的项目,一直努力地单独干下去,收入也很可观;也有个别人后来逐渐组成了团队,甚至自己注册了公司。

列举上述两种情况,其实是想说明,虽然是相同的自由职业,但从事该职业的人对其价值取向和定位不一定相同。自由职业是否为正式职业,取决于自由职业者自身对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如何定位,而不取决于自由职业本身的内容。你可以把这份职业当作你谋生的手段,这样一来你就是自己的老板;也可以把它当成丰富生活的方式之一,既能避免生活的单调又能顺便挣些钱。这两种选择都没有错,是根据个人的客观情况和自身观念决定的。

然而目前的事实是,一提起自由职业大家的脑海中普遍涌现的是第一种情况的现象——是的,并没有被普遍认知成正式的职业。如果被认为不是正式的职业,仿佛就会有更充实的工作外时间为他们准备著,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误区——

误区二:自由职业者可以随意调配自己的时间,所以想干什么、什么时候干都能完全取决于自己意愿

一天下午,一个朋友在微信上与我聊天。她当时因为一些事情情绪很低落,想和我聚聚,希望我能当天马上去找她,然后一起住一晚上。

那时我手头有一个几万字的大项目,交期很紧,而且之前因为一些事情已经耽误了这个项目的部分日程,所以那几天我一直在赶工,晚上的时间都不得不占用。虽然我也很想和朋友小聚,也感到很抱歉,但时间实在无法挤出,而且我也认为改个周末再聚也行,就这样和她说了。而她问我:「你每天都很忙吗?」听起来像是反问,且从她后来说出的话中,我能感觉到她心里有些责怪,似乎不相信我能忙到没时间,或者认为我有权利有办法让自己不忙,只是我自己不想聚。

如果我是公司里的员工,因为工作没完成或因为领导要求加班从而拒绝聚会的话,至少从道理上讲应该不会有谁责怪;但因为「自由」了,没有了领导的督促,好像理应自己的一切就都能由自己来随心所欲地「主宰」了。如果我说没时间、做不到,那就是说谎。

「你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都自己单干了为什么还这么早啊,多睡会懒觉不好吗?」

「你平时随便找几天出去玩应该没问题吧,又不是在公司不用领导批准你请假。」

「你为什么还朝八晚五地计划工作时间啊?那你自己干跟在公司没区别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啊?」

这样说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仿佛自己当了自由职业者就要尽情地吸吮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自由」。似乎失去了公司体制的管束,享受这些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没当自由职业者之前,也多少有这样的想法,感觉至少相对地说可以随意些吧,工作累了随时可以Q上或微信上聊聊天,困了直接躺床上睡一觉,今天没心情干了就停工一天啥也不接了,不喜欢做某个项目就拒绝了……

上述列举的情况,不能绝对地说一定不会实现,但比起要承担的责任,实现这种小自由的愿望已经是太其次的事了。

我的一个自由翻译的朋友说的很好:如果做自由职业,除非你不为赚钱,否则一定要做好闲的时候不像人,忙的时候不是人的心理准备。

正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很自由,所以都以这样的标准衡量和要求自己,不但认为我周末也能工作,还认为我在工作时间也能顺便做家务,非周末的时间也能外出和朋友聚会或者办其他的事……然后在顺从这些铺天盖地的要求之下,直接导致忙的不可开交,工作与生活、社交全夹杂在了一起,哪个都做的乱七八糟,始终面对家里的小环境,心情也难以切换……单独说每一个要求其实都不过分,但如果全部积压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如今的我为自己的生活定下了规律的计划,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将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五点半定为工作时间,其余时间用于家务的一部分及其他生活琐事,日程上与上班族无异。这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混乱与误解,意识到规律的重要性之后做出的决定。

自由职业之自由,其本质也是在自律前提下的自由。这份自律要求自己必须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力,约束的程度大体上不亚于公司对员工的约束。只是约束者由公司换成了自己,但正因为是自我约束,使得心中没有了那种被「压迫」的「服从」感,而是自己成了自己主人的自豪感。所谓的自由,我想就是心灵的独立与解放吧。

误区三:自由职业者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接下某一份工作

有一天生病了,但之前预约的项目还没做完,于是当天躺在床上边收信边干活。

如果有人知道我这样,一定会劝我把手头的工作拒绝掉吧,一天两天不工作少赚不了多少钱吧?难道就这么想赚钱吗?

当时自己也在想,为什么这么拼?如果我当时和客户说我身体不舒服手头的工作能不能转给别人,他们也一定会理解;但曾经做过项目担当,当时的自己既是上家也是下家,非常理解早就商定好的项目在眼前却被推回去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当客户认为你是做这份工作的合适人选,却被你拒绝时面临著怎样的苦恼。虽然我们都没有优秀到没了谁地球就转不了的程度,但每一个人都有著自身所长,这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客户之所以将某一份工作委托给你,也是考虑到这项目工作本身的内容与你能力的匹配度的,你拒绝后当然还会有其他人能做,但经验与工作风格的断层必然会带来一些阻力。特别像翻译这种关联性强的工作,每换一次人手就会发生不可避免的不便。因作业人员不同导致同一个故事中的同一个人名或地名翻的五花八门,这种吐槽在身边已经屡见不鲜。如果你只是以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决定对待工作的方式,愿意相互合作的人越来越少也不足为怪。

最近一直在看几年前引进中国的一部经典日剧《冷暖人间》。剧中的主角五月嫁给了经营「幸乐」中华料理店的阿勇,阿勇的母亲是幸乐的老板娘。幸乐的餐饮美味,服务周到,且全年无休。曾经有次幸乐因故人手不足,阿勇向母亲提出停业几天,也恰好赶上节日了。可老板娘却说:如果随便停业,信用何在?正因为我们全年无休,节日期间别人都放假而我们继续营业,这就是我们积累客人信誉的关键。

虽然我不赞同全年无休的工作模式,但老板娘对客人信誉的意识,我认为十分中肯。拒绝一次,少挣的钱或许不足以造成什么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损失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这一点收入了。我本身也想尽量把工作时间控制在周一到周五,周末尽量空出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多出去走走,努力避免因在家工作从而引起社会脱节。但许多时候仍事以愿违,很著急如果不周末做就赶不上交期的项目、之前一直就由我做所以客户不想换人的项目、给我做就放心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在我不想占用工作的时间应对,而那时我也会努力承接下来。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些比较善解人意的客户,他们会主动与我协调工作时间,会为了避免我占用周末时间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延长交期。对于他们的换位思考与理解,我一直充满感激,面对这样的客户,我也更有了不能辜负这份信任的决心。

当然并不是说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自己任劳任怨什么工作都硬著头皮做。我也曾拒绝过很多项目,有些是日程排不开,有些是自身没经验不敢接,也有过休息一周外出旅游的时候。但客户都了解我的情况,合作期间彼此的信任已经稳固,他们自然不会因为我某一次不做了就置疑我的信用。不随便拒绝,尽所能发挥自身价值,不仅是为对方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误区四: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来得更容易

几年前在公司时,我管理过一个比较「划算」的项目。这个项目做起来很轻松,作业方法本身很容易,效率很高,我当时找了一个自由校对来做,他开玩笑地说,这个项目花一天时间就能把几天的工钱全挣出来,要是多几个这样的活该多好。

那个时候,大家或多或少都羡慕过付出就有回报的自由职业者吧。当听到有人做一天同声传译就能挣几千的待遇,羡慕和嫉妒声就此起彼伏,满是「我一个月才挣多少多少,同传一天就这么多!」

我没有做过口译,但以自己有限的了解,我明白这收入绝不仅仅是来自一天的工作量。的确单纯以日薪进行对比的话,外包的业务往往都比专职高,但算进去你付出的成本,利润是不能单以表面的数字来衡量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谁都知道,同传为了在现场工作的那一天,不知需要花多少天准备与复习,并对当天翻译的内容和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了解和熟悉,一旦准备不充分连弥补都困难。

的确如果天天做这样的项目,看上去是能挣不少,但这样的项目,我知道一年都未必会有一个。旺季时不菲的收入,可以换来暂时的安心和喜悦;而淡季时工作寥寥无几,没有经济来源的焦躁也不容小觑。当然你可以说没有工作就去主动找啊,这又回到上边的话题了,找也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何况能否找著还是个事。所以,自由职业者要耐得住压力。

我目前已经自由半年,多亏信任我的人的帮助,这半年来我的工作一直安排的很充实,几乎没有惨淡的时候,之后应该也能维持稳定的状态。但即使如此,内心的危机意识依然很强烈。如果有一天客户发掘出了更适合我的人;如果某一次把一个项目做砸了,在客户之间被传开导致许多人中断委托,面对客户的种种质问能否独当一面应对……这些都是影响自身信誉度的重要因素。这种危机意识时常「逼」著自己不得不向前猛走,是学习更多更深的技术,还是接触更多的人脉,这种拚命让自己不掉队的思想不时萦绕心头。

是的,来得更容易的收入是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为代价换来的。在公司里做不好工作犯一次错误,虽然不受器重不被认可的滋味很难受,但公司多多少少是能给你扛一些事情的,无论是大是小,是否被看见;但自己独立出来单独打拚,褒奖与批判都是你一个人承担,出了问题负全责时,可能就是从此丢饭碗的开始。有人说过:可以把自由职业看成是自己创办了一个公司,自己就是公司的老板,而员工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

以上的误区,似乎提到的内容都略显消极。那是因为自由职业者的优点比较显而易见,简单易懂;但其缺点却相对隐蔽,因此更值得剖析,并不是自由职业真的就是弊大于利。权衡利弊后,结合自身的情况,才会了解这种自由是否适合自己,从而做出成熟的选择。我认识的同行们都各自走在自由的路上,喜欢独处的人恰好适合这样的职业,需要兼顾家庭的人也在弹性的工作内容和家务之间灵活兼顾。每个人都在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舒心地度过每一天,虽然偶有不被理解的抱怨,但总体来说大家似乎都很开心。我也不例外,夹杂在被给予信任的喜悦与缺失归属感的寂寞之中,与此同时也在努力用其他的办法改善弊端,并维持目前的优势。但是,坚持的心始终没有动摇。现在也大体规划了未来的目标,由于太久远,能否实现仍是个未知数,只有一步一步向前方的目标迈进,直至实现——虽然那可能是将来再将来的事了。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