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是大腸癌爆發的一個原因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先看一組數據:

10年里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從癌症種類分部多寡上看,它從幾十年前的第六位上升至了如今的第三位,甚至居於城市第二大癌症。

還有研究表明,80%-95%的大腸癌是腸息肉慢慢演變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5-15年,根據個體差異有所不同。

因此很多人在發現腸息肉後,會選擇儘快切除,這樣就能有效預防腸癌的發生。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一些將息肉切除的患者最後還是被查出了腸癌?

這又是為什麼?其實,這些人都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定期複查!

腸息肉一定會癌變嗎?

雖然腺瘤的癌變程度很高,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來看看腸息肉都是些什麼?

大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

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可劃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幾乎不惡變;但腺瘤性息肉惡變的幾率較高,腺瘤已經被公認為癌前病變。

腺瘤的發生與哪些因素相關?

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其中,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

腺瘤性息肉可能與遺傳、慢性炎症刺激、生活習慣、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

為什麼息肉切除後還發生腸癌?

息肉一般是多發性的,且容易反覆發生,即使第一次切除後,還有可能會再次出現。

腸鏡下切除息肉創傷小恢復快,但息肉的殘端可能會再長出息肉,局部複發率達10%~35%!為期兩年的一項監測發現:65%~75%息肉切除後又有了新生或複發的息肉。術後第一年再發生息肉的危險性是正常同齡人的16倍,直到4-6年後才與一般人群相似;複發瘤切除後,再次複發者仍佔1/3,尤其是直徑大於2cm息肉的複發率更高。

導致息肉反覆發生原因則是生長息肉的環境沒改變、遺傳因素不會改變。一般認為人在80歲後腸道長息肉才會逐漸停止,尤其肥胖、高血脂和有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長息肉。因此,切除後要遵醫囑定期複查腸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