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腸道里,會長出一兩顆甚至一撮小肉疙瘩,這種「小疙瘩」就是腸息肉。

數據顯示,80%~90%的腸癌是由「息肉惡變」產生的,及時切除息肉有助預防腸癌的發生。

然而,臨床上有很多患者,明明切了息肉,還是得了腸癌。

權威專家提醒你息肉切除後必須定期複查,並教你預防息肉的正確方法。

受訪專家:

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 趙平

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王東林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劉思德

武漢協和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 吳軻

腸息肉絕不能一切了事

腸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變成癌,比較危險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家族性息肉

與遺傳因素有關,其癌變的傾向性幾乎可以達到100%。

特點為嬰幼兒期無息肉,常開始於青年期。息肉數目往往非常多,好像鋪路的鵝卵石一樣,密密麻麻分布在腸道上。

2、腺瘤性息肉

這是公認的癌前病變,癌變率40%以上。其直徑越大,癌變的機會越高。

3、平坦型息肉

從外觀上來說,普通息肉像蘑菇一樣,有一個蒂與腸壁相連,比較容易發現和切除。

平坦型息肉則像地毯一樣「趴」在腸壁上,難以發現也不好切除。

直徑超過1厘米的平坦型息肉,癌變速度更快,隨訪資料顯示,即使是良性病變,最快3年左右也會發展成進展期大腸癌。

4、增生性息肉

這種息肉癌變的風險較低,50歲以上者幾乎一半的人會有這種息肉,年紀越大越多,抽煙者也會比較多。

臨床上那些切了息肉,還是患上腸癌的人,很可能就是忽視了定期複查。

這些人的腸道最容易長「疙瘩」

然而,多數大腸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癥狀。

大腸息肉及大腸癌的高風險人群,每年至少應做一次腸鏡,這些人包括:

5招降低息肉惡變風險

從腸息肉轉變為腸癌不是一蹴而就,很多不良生活習慣會從中作梗,加速或誘發癌變。

1、減少高蛋白高脂飲食

2、注意清潔

3、定期排便

長期便秘患者腸道內存在大量乾結的糞便,可持續刺激直腸黏膜,造成慢性炎症,久之可能引發腸息肉。

4、避免久坐

5、過點「苦」日子

發佈於:微信公眾號(安心港) --- 科普公眾號,如果覺得不錯,歡迎關注本公眾號,每天都有健康知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