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腸鏡檢查已十分普及便利,

大家對結腸息肉也是見怪不怪。

可是,千萬別掉以輕心!

說好的結腸息肉就癌變了?!怎麼辦?

張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三年前,張先生曾在老家醫院做過一次腸鏡檢查,提示結腸多發息肉(直徑約0.5~0.7 cm), 但因個人原因,未遵醫囑行內鏡下治療。近期,在我院複查腸鏡,發現結腸息肉較三年前明顯增多增大,其中3枚亞蒂息肉已達1.7*1.0 cm左右。

經評估後行內鏡下治療、並予金屬夾鉗夾止血處理。術後病理提示:管狀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基底切緣均未見腫瘤累及。

張先生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後怕,醫生說,他的息肉屬於腫瘤性息肉,而且明顯變大,不僅讓內鏡操作變得困難,而且再拖下去很有可能惡變。

幸運的張先生,總算是轉危為安,逢凶化吉。

那麼,長了結腸息肉,

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結腸息肉

結腸息肉,是腸道黏膜突向腸腔內的一種局限性隆起的贅生物。凡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息肉主要分為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多出現在中年以後,大約有25%~80%的發生率。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並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可以單個發生,也可以是數個、數十個或更多發生,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通常無特殊不適癥狀,在體檢行腸鏡篩查時被發現。

發現結腸息肉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引起重視。醫生根據組織學將結腸息肉分為兩大類:腫瘤性、非腫瘤性。

腫瘤性(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非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其中腫瘤性息肉最為常見,是癌前病變的一種,與大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研究發現,有80%~95%的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經歷:

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的過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

如病理類型出現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鋸齒狀腺瘤,則歸於高危人群,需積極干預、密切隨訪。

一旦發現息肉,必須儘早治療。內鏡醫師會根據鏡下表現及前期可能有的結腸息肉活檢報告,依據其所在部位、有無蒂、大小及惡性潛在性選擇合適的術式,完成內鏡下息肉治療術。

某些範圍廣、體積大、在內鏡下切除有困難的,仍需外科手術或腹腔鏡治療。對於一些特殊病例,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等,需根據息肉的大小、數量、形態、病理採取分次內鏡下切除。

切除息肉之後,也要定期複查。臨床上通常根據病理結果、切除完整性、腸道準備、息肉家族史、健康狀況及既往病史來決定複查時間。

(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指南)

哪類人群更易被結腸息肉「盯上」?

息肉的發生與低纖維飲食、長期吸煙、感染、年齡、遺傳等相關。

結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

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建議以50歲作為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而美國的最新指南是45歲。(2014版)

某些多發性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病(FPC)的發生與遺傳有關。

另外,多數結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癥狀,40% ~50%的結直腸癌患者也是沒有報警癥狀的。

只有很少一部分會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異常。

因此,年齡超過50歲且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患者無論有無不適,都應定期體檢篩查,早發現早診治。

另外, 結腸息肉容易複發,一定要遵醫囑定期複查。

研究已經證明,西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引起大腸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早發現、早治療、定期複查」

由於息肉演變成癌的過程非常漫長,如果能在萌芽狀態就予以切除,就能有效阻斷它的癌變之路。

退一步講,即使癌變了,如果能早些時間發現,只要沒有轉移,手術切除後治癒率高達95% 。

等到了晚期,癌細胞會離開結腸、直腸和小腸的薄壁組織,直接進入血流,可在人體內迅速擴散,晚期結直腸癌的 5 年生存率往往低於 20%。

如果伴有肝臟或肺的廣泛轉移,單純手術就比較困難,即使採用很強的化療、或靶向治療,五年存活率也僅有10%左右(最近有報道可達到30%)。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刻不容緩!

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腸癌及息肉最有效的方法,以下高危人群需要結腸鏡篩查:

①大腸癌高發區年齡超過40歲者;

②有腸道癥狀的人群。如反覆黑便、排便習慣改變,或大便潛血陽性而上消化道檢查未能發現病變者,還有排便異常如慢性腹瀉或長期進行性便秘的人群;

③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員;

④炎症性腸病(克羅恩和潰瘍性結腸炎)等藥物治療後者;

⑤大腸癌或息肉手術後或內鏡治療後者;

⑥有盆腔放射性治療和膽囊切除史者。

⑦符合以下任意2項者:

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酷愛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者等。

總之,大家應對照以上高危因素,體檢時進行篩查,以便對結腸息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定期複查」。

另外,保持飲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海鮮、煎炸熏烤以及過於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還要戒煙限酒等,有助於預防大腸息肉的產生。

(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