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鄭和七下西洋,途徑多個地區、國家,交流的過程中,衝突在所難免,但相對而言確實很少。據資料,他曾在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下西洋的時候共發生三次兵事。

第一次:西瓜哇和東瓜娃內戰,勝利的西瓜哇殺死鄭和的士兵170人,事後西王畏懼,賠償黃金6萬兩。後來鄭和隊伍來到三佛齊舊港,聽說該地的海盜兇橫,鄭和又興兵剿匪,共剿匪五千餘人,並生擒海盜頭目。

第二次:在第二次出海回程時,訪問錫蘭山國,時任錫蘭山國國王的亞烈苦奈兒誘騙鄭和到國中,然發兵五萬圍攻鄭和的船隊,又伐木阻斷鄭和歸路。鄭和趁賊兵傾巢而出,國中空虛,帶領隨從二千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家屬。

第三次:1413年,鄭和第四次出海,船隊到蘇門答剌,當時偽王蘇幹剌竊國,鄭和奉帝命統率官兵追剿,生擒蘇幹剌送京伏誅。

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宣揚大明國威。除了剿除海盜,並不會主動挑起戰火,僅有的一些兵事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鄭和下西洋實際目的僅僅是宣揚國威,不是開闢航路或者貿易。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麪(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無非是所到之處聽我的你就是順民,不聽打你丫的。抓人,打人想知道百度即可。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傳言尋找未燒死的建文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