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該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都越過了自己應該負責的職責,本來自己只要做分內的事情就好了,卻偏偏要跟著自己的想法、上司簡單的命令去做事,完全不管職責所在。可能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組織不需要每個管理者都成為諸葛先生,也不是每個高級管理者都是劉備或者阿斗,下屬也不全是機械的命令執行者。進行有效的工作需要管理者與上司和下屬進行有效溝通,從而獲取到真正對組織發展有益的意見和建議。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正好印證了這一理論:

小東有個神奇的體溫表,它不僅可以測到體溫,還可以測到使用者的心情,並慈之變化,不過小東自己並不知道這一點。

就在小東最怕的數學考試來臨前一天,體溫表知道主人內心緊張,不想去考試,就把溫度升上去很多,造成了小東發燒的假象,使他可以請病假而不去考試;小東真的生病的時候,非常想參加班上組織的春遊,體溫表洞悉了他期待的心情,就把顯示體溫的數字降低到正常溫度,小東高興地去玩了,可回家後病情就加重了。

時間一長,小東慢慢發現了體溫表的神奇之處,生氣地說:「你幹嘛要自作聰明?你就是一個測量體溫的東西而已!告訴我真實溫度就好了,憑什麼隨意變來變去!

體溫表非常委屈:「我的上一任就是因為每次都告訴了你事實,才被你摔碎的啊……

德魯克認為:做你應該做的分內的事,是進一步進行擴展行為的基礎。如果管理者不清楚這個界限,好好地跟你的上司或下屬溝通一下,不然總會有人跟超能力體溫表一樣,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也不知道超能力為什麼被討厭。不,溝通不是為了了解對方,而是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之道。

管理者一定要懂溝通之道

儘管現代社會是人際關係的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溝通,也越來越會溝通,卻在表達上踏人了復古時代,好像說話的時候不帶著點雙關就膚淺了,就像很多老人看不慣兒女的「非主流"態度,會「好好說話"的不明白為什麼「不好好說話"纔是正確的。德魯克提示得非常清楚:對於管理者來說,溝通不僅是工作的調劑,更是工作的需要。

德魯克說:「任何新事物都需要許多前期工作。你需要別人的理解,建立共識。"溝通就是很重要的前期工作,它的目的是有效準確地傳達信息所在,從而建立共識。然而用了百般技巧的溝通真的能讓我們看清問題嗎?搞不好還把事情複雜化了,別說通過溝通建立共識,驢脣不對馬嘴算是輕度溝通無力的表現,更嚴重的會讓你的努力化為泡影。

在組織中,你都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那要怎麼跟他合作,怎麼並肩作戰,怎麼幫助他找到正確的方向?很多管理者工作起來力不從心,問題往往都被歸結到「溝通能力不足"。管理老闆、激勵下屬、團隊建設、和同級溝通、和客戶溝通等,無時無刻不需要良好的溝通。這種溝通不是單純的談話,而是抽絲剝繭的探尋,通過交流找到問題的核心。沒有目的的談話不能稱之為溝通,尤其對於管理者來說,有效的溝通能力至關重要。

從目的上講,溝通是共同協商以統一意見的手段,組織中的成員必須交換意見,理解彼此的思維模式,找到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問題,就問題本身提出解決方法,並達成共識。簡而言之就是讓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自己明白他人的意思。

只有達成了共識纔可以認為是有效的溝通。組織成員越多,個體差異就應該越多,就越需要有效的溝通。德魯克在探索後發現,在初期,這種溝通常常進行得比較困難,當個體熟悉到一定程度,就會在短時間內成功地達到目的。一個多人的團隊是必須要溝通的,團隊沒有交流溝通,就不可能達成共識;沒有共識,就不能做到協調,就不能產生默契;沒有默契的團隊,就不能發揮團隊作用,得不到團隊績效,也就徹底背離了建立團隊的目的。

團隊內部順暢的溝通是組織能夠順利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溝通是一種資源的積累,並且在積累過程中成為推進管理的動力。當然這種溝通不是「我對著你講,你聽就可以"這樣簡單的觀念灌輸,溝通具有雙向性的特點,需要雙方的聆聽和講述,只有闡述清楚才能理解明白。德魯克強調:作為管理者,不僅要與上司積極溝通,還要主動與下屬溝通,不要把目光放在級別等限制你行動的條條框框裏,互相不理解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互相信任的,也就沒有辦法更好地發揮團隊作用。

管理者要知道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很多人都以為,溝通僅僅注重講話的技巧,其實這樣說是不全面的。言不由衷總會有曝光的時候,內心抱有誠意才能促進溝通的順利進行。只有暴露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心態擺正了,第二步就是明確溝通的目標了。我們可以預見,每次溝通的順序是這樣的:發現問題一及時溝通一達成共識一解決問題。對於團隊中的管理者來說,與團隊中的個體討論整體和分期目標、任務計劃、對象、已經或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知道即將展開的行動有怎樣的背景和目的,這就使溝通有了一個共同的基礎,彼此能夠更好地瞭解對方,更容易找到存在矛盾的節點。即便管理者不能接受下屬成員的建議,他也能理解其觀點,同時下屬對上司的要求也會有進一步的瞭解,溝通的成效就顯示出來了,對個體和整個團隊來說,績效會大大提高。管理者是否善於「挑毛病"會對組織發展有奇妙的作用。「挑"必須講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極端。實事求是地指出問題,在責備的同時要告知下屬改進的方法及奮鬥的目標,既讓他愉快地接受,又不挫傷其銳氣。

「主動溝通而不是被動地「等溝通

被動地等待「被溝通"是不可取的,主動出擊才能把握整個溝通的進程。同時作為上司和下屬,管理者的位置決定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退縮。剛剛接手的項目,完成一個階段後,主動向上級彙報項目進程、成本控制、時間節奏的掌握、人力資源的使用情況等,如果等著上司來問你,你的能力和水準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德魯克告訴我們,身為組織工作人員,第一個要養成的好習慣,就是對工作進度要主動報告,及時與最終決策者溝通,以便讓上司知道你在什麼地方,你做到什麼程度,一旦有了偏差還來得及糾正。同理,你也得跟下屬互動,及時掌握最新的信息,下屬可能會有被動的情況,為了能夠履行你對上司和項目的責任,你不能等著下屬醒悟,必要時要主動出擊。

管理者對內部有效的溝通,不是為了了解,而是為瞭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盡量避免出現低級錯誤,從而使團隊更加茁壯地成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