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REMOWIND 发表时间:2014-08-26 献给所有工作中为创意欢喜为创意愁的人,来看看如何当机破灵感。

我不知道

你需要以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智慧自知自己无知。世上有另一种无知的境界,称为智慧。只有未知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已知。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这样你才能打开心扉,开启探索之旅。承认「我不知道」需要勇气,因为无知能让人不安又自卑。这即是矛盾所在,你必须拥有足够自信,放任自己的不安,才能拥有创意。

当机破灵感

技巧一:一个想法触发一切。大脑无时不刻关联一切,建立新关联是其第二天性。这些有趣的关联建立在不同参考框架下。对你而言,有意思的是你感觉到的东西,而不是客观事实。因此,协调身心至关重要。如果你不集中注意,你就会错失灵感。你却可能从没意识到,因为你已经错过,当你忙著与宝贵手机相处的时候。

收集知识和经历

整理知识和经历这件事持续终生。许多艺术家携带笔记本同行,以便随时记录周遭发生的趣事。有两种办法可以将所收集的知识和经历在创作中移为己用——直接收集和间接收集。

间接收集不带特殊目的,只要「有趣」即可收集,在日后的项目中可能会派上用场。直接收集则围绕目前进行的特定主题。一旦你的知识和经历在特定领域构建精密,你会有更多发挥空间。与此同时,按照特定路线构建的知识和经历也令」在盒子外面思考「更加困难。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对立面——那就是多尝试新事物,尤其是倾听那些持不同思想的人的意见。通过倾听他人的思路,你能暂时性地」逃脱「自己的思路。这对于跳脱惯性思维非常有用。

和自己的想法玩到一起。多多尝试,玩出花样。尽量探索不同选项。如果你和朋友一起玩,确保你们能互相给予建设性反馈。我们只能在安全感和信任环境的基础上玩耍。一些感觉诸如愤怒、耻辱、害羞令游戏索然无味。玩乐之心对激发创造力至关重要。所以把气氛搞得太严肃不是好办法。不妨试著同时把自己当作世上最伟大又无关紧要的人物。玩得用心点。谨记,只要玩的好,就不到评判自己或别人的时候。

拥抱不确定

这不仅需要你尽可能以开放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到了不得不作决定的时候。也意味著为自己思考并作出决定。不确定性是创意人最好的朋友。你怎么知道自己不确定?很简单:你当下就要交出项目答案和成果。你亟待交出成果,让项目告一段落。这条规则写得如此轻易,因为我知道所有的创意人都挣扎在这一步。然而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过往的失败可能让你更不确定,谨记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可能因为成功而忽视可学之处,所以别忘了从成功中汲取经验。因此,一点点不安恰是你当下所需,别因为害怕失败而取捷径。在不安中坚持越久,就越可能创造出更具原创性的美好事物,至少对你自己而言。

不断尝试

创意即是干中学的过程。如果你有一个故事灵感,写下来。如果你有一把新椅子的灵感,动手去做。如果你有开创一项服务的灵感,亲自去实现。只要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够有趣,那就不断改善和进阶这个想法。你的项目、产品、服务就像人一样能不断学习成长。没有播种,孕育不出花朵和孩子。想法就像精子,无法自觉孕育。投入智慧吧,尽可能去尝试。若你的想法击中靶心,别忘了悉心照料,让其最终孵化。

不要就事做事

这句话听起来与直觉不符,不做事怎么进阶工作呢?但是,不要就事做事,最好在某些时段做点出格的事。注意力越是集中在任务上,思维越发狭隘。纵然,一开始集中工作有助于完美地执行想法,但你会卡在某个特定阶段。这时候你想不出任何新点子和角度,就要放大视野。你要学会如何在工作中通过变换焦点产出最后创意的东西。谨记,即便在休息时,大脑依然可以在不干涉下运转项目。

整理创意进程

在整理创意进程之前,尽可能想出一个怎么做的事项清单。比如我会先确定8个主题:冥想、灵感、整理、收集、调研、玩、执行、转换。这些主题下分别有细化:

冥想:拉回你的注意力,选择一个聚焦点,追随思维和感觉,追随感官,让一切事物流入脑海,再清空大脑。

灵感:让灵感从一个任务触发,从一个问题触发,从一个难题触发,开放心扉,迎接灵感,专注当下,抓住灵感。

整理:整理空间、整理时间、整理帮助、整理素材,打造舒适可信赖的活动环境。

收集:从你自己和他人身上收集知识、收集经历、收集感觉、收集能量

调研:从不同角度、从相反的思维出发,连结不同参考观点,分析、比较、精挑细选,整理反馈。

玩:玩出乐趣,尽情探索,不断尝试,玩转规则,一起玩,单独玩,保持好奇,充满想像,角色扮演,建立原型,动起来,发声、书写、涂鸦。

转换:转换角度、转换环境、转换风格、转换形象,转换创作过程和规则。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清单。我也不会每次都一个不漏地完成清单。但当我越清楚创意的不同阶段(并不是连续的),越能充分发挥清单的潜力。你不必万事俱备,但你的组织结构务必足够弹性灵活,满足做事所需。这个结构要足以支撑你完成整个创意。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