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到底是真降還是假降到現在一直沒有定論,但是漢武帝誅殺李陵家人也未必有錯,借用電視劇中的一句話就是:「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啊。

首先,漢武帝本來是沒有打算誅殺李陵全家的,在得知李陵戰敗之後漢武帝的願望是李陵能夠馬革裹屍(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而當得知李陵投降之後,漢武帝震怒不已,他責問李陵派回來彙報李陵戰績的陳步樂(步樂召見,道陵將率得士死力,上甚說,拜步樂為郎),陳步樂驚懼之下自殺。隨後,漢武帝又將為李陵說情的司馬遷處以腐刑。

但是後來事情發生了一次轉機——漢武帝怒氣過去之後,才發現司馬遷說的有道理啊,李陵「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他是在沒有糧草甚至沒有兵器的情況下與匈奴主力部隊作戰,以五千步兵對陣八萬騎兵,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才選擇投降。而他的投降,說不定也真的是先保住性命,然後「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所以,漢武帝「遣使勞賜陵餘軍得脫者」,在李陵投降匈奴一年之後,漢武帝又派公孫敖率兵深入匈奴,其目的就是為了把李陵給救回來(陵在匈奴歲餘,上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注意,漢武帝派人迎接李陵,是在李陵已經投降匈奴一年之後了!這一年中,漢武帝不可能不對李陵投降事件進行調查,而調查的結果就是要把他接回來。

但是,悲劇發生了——公孫敖出兵不利,回來之後對漢武帝撒謊,說他之所以沒取得戰功,是因為李陵正在給匈奴單於練兵,對抗漢朝(言李陵教單於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此後,漢武帝才下令誅殺了李陵的全家(上聞,於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


李陵兵敗,至於真降假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沒有辦法揣度他的想法。

漢武帝也認為李陵是因為沒有救援才被擒的,也理解當時李陵的處境,於是就賞賜了李陵的殘部,同時又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去接李陵回朝。

當時公孫敖肯定沒有見到李陵,不僅沒有接回,而且這次公孫敖還聽說,李陵在幫助匈奴練兵準備對付漢朝軍隊,於是就把聽到的告訴漢武帝。

漢武帝聽後,大怒,對李陵失去信心和希望,於是大怒之下就把李陵家族處死,當時李陵的母親、兄弟、妻子無一倖免。

然而李陵只是個背鍋俠,替匈奴練兵的是另一個降將李緒,李陵後來刺殺了李緒。

李陵不僅娶了匈奴單於的女兒,還被封為右校王,期間還數次勸說蘇武同志一同歸降。

這不是地地道道的叛徒是什麼?

真降焉?假降焉?都是後人的發揮!

從史料看是假降以圖報國,畢竟是忠烈之後,從行為看,是真降。既然知道投降的後果,也能置親人於不顧,止圖個人安危,忠孝何從談起?


首先要弄明白李陵出使匈奴的背景,那是前面幾次大規模對匈奴出兵不利的情況下,漢武帝寄希望於李陵。漢武帝是個好大喜功好面子的人,所以對李陵寄予厚望。無奈李陵出戰匈奴因為人少被包餃子,無奈假裝先投降匈奴,身在曹營心在漢,等後期有機會再復出。但是大臣都是油腔滑調的。對李陵順風和逆風時是完全兩種態度,在武帝前煽風點火。就因為正直的司馬遷為李陵辯解了幾句,被漢武帝賜予宮刑!武帝一時不解氣才殺了李陵全家。李陵被逼上梁山,徹底投靠了匈奴。


什麼是真降什麼是假降,除了你是受了皇帝的指示去做臥底,否則對皇帝來說就是真投降匈奴了。

越是偉大的帝王越是要面子,更何況漢武帝本來就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大漢朝一代名將李廣的孫子投降了敵人,這影響太惡劣了,所以他就惱羞成怒了,殺殺殺,把李陵全家都殺了。

但是盛怒過後我估計漢武帝也是有過內疚的,帝王都是這樣,他是不可能承認自己有錯的。李陵後來要是重新回漢朝,漢武帝還是會重用,並加倍封賞,以彌補他的愧疚。

然而李陵心死了,漢武帝也沒有臺階下。歷史也就這樣了。


這裡面有個誤會,他被俘後,武帝讓其他的一個將軍把他帶回來,結果是那個將軍膽小,沒敢深入匈奴腹地,完不成任務,聽信了一個匈奴那邊的俘虜說是李陵為匈奴效力,這才惹惱了武帝,殺了他的全家,事實是另外一個姓李的為匈奴練兵的,因為這個原因,李陵還把那個姓李的給殺了,這一點史書有明確的記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