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將作為「知識庫」欄目的一部分,你的創作將有機會被收錄在相關話題的百科簡介中,同時你也可以將其他符合百科規範的詞條內容整理成回答或者文章來投稿。

投稿方式:在回答里艾特知識庫,或者將文章投稿到知乎知識庫專欄,為知友們解答各種十萬個是什麼。


如 @陳子楊Dr.outside 所說癌症在早期都沒什麼特別的癥狀,有感知的時候通常是晚期了。

但是有些癥狀還是值得警惕一下子的:

  • 便血,雖說痔瘡很常見,但是如果發現大便上不僅僅鮮血,還有不少黏液的時候,甚至膿液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 大便變細
  • 里急後重

PS:通俗解釋下里急後重,就是裡面很急,表現就是很想上廁所,但是後面很重,蹲下去感覺墜脹刺激產生便意,排便後還是那樣,感覺沒排乾淨。

如何預防

對於直腸癌而言,沒有辦法完全預防,只能降低風險,比如:

  • 早期篩查,後面詳細說
  • 體育鍛煉,避免久坐
  • 限制紅色和加工肉類,多吃蔬菜和水果可能有助於降低風險。
  • 戒煙戒酒
  • 補充維生素D和葉酸

如何篩查

高危人群:

  • 50歲以上
  • 肥胖、久坐
  • 抽煙、喝酒
  • 患有炎症性腸病、家族性息肉病、Lynch綜合征
  • 糖尿病
  • 結腸癌家族史
  • 低纖維,高脂肪的飲食
  • 腹部放療史

篩查方式:

通常建議在 45 歲以前就開始進行,75-85 歲以上通常就不建議做這些了。

  • 結腸鏡,每10年一次
  • 結腸CT造影,每5年進行一次
  • 糞便潛血測試(FOBT)和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IT),每年進行一次
  • 糞便DNA檢測,每3年進行一次

下面是我講解腫瘤標誌物的一個頭條專欄

頭條專欄—體檢時候讀不懂的腫瘤標誌物說了啥?

learning.snssdk.com


邀請我是要寫教材那樣嗎?

臣妾做不到誒,

真搬教材我一天可以搬1000個。


說句實話,

直腸癌早期沒什麼癥狀的,

書上寫的癥狀,都晚期了。

朋友父親直腸癌T4才被診斷,

問起病史,一年前就有大便帶血,硬是不來看,

一直到拉不出來,才想著過來檢查。

一查,T4(腫瘤浸潤全層腸壁。)


就算是一年前,早嗎?不早了,因為直腸癌要從初期發展到堵塞,最少也要18個月。

能出血的直腸癌,怎麼也發展半年了。

所以這東西預防起來,還是要和胃癌一樣,

定時查腸鏡。


所以我給家族遺傳病史的人推薦,都會說,你做個無痛胃+腸鏡吧,一次麻醉看兩個地方。

畢竟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第3及第5位,和胃癌不相上下,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於中晚期。


沒事了給忽悠爸媽去做個胃+腸鏡,全家人獲益神操作。


結直腸癌是比較常見的腫瘤。

前些日子有個朋友親戚得了這個病諮詢我,對這個病也做了詳細的複習。

##結腸和直腸的位置

結腸和直腸到底在哪裡,請看下面這張圖:

##結直腸癌長什麼樣

來看看腸鏡下看到的:

它是腸道腫物,不規則隆起,表面充血糜爛出血,導致腸腔狹窄。

這種腫物癌症的可能性十有八九,但最終還是把腫物的一部分取下來,進行病理檢查,才能最終確定。

##什麼是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起源於結直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結直腸癌有多常見

我國每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例超過 25 萬,死亡病例約 14 萬,新發和死亡病例均佔全世界同期結直腸癌病例的 20%。

##哪些癥狀需要警惕結直腸癌

報警癥狀包括: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等)、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腹部腫塊、腹痛或腹部不適、腸梗阻、貧血、消瘦等。

便血:是結直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主要是大便通過腸道腫瘤,對其進行摩擦後導致出血(可見上圖)。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注意,患痔瘡的人,也可以出現便血,大家不要因為大便出血就覺得是癌症,不要被嚇壞了。如果便血反反覆復,自己搞不清楚,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

黑便:如果腫瘤位置靠近近端,腫瘤出的血在腸道停留過久,那麼可以導致黑便,油油的。

排便習慣的改變:多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的改變。由於腫瘤生長的刺激,患者可在短時間內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者交替出現便秘和腹瀉的情況。還有人會有肛門重墜,排便不盡的感覺,尤其是青年患者。隨著病情的加重,還會引發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比如,大便變細或者水樣便。

腹部腫塊:腹部出現腫塊可能是腫瘤本身,也可能是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黏結的腫塊。

腹痛或腹部不適:當結直腸癌出現糜爛、繼發感染時,由於相應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腹痛。可表現為僅腹部不適或腹脹感、持續的隱痛、陣發性絞痛等。

腸梗阻:如第一張圖所見,腫瘤不斷生長,會凸向腸腔,導致腸腔狹窄。大便通過這段腸腔會顯得困難,引起「交通堵塞」,從而引起腸道梗阻,出現腹部絞痛、噁心、脹氣和便秘等癥狀。

貧血:如前所述,結直腸腫物可以反覆出血,長期慢性出血可以導致貧血,查血常規可見血紅蛋白、紅細胞減少。

消瘦:消瘦的主要原因是腫瘤不斷生長,以及消化道出血引起貧血,導致營養不良,形成慢性消耗的狀態,晚期引起惡病質。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人都開始忐忑,誰沒有腹瀉、腹痛過,得痔瘡的人出現便血也十有八九,因此,得找出方法來確認一下到底是不是腫瘤。

而且,需要特指出的是, 40% ~50% 的結直腸癌患者在早期根本沒有任何報警癥狀。

因此,必要的檢查和篩查對於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特別重要。

##如何進一步檢查

通常,檢查三部曲為:大便潛血檢查、直腸指檢、腸鏡。

大便潛血檢查:看看大便有無出血,確認消化道出血的存在。

直腸指檢:俗稱摸肛門(如下圖所示)。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醫生用一個手指頭伸進肛門,大致可以了解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

腸鏡:如第一張圖顯示的,就是腸鏡下看到的。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從肛門進入腸道,可以很只管看到腸道有無腫瘤病變。強烈建議特定的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可以早起發現腸道腫瘤,或者癌前病變如某些類型的腸息肉。

因此,定期檢查,可以預防和早期發現結直腸癌。

因腸鏡檢查最為準確和只管,因此,黃大夫在此再講講腸鏡檢查的適應人群。

##哪些人群需要進行腸鏡檢查

多數亞洲國家設定 50 歲為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我國 50 歲以上人群結直腸癌發生率顯著上升,因此建議以 50 歲作為篩查的起始年齡。

由於 40% ~50% 的結直腸癌患者無報警癥狀,因此不建議根據有無報警癥狀而納入或排除篩查對象。

根據我國國情和結直腸癌的流行病學特徵,符合以下①和② ~ ③中任一項者均應列為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①年齡 50 -75 歲,男女不限;②糞便隱血試驗陽性;③既往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或炎症性腸病等癌前疾病。

此外,結直腸癌是一種有明顯遺傳傾向的惡性腫瘤。因此建議結直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提前至 40 歲行結腸鏡篩查。

##哪些飲食和生活方式增加患結直腸癌風險

飲食:已有多項研究證明以攝入大量肉類、脂肪、糖和甜品為特點的西式膳食模式可增加結直腸癌發生風險。高纖維飲食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

吸煙:吸煙人群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是不吸煙人群的 1. 27 倍,結直腸癌風險隨日吸煙量、煙齡和累積吸煙量的增加而增高,煙齡 &> 50 年的人群發病風險較不吸煙人群增加 38%。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可隨戒煙時間的延長和戒煙年齡的提前而降低。

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影響結直腸腺瘤的發生和癌變過程。體質指數(BMI)每增加 5 個單位,結直腸腺瘤的風險增加 19%(RR 1. 19);其發生風險獨立於種族、地理分布、研究設計、性別等混雜因素。

##治療

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式:內鏡切除、開放性手術切除、放療、化療。

##結直腸癌預後怎麼樣

結直腸癌發現的越早,預後越好。

大部分早期結直腸癌則可獲得良好預後,5 年生存率超過 90%,部分可行內鏡微創治療獲得根治

局部進展期結直腸癌 5 年癌症相關生存率為 70% ,而發生遠處轉移的晚期結直腸癌 5 年生存率僅為12%,且生活質量低。

還是那句話,對於特定人群,強烈建議進行腸鏡的檢查,可以預防和早期發現結直腸癌。

與腸鏡檢查相對應的,是胃鏡。

曾經黃大夫建議一位親戚做胃鏡,發現了他的早期癌症,救了他一名。

可以見我寫的另外一篇文章:

當醫生最難忘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黃大夫整理於2020年7月,美國波士頓)

參考文獻: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並不明顯,起病隱匿,往往到了中晚期才被發現。

直腸癌早期一般無明顯癥狀,病灶進展影響排便或癌腫破潰出血時才出現癥狀,包括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前肛門下墜感、里急後重*等。

直腸癌的典型癥狀包括:

  • 直腸刺激引起的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前肛門下墜感、里急後重等
  • 腫瘤破裂直腸出血引起的便血、膿血便
  • 腸管阻塞引起的腸鳴音亢進、腹痛、腹脹

伴隨癥狀包括:

  • 體重減輕、消瘦
  • 腫瘤浸潤可引起肛門失禁、血尿等
  • 腫瘤轉移到肝臟可導致黃疸、肝功能受損,腫瘤轉移到肺部可導致呼吸困難、頭暈頭痛,以及骨轉移部位疼痛等

當出現便血、腹脹腹痛、大便性狀及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明顯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另外,此病高發於中老年男性,養成每年體檢的習慣是極為重要的。

在疾病的預防方面,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少吃油炸、腌制食品,戒煙限酒,有家族史的健康人群,更要定期體檢。

相關檢查包括:

  • 肛門指檢
  • 肛門鏡/直腸鏡
  • 大便隱血
  • 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和CA19-9
  • CT
  • MRI等

直腸癌的治療:

  • 極早期的患者可採用內鏡下治療
  • 早期患者可採用手術結合放、化療的綜合治療
  • 不能手術的可採用根治性放、化療
  • 複發或已經發生轉移的可採用放、化療、手術治療、靶向治療、介入等多種治療手段

疾病分期:

根據直腸癌侵犯程度(T分期),局部淋巴結轉移情況(N分期)和遠處轉移的情況(M分期),將直腸癌分期。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是: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國際抗癌聯盟(UICC)第8版結直腸癌TNM分期系統,這是非常專業的分期,一般是給專業人員臨床應用。

根據TNM分期,直腸癌按嚴重程度可分為0~Ⅳ期。早期直腸癌(0-Ⅰ期):原發腫瘤僅局限於黏膜內或黏膜下層,無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Ⅱ期直腸癌(Ⅱ期):原發腫瘤侵犯腸壁肌層,無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Ⅲ期直腸癌(Ⅲ期):無論原發腫瘤侵犯深度,存在區域淋巴結的轉移,但無遠處轉移。Ⅳ期直腸癌(Ⅳ期):腫瘤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肝、肺、骨和腦的轉移;腹腔種植轉移;遠處淋巴結轉移,如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靶向藥物治療:

貝伐珠單抗

貝伐珠單抗可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結合,抑制腫瘤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也可抑制腫瘤的轉移。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是轉移性直腸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方式,可以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貝伐珠單抗還可以聯合用於轉移性直腸癌的術前化療/術前放化療,使腫瘤更易切除,或使原來不能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獲得手術機會。西妥昔單抗西妥昔單抗通過與表皮生長因子(EGF)受體結合,阻斷細胞內信號轉導途徑,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癌細胞的凋亡,推薦用於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直腸造瘺,因為一些患者入院時已經有嚴重的腸梗阻癥狀,或者腫瘤浸潤範圍較大需要切除肛門,就需要直腸造瘺,簡單的說,就是在左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做一直徑約三厘米的圓形切口,將近端乙狀結腸斷端自造口處拉出腹腔外兩厘米,再接一個造瘺袋,用於排便。

*里急後重:

是一種常見的排便異常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儘管有排便衝動但每次如廁排便量較少,且排便後不覺腹中輕鬆。里急後重主要由肛門、直腸疾病引起,如直腸炎、痢疾、直腸腫瘤等,也可由盆腔部位疾病導致,如盆腔炎性疾病、盆腔位闌尾炎等。

@知識庫


一、癥狀

1、早期直腸癌大多數無癥狀

2、進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現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癥狀。

1)直腸癌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出現便血癥狀。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發現,但用顯微鏡檢查糞便時可以發現大量紅細胞,所謂的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出血量多時可以出現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或暗紅。當癌腫表面破潰、形成潰瘍,腫瘤組織壞死感染,可出現膿血、粘液血便。

2)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盡感、肛門下墜感,有時出現腹瀉。

3)當直腸腫瘤導致腸腔狹窄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癥狀(腹痛、腹脹、排便困難),排便前腹痛、腸鳴,排便後癥狀減輕。大便可變細、帶溝槽。

4)腫瘤侵犯膀胱、尿道時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腫瘤侵犯陰道時可出現直腸陰道瘺,陰道流出糞液;腫瘤侵犯骶骨及神經時可出現骶尾部及會陰部劇烈疼痛;腫瘤侵犯壓迫輸尿管時可出現腰部脹痛;腫瘤還可壓迫髂外血管出現下肢水腫。上述癥狀均提示腫瘤屬較晚期。

5)腫瘤遠處轉移(肝臟、肺等)時,相應臟器可出現癥狀。如轉移至肺時可出現乾咳、胸痛等。

6)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乏力、體重下降等癥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