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喜歡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魏王與信陵君本是兄弟,而且信陵君是一個禮賢下士,急人之困,仁愛寬厚,當時各地名人賢士多慕名而歸附,曾養門客三千。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戰國四君子。社會威望極高,趙孝成王贊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假如我有幸做一會魏王,有一個這麼優秀的兄弟,定要與他修好兄弟情義,發揮他的社會威望,以他善養門客的特點,讓其為國家招攬天下賢才,舉薦能人異士,為國家效力,建立功業。

信陵君曾兩次大敗秦軍,使得諸侯十餘年不敢謀魏,他禮賢下士,善養門客,自成勢力,這要是能給他已重任,他自然能全心為國看守門戶,成為魏國的鎮國柱石。而秦國的使臣離間魏王與信陵君的關係。堅定兄弟君臣情義,不備他國所離間,信陵君因為姐姐嫁到趙國平原君,都替趙國使出那麼大的力氣,救趙國於為難,更何況生他、養他的魏國是他的本國。如若能以兄弟情感動之,以國家重任委託之,何患魏國不強大?何患信陵君不為國盡忠盡孝?

所以如果我是魏王,我一定會用兄弟情義感化信陵君,對他充分信任,為國家重任於他,讓他的才能在魏國得以施展,讓他的門客成為國家棟樑,這樣魏國何愁不強大?


今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待戰國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首先秦國自變法以來,國力日盛。逐漸蠶食鯨吞諸國,意圖統一天下。信陵君對形勢看得明明白白。當秦國攻打趙國時向親戚魏國求救兵,魏王膽小懦弱,鼠目寸光。不敢得罪秦國去救趙國。所以信陵君為了國家長遠利益,不得不託如如姬竊取兵符發兵救趙。這才解了趙國之危。戰事後信陵君又把帶出的魏國將士還給魏國,而信陵君留在趙國。

如果信陵君不明智會到魏國那麼他面臨著魏國的嚴厲審判,最後被開刀問斬。因為他犯下了如下大罪:

一、竊取兵符。這是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

二、欺君之罪。瞞著魏王調動軍隊是凡上作亂。

三、擅殺守城軍官。

四、魏王知道信陵君在魏國的威望盛於自己其實早有殺掉他的念頭。

以上四條你想信陵君還能活嗎?,就算魏王在這件事情上有意佈下套讓他而為。他回來不正好給秦國留下攻打魏國的理由嗎?所以魏王必殺他無疑。


面對這樣一個能力超羣(兩度抗秦)、擁有私人勢力(食客三千)、不一定聽話(竊符救趙)、聲譽很好(戰國四公子)的手下,絕大部分領導都會覺得棘手,除非領導比他還厲害一個檔次。

一般的領導該怎麼辦呢?

我談談自己的看法,歡迎討論。

第一、不能殺他,因為只有他能幫魏國抗秦,不能自毀長城,況且殺他會讓他的食客都成為自己的敵人。

第二、不能閑置他,因為他的聲名太好,閑置他就是證明自己的昏庸,而且長期冷落他說不定會把他逼反或者把他逼去別國。

第三、不能重用他,因為實在是對他不放心。因為他對自己的地位是明顯的威脅。

第四、不能讓賢,這樣不但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會把自己的性命也一起交給了他。

哪一種傳統的方法都不能明確的奏效,那還能怎麼辦?有沒有什麼事實可以參照?

大英帝國是一面鏡子!尤其是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時候的大英帝國!

我知道這個比方可能不恰當,權當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

拿美國和英國的關係來類比。獨立戰爭前,美國基本和信陵君一樣,有能力(這可是一個獨立的大陸)、有勢力(十三個殖民地)、不聽話(反抗英皇徵稅)、有名聲(歐洲大國支持)。而大英帝國呢?當然比魏王厲害的多,但是心態一樣。

英國先是打擊,打不贏(或者說打贏的成本太高);後來是孤立,結果人家一樣做生意(法國人還送去了自由女神像);再後來就是不冷不熱,美國終於崛起(南北戰爭後,美國統一);最後,美國成為安格魯薩克遜文化的繼承者(英國交出了老大位置)!

有沒有啟發?反正英國人是有啟發的,所以後來英國殖民地出現獨立潮,英國咋辦的?支持你們獨立,只要留在英聯邦的框架內,留下最後的體面,其餘愛幹嘛幹嘛!大家繼續做生意嘛,好歹大家還有一份香火之情。你看後來二戰,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那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玩命支持英國和德國人死磕啊!

思考一下,魏王要咋辦?我要是魏王,我會把信陵君已經佔有的地盤都給他,勸他另立,只要面子上成為我魏國的附屬國,其餘愛幹嘛幹嘛!

信陵君接受到這樣的條件後,會怎麼樣?這就不描述了,總之從信陵君做事的風格和後來的事蹟來看,他會成為魏國抗秦的最可靠的屏障!


對於魏王而言,有這麼出色的一個弟弟還真不是件好事。這和現在的組織體系是一樣的,信陵君魏無忌能為自己所控就是好下屬,而且是個能幹的好下屬,如果不能為自己所控,就是潛在的威脅者或者敵對的人。顯然信陵君魏無忌的能力遠遠超越了魏王,其實際的影響力也超越了這個國君。

在諸侯國中,魏無忌可以說一呼百應,就算魏王也沒有這個實力和影響力。對於這樣一個弟弟,魏王是又愛又恨,愛的是秦國也不敢正視魏國。恨的是諸侯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這不僅僅是秦國間諜的反間之計,也是當時諸侯之間達成的共識。

信陵君魏無忌沒有稱王稱君的野心,他只想為祖國做些事出份力,僅此而已。但面對魏王的猜忌,他選擇了放棄,史記中記載魏無忌遭遇誹謗而被解職後,稱病不朝還和門下賓客飲酒狂歡,多近女色日夜淫樂達四年之久,最後終因過度飲酒而死。信陵君魏無忌死的那一年,魏王也去世了。在我看來,魏無忌不一定是因病而亡,可能是魏王這個哥哥臨死之前,為了防止這個弟弟陰謀作亂用了下了狠手罷了。如果我是魏王,我自問無論才學、影響力、能力各方面均不如弟弟魏無忌。那麼我會選擇放棄魏王之位,因為我知道「無能者居高位,難獨善其身。」與其這樣引導魏國走向滅亡,倒不如將魏國交給弟弟魏無忌以求國之復興。上面說的是大義,如果沒有大義只有私心,那麼我會選擇殺了信陵君魏無忌以絕後患,至少能保證我的魏王之位不受影響。中庸一點做法就是削其兵權,不斷降低其影響力,不委以重任,讓他的能力無從發揮,歷史上魏王就是這麼做的。而信陵君魏無忌面對這樣的兄長,面對這樣的魏國,選擇了放棄,直到放棄自己的生命。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感謝邀請!

按照慣例,咱們先來簡單介紹下信陵君其人!

其實感覺有點多此一舉,畢竟信陵君太出名了,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組成「戰國四公子」組合,可以說是戰國時期第一偶像天團啊。其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不亞於有著「戰國四大名將」之稱的「起翦頗牧」!而且如果僅從當時來看,他們的地位更是要高出廉頗他們一頭。

除了春申君黃歇地位稍微低點,只當了個楚相,其餘三個可都是國君之後啊,正兒八經的王族公子。

其中信陵君魏無忌,是戰國中後期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僖)王的異母弟弟。

他禮賢下士,廣結賓客,內修國政,外御強秦,曾經組織起兩次規模較大、影響深遠的合縱運動,將秦國擊敗,名揚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特別是那次「竊符救趙」,不僅解了邯鄲之圍,還率聯軍將不可一世的秦軍打回了關中老家,絕對是戰國後期的風雲人物!

但是呢,過於優秀並不是好事兒,特別是他還有個王族子弟的身份!

咱們不妨站在魏王的角度想想,信陵君當時是「竊符救趙」啊,這一個「竊」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他當初可是讓魏無忌觀望戰事,按兵不動的啊!不管此決定對與不對,決定權都應該在他魏王手裡,信陵君需要做的是說服他,得到同意以後,才能出兵。結果呢,信陵君沒聽他的。

在魏王這弟弟好像是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那他自然要有所表示。這換誰估計都沒那麼大度,魏王還算好的,他只是提醒了一下信陵君,要是心眼小的,估計就在開始琢磨怎麼收拾信陵君了。

但是信陵君這時候,或許是因為擊敗了秦國,有點飄了。他對於魏王的警告很不爽,一氣之下,留在了趙國,這一待就是十幾年啊!

這可苦了魏王了,這些年,秦國乘著魏無忌在趙國,日夜不停地進攻魏國,可把魏國打慘了。

後來實在沒辦法,又去請魏無忌。畢竟親兄弟,魏無忌也沒有再賭氣,於是答應回國,魏王把軍權交給了魏無忌。

然後魏無忌聯合其他諸侯國,再次爆錘秦軍,打得秦國不敢出函谷關,信陵君之名再度威震天下!

不過這時候魏王又沉不住氣了,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再度奪了魏無忌的兵權。結果魏無忌從此心灰意冷,不再搭理他哥哥,沒過幾年就死了。

至此,天下再也沒有可以阻擋秦國的人物了。

當然,這些都是咱們從上帝視角看到的,如果現在魏王當時的角度,很少有人不會忌憚魏無忌,畢竟當時他確實功高蓋主。

信陵君雄才大略,當世人傑,但是在處理和哥哥的君臣關係中,確實有所欠缺,或許兄弟倆小時候關係很好。但是,當哥哥做了魏王,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魏王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弟弟在魏國的時候,他寢食難安,弟弟不在魏國,他又憂愁不已。

當然,他不是一位聖明的君主,不會合理用人。如果他一直支持信陵君,或許就不會有秦始皇掃滅六國的歷史了!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我也不是魏王!

您好,我是白話歷史君,請多指教!


謝謝邀請。

齊之孟嘗,趙之平原,楚之春申,魏之信陵,戰國四君子美名歷經兩千多年仍常被人提及,他們的典故也廣為人知。而魏之信陵君更是讓在下欽佩不已,我們先來看看信陵君的事蹟。

信陵君名魏無忌,魏安釐王的異母弟。魏無忌之所以讓人欽佩,在於他的禮賢下士,任人為賢,重情重義,在於他的言必信,行必果。東門迎候嬴為上賓,竊符救趙解邯鄲之圍便是他禮賢下士,言必信,行必果的最後佐證。

而在軍事謀略上,魏無忌更是率五國之師伐秦,兵威函谷關,復失地千里。

可惜,當他率五國之師伐秦大勝歸來之後,隨著權勢、聲望的不斷提高,引起了魏王的不滿和猜忌,後來信陵君雖仍貴為魏相,卻不再得到魏王的信任與重用了,或許後來信陵君也明白了其間的道理,故每天也就只能在鬱鬱寡歡中借酒澆愁,幾年之後信陵君帶著未能振興魏國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YY一下,如果我是魏王,對於信陵君,只有四個字,用而不疑。信陵君的纔能有目共睹,且在六國都有很大影響力。當五國伐秦後,秦莊襄王憂慮過度,身體又不好,直接去世了,把秦國扔給了只有13歲的嬴政,秦正衰弱。要是利用好這個機會,重用信陵君,對內整頓朝綱,對外打壓強秦,天下歸屬尚未可知。

而擔心信陵君篡位,我是不擔心的。其一,信陵君為什麼在六國有這麼大的威望,就是他為人處世的人品,一個好的名聲。他若篡位,便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錢。其二,當時強秦已顯統一之趨勢,信陵君是個聰明人,不會放著強敵不管而內鬥耗損國力。

以上便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謝謝大家。


魏無忌人品好,能力強,魏王害怕他威脅自己的地位,就不敢用他。戰國末期,秦國統一天下已經不可避免,魏國即使啟用魏無忌,也很難對抗秦國強大的實力,最後還是免不了滅亡。倘若魏王賢明,重用魏無忌,讓魏無忌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或許可以延緩魏國覆滅的步伐,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會被秦國滅亡。魏無忌再如何出色,也無法與歷史潮流對抗。


謝謝邀請,戰國四公子魏國公子信陵君是最有能力的一個。但是也是在四公子裡面最沒權利的一個!就是因為魏王的忌憚。如何去對待這個問題很難,在秦國明君世出且國立強盛的時代。魏國已經沒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格。四戰之地,可能沒人能挽救魏國。長平之後,天下大局已定。如果信陵君激進,只會讓魏國更快的滅亡。如果守成,也會被蠶食殆盡。所以個人覺得魏國是死局。只能圖存了……既然無人能改變這些,要信陵君做何?


有能力的君主欣賞信陵君,沒能力的君主防著信陵君,因為怕他被黃袍加身呀!


說來說去,沒說到重點。。。。現在討論的是如果你是魏王,你應該怎樣對待信陵君。。。。。而不是,信陵君怎樣怎樣有才,而不是你是信陵君,應該怎樣怎樣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